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乡土历史课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2018-09-17贾晓燕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学生

【摘要】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的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乡土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开展乡土历史学习,让学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爱祖国”激发为家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为荣的自豪感,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自信 乡土历史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28-02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即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的文化价值予以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教育是传承文化,使人民构筑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历史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任。

著名哲学家张岱年说过:“如果一个民族具有优秀文化传统,而人们对之无所认识,也就无从萌生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深厚文脉,自可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源泉。而乡土历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生动素材。就历史文化名城张家口而言,泥河湾遗址、三祖文明、大境门历史、古长城博物馆、张库大道、堡子里文化等文化遗址大放异彩;蔚县剪纸、民俗表演、张垣口梆子、坝上风光与美食等民俗文化同样别具一格。它们是触手可及的“历史教材”,能够让学生真切感受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尝试将乡土史资源融入到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并积极开展乡土历史校本课程,让学生从“知家乡”到“爱家乡”,激发了为家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为荣的自豪感,所以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收益颇多。下面进行简要阐述:

一、开发校本课程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这段话充分说明了乡土史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要让学生系统地了解和学习乡土历史,我们编写了乡土教材校本课程,并且保证两周一个课时,该教材主要记录了张家口及所辖的十三县的历史和文化特色。通过这一课程可以探寻古老的中华文明在這里发祥的足迹;领略散落在张垣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揭示武城远古至今的沧桑变迁;感受今日塞外的独特魅力。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历史,贴近学生生活。课程形式多样,有情感体验实践课、也有知识拓展普及课、有情感抒发活动课、也有社会服务实践课、还有成果展示汇报课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师生提供了教学自助餐,体现生本教学理念。

实践证明:这种校本课程会养成学生多途径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建立学生关注身边,注重调研、实践、社会调查、访谈、搜集实物等习惯的培养。也促进了学生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激发学生为家乡悠久而辉煌的历史为荣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良好途径。

二、教师生动讲述

在中学历史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可以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直接告诉学生有关乡土史在某一阶段的情况,在某一历史事件中的地位,这是教师主导的讲解,教学效率比较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以多种形式呈现家乡历史,包括视频、图片、文字、实物等感受身边的历史。

如:在讲述校本课程“张库大道”的历史中,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张库大道”纪录片,那一声声长城脚下粗狂的边塞歌曲,一道道斑驳沧桑的商贸痕迹,古商道上一阵阵的驼铃声……深深地吸引住了学生。在视频中学生们清晰了解了张库大道数百年的繁荣,感受着张家口的历史传奇,也唤起了他们作为张垣人深藏心底的骄傲。然后我顺势提问:“从这段视频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火花被点燃,纷纷起来谈感想,说认识。进而我又向同学们提出更多问题:“为什么张库大道在民国时期逐渐衰落了?为什么张家口过去的辉煌现在不在了?……”学生们渴求答案的眼神始终紧跟着我,然后我从“记忆中的大道”到“憧憬中的大道”为同学们一一解答,并对同学们提出“让古老的张库大道再现辉煌,再展多娇,需要你们这一代张垣人的不懈努力……”!

青少年处于情感逐渐丰富和成熟的时期,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注重渗透人的情感,情景教学氛围的营造,不仅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也激发了学生对家乡发展的信心和责任感,热爱家乡的情感情不自禁地得到升华。

三、学生亲自体验

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需要广泛的实践活动。乡土历史生动真实,贴近现实,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会带领孩子们走出校门,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具体的实地考察、参观并搜集资料、启发他们用心发现、挖掘自己身边的历史文化。如:在学习明朝修筑长城时,我带领一部分同学爬上西太平山古长城遗址,和孩子们亲手触摸那里的石头砌成的、至今坚固的明长城遗址。崇山峻岭中雄伟的万里长城绵延起伏,孩子们想象着不同民族在这里争夺、交错、伴生……感慨着这些历史遗迹的神奇。登上大境门长城,“为什么万里长城其他的关隘以关命名,而大境门却以门命名?”“为什么大境门旁边还有小境门?……”同学们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此起彼伏。

为了增强学生对家乡历史更广泛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讲述《近代社会变迁》一课时,我直接将课题改作《家乡近代社会的变迁》,将每班分成五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在课前广泛了解---实践走访、询问长辈、参观博物馆、网络查询等途径收集家乡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社会习俗、城市规模、其他变迁等方面的资料,并以制作简报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通过资料收集,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对家乡历史的挖掘和多元解读,学生们亲自体验了家乡的深刻变化,情感和知识的铺垫早已具备,进而教师再引领同学们将视觉放大,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就显得更加水到渠成了。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清晰了解了中华民族艰难探索、自强不息的历史,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意义重大。

习总书记曾强调,“我们的教育改革要坚持文化自信,好经验要坚持,不足的要补齐。”这一重要指示应该成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新的指引和遵循。教育改革不能忘记中国文化的根,尤其是历史积淀的宝贵经验,不仅不能被抛弃,而且必须加以大力弘扬。作为一线历史教师,我们要履好职尽好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扛起文化自信这面大旗!

作者简介:贾晓燕 (1978.10-),女,汉族,河北张家口,本科,历史教师兼班主任和年级组长,张家口市第二十中学,研究方向:张家口地方历史。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