韩春雨撤稿事件:未发现主观造假
2018-09-18李雨
李雨
8月31日,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关于韩春雨撤稿论文的调查和处理结果。校方称,撤稿论文已不再具备重新发布的基础,未发现韩春雨团队有主观造假情况。翌日,韩春雨公开表示接受有关的处理意见,并向同行和社会公众表示歉意和感谢。
但很多网友认为,这一调查结果对于“论文是否存在造假”并未盖棺定论。
韩春雨事件发酵了两年。2016年5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了论文《DNA-guided genome editing using the Natronobacterium gregoryiArgonaute》(《使用格氏嗜盐碱杆菌的Argonaute蛋白实现DNA引导的基因编辑》),其中提出一种新的基因编辑技术——NgAgo-gDNA,向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发起挑战。后者一直是诺贝尔奖的热门,所以韩春雨的论文迅速引发关注,有媒体把他称为“诺奖级科学家”。6月,论文遭受质疑,不断有学术界人士表示不能重复论文结果。韩春雨以细胞被污染和实验者技术不过关为由反驳。
之后,韩春雨称有实验室成功重复实验,但不能公布名称。“他们(认为实验无法重复的人)要是愿意实名,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随后就有13名科学家发表实名声明,称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但韩食言了。
受到质疑期间,韩春雨始终不愿意公布原始实验数据,也坚称论文的实驗可以重复。2017年8月3日,韩春雨主动撤回论文。时隔一年,河北科技大学公布了调查结果,并按照规定取消了韩春雨所获得的荣誉称号,终止了韩春雨团队承担的科研项目,撤销了他们所获的校科研绩效奖励并收回了科研经费。
大众似乎许久没有这么关心过科学界了。这次聚焦的主角韩春雨是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18岁那年,他考入河北师范大学,就读生物系;1997年,他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读研究生;2000年,他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攻读博士,师从分子生物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强伯勤和袁建刚教授。
在2016年5月以前,韩春雨和大多数默默无闻的科学工作者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内,网上的资料只是简单的履历和头衔。论文发表之后,韩春雨平静的生活发生了巨变。朋友、同行、媒体纷纷找上门。
当时他的经历被当作一个“诺奖级科学家”的故事——儿时经常会把自行车和钟表拆掉再组装,还喜欢在煤堆里找化石,甚至在煤堆里玩上一整天;高中时看《侏罗纪公园》被科学的力量震撼;和同学组织厕所沙龙讨论像宇宙这类深奥的问题;大学时逃课外出看电影、逛鸟市,考试则是边考边理解书中的内容。之后在河北科技大学任职十年,只作为通讯作者发布过两篇中文论文;把河北科技大学老校区的实验室当作自己的“MIT”(麻省理工学院)……
韩春雨成长中的许多经历都被当作成为科学家的伏笔。他的成就也被归结为各方因素,比如《论语》中的“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给了他许多营养;攻读博士期间接触世界科研最前沿的人类基因组织计划;河北科技大学未给他施加过发表论文和评职称的压力。
如今调查结果含糊其辞,部分曾大声质疑的科学界人士也不想再蹚这趟浑水,韩春雨看似全身而退,但他的故事又变成了一个论文“造假”作者的故事。不知道如今他再次接受采访的话,还能不能像两年前那样,轻松地说出对《喜剧之王》中“其实我是一个演员”的台词很有共鸣这样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