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GH和IGF-I水平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预后

2018-09-18潘音桦邹全庆周燕秋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围术根治术机体

潘音桦 邹全庆 周燕秋

乳腺癌是1种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可导致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等症状,其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术中操作对患者造成创伤,易引起机体多种应激反应,如引起机体内分泌代谢异常导致免疫功能抑制等,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预后[1]。而有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是1种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肽类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则是1类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前者可介导调节后者的合成分泌,发挥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2-3]。对此,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GH、IGF-I水平,探讨其与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及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52例,依据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6例)和死亡组(n=66例),生存组:年龄32~67岁,平均年龄(49.57±10.87)岁,最大瘤体直径1.1~4.9 cm,平均(2.68±1.01)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36例,依据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分为Ⅰ期28例、Ⅱ期58例,体质量指数(18.83~30.11)kg/m2,平均(23.27±4.04)cm,依据患侧分为左侧45例、右侧41例,死亡组:年龄30~68岁,平均年龄(50.15±11.02)岁,最大瘤体直径1.2~4.8 cm,平均(2.74±1.05)cm,有腋窝淋巴结转移28例,依据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分为Ⅰ期23例、Ⅱ期43例,体质量指数(18.76~30.24)kg/m2,平均(23.76±4.13)cm,依据患侧分为左侧35例、右侧31例,本次研究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且通过,两组患者在年龄、最大瘤体直径、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患侧、体质量指数等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超声或CT、病理学等检查证实为乳腺癌[4];均接受乳腺癌根治术且术前1个月无免疫抑制剂、抗感染等药物治疗史;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原发性严重性疾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疾病者;拒绝或中途退出本研究者;有精神病病史或沟通焦虑障碍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于术前、术后3 d在平静状态下,于早晨抽取上臂静脉血10 ml置入无菌抗凝试管中,常规血清分离(3000 γ/min,持续10 min)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GH、IGF-I和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A(IgM)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依据说明书相关规定进行,完毕后通过电话、复诊等方式随访3年,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I、IgA、IgG、IgM水平和生存预后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对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GH、IGF-I与IgA、IgG、IgM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GH、IGF-I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效能,在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I、IgA、IgG、IgM水平比较

患者术后血清GH、IGF-I、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I、IgA、IgG、IgM水平比较

2.2 血清GH、IGF-I与IgA、IgG、IgM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血清GH、IGF-I与IgA、IgG、IgM呈正相关(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I水平比较

术前,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GH、IGF-I水平基本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术后血清GH、IGF-I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血清GH、IGF-I与IgA、IgG、IgM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2.4 术后血清GH、IGF-I联合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ROC曲线结果显示,GH以3.50 ng/ml为分界值、IGF-I以130 ng/ml为分界值时,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4%(62/66)、93.02%(80/86)、93.42%(142/15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0,P>0.05),见图1。

表3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GH、IGF-I水平比较

图1 术后血清GH、IGF-I联合预测患者生存预后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乳腺癌根治术是1种乳癌患者首选的外科治疗方法,通过切除整个病变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 cm宽的组织,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但术中操作(如创伤性操作、麻醉等)易引起机体免疫应激反应,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和预后[5-7]。有研究显示,IGF-I是1种与胰岛素结构具有同源性的细胞调控因子,具有的不可抑制的胰岛素样活性、生长刺激作用,可有效调节机体的代谢[8-9]。而刘玲玲等研究表明[10-12],GH是1种腺垂体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可通过介导IGF-I的分泌来促进机体合成代谢,并可通过促进肠黏膜对谷氨酰胺的利用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具有调节机体内代谢功能的作用。此外,机体免疫功能是由内分泌代谢变化调节的,其中免疫球蛋白(Ig)是机体中一类常见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包括IgA、IgG、IgM等,三者水平可有效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13-15]。

对此,本研究通过检测乳腺癌根治术围术期血清GH、IGF-I水平,发现患者术后血清GH、IGF-I、IgA、IgG、IgM水平明显低于术前,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结果显示,血清GH、IGF-I与IgA、IgG、IgM呈正相关,表明患者围术期血清GH、IGF-I水平可能与其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发生有关;这可能是由于术中创伤性操作使使机体处于紧急的应激状态,引起机体抵御创伤而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如导致机体代谢状态减慢,使腺垂体细胞分泌的GH减少,导致GH对肠黏膜的促进作用下降,引起机体多种蛋白质的合成受抑制,进而导致机体内合成和分泌的IgA、IgG、IgM等Ig也随之减少,同时随着GH的减少,其介导IGF-I分泌的作用也随之降低,使后者促进脂肪的代谢、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利用的作用下降,进一步抑制机体的代谢,继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此外,本研究还发现生存组患者术后血清GH、IGF-I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ROC曲线结果显示,GH以3.50 ng/ml为分界值、IGF-I以130 ng/ml为分界值时,其联合预测生存预后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94%、93.02%、93.42%,与实际结果基本相同,表明术后GH、IGF-I水平与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其联合检测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这可能是由于手术对部分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免疫抑制反应,导致GH、IGF-I的合成和分泌严重抑制,进而使二者未能有效调节机体代谢,使免疫细胞、因子等生长、分化受抑制,进而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加之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癌细胞或癌细胞转移,使机体难以灭杀残留的癌细胞,最终导致复发,甚至死亡的发生;因此,提示对血清GH、IGF-I水平过低者应积极加强临床治疗干预,如使用重组GH,以恢复患者正常的代谢功能和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血清GH、IGF-I水平可能与其术后免疫功能抑制状态发生有关,术后联合检测二者水平预测患者的生存预后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围术根治术机体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邓俊峰作品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