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健康课程中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2018-09-17王盈盈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摘要】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核心概念。由于种种原因高职生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偏低的现象。鉴于自我效能在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提高和培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作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分析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教学形式提高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自我效能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82-02

一、自我效能感的介绍

1.自我效能感的感念

自我效能感最早由著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在20世纪70年代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来的概念。班杜拉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有两种期待,结果期待与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对行为导致的可能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能否实现某种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班杜拉特别强调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对调节个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2.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个体行为的成败经验结果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成功的经验结果将使个体的自我效能感提高,而失败经验越多则会显著降低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在一项行动刚开始就遭遇失败,则个体容易归因于自己的能力不足。第二,替代性经验的影响。观察和自己相近的人行为结果的成功或者失败会对应的增加或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因此同辈榜样示范提供来模仿和示范的作用。第三,他人或自己的评价、规鼓励。这些言语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上才有提高自我效能感,若空洞缺乏实际联系则对增加自我效能感效果不显著。第四,自身的情绪和生理状态。如睡眠不足,精力疲乏、情绪过于焦虑紧张等会降低个体自我效能感。

二、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现状

高职生一部分经过了高考的激烈竞争,一部分直升进入了新的大学生活,与本科院校学生在自尊水平、价值取向、行为习惯等方面都体现出一定的差异。他们在自我效能感上受到了现实生活中诸多方面的影响,比如自我的直接成败经验、身边同学的行为表现、学校的教育教学气氛以及自身的精力管理和情绪反应等,当前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

1.高职学生的成就水平较低

进入高职院校求学的学生,大多数由中专学校进入大学,社会普遍对职业教育仍存在偏见,因此遭受一些不平等的待遇和评价,从而纳入到自己的自我评价体系中,形成自卑心理。还有些是就读普高,成绩中下等水平,还有一部分是高考发挥失常,进入高职院校后会觉得不如本科院校的同学,人生没有希望。加之一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父母过于容易满足需求,使得他们在遇到人际挫折时心理承受力较弱,对习惯性的学业挫折又显的不是很在意。

2.个性张扬,归属感不高

高职院校学生在个性上追求标新立异,着装上爱好时尚元素,希望获得关注,有较强的表现欲,思维活跃,较少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此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教学过程中过于降低难度以及无意中流露的无奈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3.过分依赖网络,信息碎片化缺乏深度。

当前是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可链接接收信息,娱乐自我。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的促进了信息的交流,手游的普及也让高职学生的注意力时刻被吸引,满足了一部分社交需要,但是由于自控力不足,过于沉溺于娱乐活动,缺乏深度。

4.自我管理能力差

高职学生大多数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较差,怕麻烦,想的多,行动力差,较少体验到学习的成功经验,因此在碰到需要进一步深度思考的问题时便会反感和逃避,缺乏学习毅力。经过中学的相对封闭式教育管理,大多数同学对大学的期待是可以放松得玩,因此也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同时,大多数学生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很清晰,对未来迷茫,又找不到出路,想的多,做得少,主动性缺乏。为了避免焦虑感由此开始当作习以为常。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定位

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促进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教育活动。

不同类型的高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存在一定差异,针对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基础较差,主动学习兴趣不强,思维灵活不喜歡说教等特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课应该是操作性、应用性强于理论性。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帮助解决目前自身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多参与到课程中,体验式教学,弱化理论专业术语,用通俗的表达,生活化的语言,讲故事的形式来介绍心理学知识。

四、当前高职生心理健康课的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针对性不强

多数院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内容编排上理论性较强,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读起来枯燥没有较多实操性,无法吸引学生进行翻阅进而指导生活,高职学生本身的阅读习惯也比较不稳定,因此在教材编排上太多文字信息也减少了趣味性。同时教材内容的更新不及时,案例的情况与当前实际情况脱节。

2.师资力量薄弱、学生重视度不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被列为必修课,但由于心理专业教师缺乏,兼职教师虽然取得了相关资格证,但教师的上课经验比较薄弱,很容易照本宣科。学生学习时间短,因此课程集中,对于心理健康课存在误解,认为自己心理健康可不用参加,也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往往更容易逃课以及分心。

3.教学形式单一

多数院校由于硬件设施的限制,在场地、设备等方面无法满足,因此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多项以活动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无法展开。授课方式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听为主,心理团体辅导和拓展训练的方式受到局限。

五、心理健康课中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措施

心理健康课程内容与生活切实相关,有研究显示人际交往等主题对自我效能感提示有显著相关。根据班杜拉提出的四种提升自我效能感的方式,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方式时应打破单一的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分享互动,创建活动和展示平台来提供直接或间接成功经验。

1.自我揭露

心理健康课程中会引入相关的案例来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但教材中的案例一部分是引入名人的经历,对于学生来说名人和自己的现实生活有些遥远,教材中学生的案例情况也不完全符合当下的状况,因此鼓励学生在每一个课程主题时分享自己或者身边认识的人一些经历,从这些经历中获得共鸣和思考。学生的每一次当众分享都是积累直接成功的经验。同时学生对教师本身的成长、学习、生活经验等非常感兴趣,授课教师可以分享自己在每个阶段的成长故事,如何面对和解决各种问题,剖析心理活动,真实可信,更能打动学生,也引起他们的思考。

2.正向强化

课程中学生有较多机会分享互动,一方面教师给予具体的正向肯定和鼓励对于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有促进作用。比如学生上台分享心理故事,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感想,教师需敏锐得抓到其中的心理成长的动力部分进行反馈,肯定学生在那个时刻的反思和自我鼓励,实践表示有具体反馈与肯定让学生觉得被理解。另一方面创建班级的正向强化氛围,在同学分享时全班同学在教室的带动下给予鼓励和支持。

3.课程作业展示

心理健康课不适合讲授过多的理论知识,而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在现实中也需要一定的实践,因此布置课程主题作业可以让学生将知识进行应用,并且进行展示。比如布置心理主题微电影,分组进行自媒体拍摄,当前学生对于手机视频的拍摄以及欣赏非常普遍,因此根绝学生的娱乐方式安排心理主题微电影的拍摄,自导自演自编自剪辑,让学生参与进来拍摄自己的生活。学期末进行展映,看到自己出现在大屏幕上,获得同伴的支持。

4.校本教材的编辑

高职院校心理教师根据专业知识以及对自己学校高职学生学情的具体分析进行校本教材的编辑。教材中包含活动、图片、案例以及心理测验,少一些理论讲解,让高职学生愿意带着课本进课堂。比如心理测试是一种认识自我了结自我的一个途径,在课堂上也受到了很多高职学生的欢迎,在相对简单的授课形式中安排心理测试,既能够调节课堂氛围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

六、结语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是通过自己的选择、思考和心理反应等过程实现的,大学时期,学生的人格还没有完全闭合,因此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影响着高职学生在大学生活中的自信程度,努力程度以及自我认知,进而影响未来的人格发展。借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来培养和提升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应当结合高职生的心理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丰富心理健康课教学形式,增强他们对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增加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Bandura,A.Self 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 ( 84).

[2]王振強.高职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与提升[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3]戴铮铮.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J].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

[4]李睿晗.基于高职生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研究[J]. 高教论坛,2016.

[5]曹仕燕.心理健康课课堂互动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王盈盈(1988-),女,浙江宁波人,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职大学生自我效能感
例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去学科化”
“微文化”传播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及对策研究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慕课模式探索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反思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