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与文言文的一点思考

2018-09-17关开澄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言文传统文化

【摘 要】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社会各界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力度逐渐减弱,这种状况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本文通过审观历史,古镜今鉴,认为应该分不同年龄阶段和文化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学习文言文,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传统文化;文言文;文化传承

正视祖国大业,当弘扬优良文化;养正民族精英,须多读圣贤经书。应该说,古文经典和文言文是人类读书写作传承千古不变真理之载体和工具,儿童童蒙养正需要它,成人工作学习进步需要它,凡是人皆不应离开这个文化根本。

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2月中央第13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整个中国近代史,恰似一个“去中国化”历史——不断打倒自己的文化否定中国传统,中国人都在努力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欧美人世界人,中华文明的传承几近断绝。时至今日,面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丰富的文化宝藏诸如《四库全书》《群书治要》等治国治世宝典,却少有人问津。谈及古文经典,不屑一顾者有之,敬而远之者亦有之。似乎大多数人都不敢去碰古文经典,不愿去读经典,或因没有文言文的基础,而没能力去阅读经典。如此,智慧宝藏只有被束之高阁,如同废纸一堆,没有用处。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大力提倡普及白话文,西学理念深深植根于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几近百年,故即使在今天,党的十九大,有力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喜欢读经典的人仍旧不多,特别是年轻人,比如有些工科大学生,不仅人文历史知识匮乏,而且汉语文字表达能力和认知水平也较低,更不喜读古文经典。因此,为尽快清除学习文言经典之障碍,增长学习信心,突破瓶颈,取得实效,亟需加强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传统文化之使命感的教育与传承。因此,重新审视历史,找出原因,牢记教训,古镜今鉴,选对方法,搞好教学,熟读经典,通达文言,传承文明,真正担负起经典传灯之历史重责,对传承中华文明灵魂与命脉,保存文言这一世界性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 审观历史,古镜今鉴;重增信心,春天来临

展历史画卷,应不难看清,自民国以来,国民教育受西方文化影响,基本上是在走西化路径。1912年始,民国教育部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5月,下令“废止师范中小学读经科”。1917年1月,文学改良、白话文运动开始;1919年5月,下令“小学国语课全部使用白话文,不许选用文言文”,至此,胡适提出的“整理国故”已然成为现实,中国古代的文明、典籍、学术成了一堆死的学问,只能作为历史遗存资料了。

1937年2月,中文正体(繁体)字陆续改成简体字;1950年,语文教材大改革,文言文几乎完全退出了初中语文教材,仅存几篇浅近的文言诗文。1955年10月,中国国内《汉字简化方案》全面推行,1966年8月,红卫兵宣布“砸烂一切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文革十年,文言文被最大幅度压缩。1977年12月,《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因反对声太大未能全面通行。1978年,文言文进入中学教材,稍后又进入小学教材,文言文终于突破“百年禁忌”,首次大规模进入小学语文教材。

2014年9月,孔子诞辰2566年,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标志着弘扬传统文化进入历史的春天。2017年1月25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9月,“部编本”教材正式发行,小学文言文比例升至30%,初中古诗文升至51.7%,增加大量以往忽视的经典著作,如《大学》《论语》《孟子》《老子》等。[1]这次新编“部编本”语文统编教材一改过去之传统,打破以往先系统学习汉语拼音之教法,改为先学某些常用字,诸如“天、地、人”、“口、耳、目”、“木、火、土、金、水”等,然后再开始汉语拼音13个课时的系统学习。[2]

审视历史,古镜今鉴,喜看今朝,文化振兴,重增信心,中华文言经典复兴的时机已经到来,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春天已然来临。

二、如何快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与文言文

1、文言训蒙,首重读诵;中西不同,效果殊胜

“五四”新文化后,引入西方训蒙理念,提倡小孩能听懂才教,会一点儿再教一点儿,人们热衷教授那些“小猫叫、小狗跳,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等浅显且具趣味的东西。时常,人们也教小孩子吟唱一些古诗词歌赋。不过,古诗词比较难懂,成年人要解其义尚难,何况是一般孩童及年轻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是推行东方训蒙理念,一般是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常礼举要》和“四书五经十三经”等为教授内容和学习次第。先师孔子杏坛设教次第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这是中国人普遍遵从的教授原则,被称为至真至正的“孔门四科”之教。

在东方,中华祖先的传统教育是先把好的东西塞给你,不问懂不懂,先要求诵读,先培养定力,去杂乱心,去骄躁气,是先刻印于脑海心田,象银行一样先储蓄,后拿取,再慢慢感悟、升华,以达至明心开悟见性的止于至善之人生最高境界。中华祖先素以读书志在圣贤为主要学习目的。读书,贵在变化气质,贵在开启智慧,不仅仅是为求知识学技能。这是只有中华祖先和各宗各派古圣先贤们才有的价值理念和优良的教化之方。正是这个优良传统和智慧之法,才早早地帮助人们储蓄了儒雅的人文情怀,储蓄了人们出口成章和作文时引经据典应用自如的素质与能力,令人受益终生。

在西方,表面看,其推行的是循序渐进之教法,似乎还符合所谓的“人性自由”,但其思想启蒙简单,少内涵,学生会因学简单幼稚的东西而浪费时间,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大,原来所教的东西根本不必教,一看就会,自然会懂会算。因此,读不读经,早读经与否,效果迥然不同。

并非中国独自提倡读经诵典(包括儒释道、黄帝内经、中医等),在外国,少年儿童也读经诵典,比如德国、奥地利、俄罗斯,开设宗教课,有些国家比如英国还将宗教经典如佛经典籍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曾奔走海内外10多年推广青少年“读经”的台湾王财贵教授的实践活动表明: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等经典,4个月所学的东西,相当于现代西式教学小学一到六年级所学的内容。可见,读经诵典,简单专注,夯实厚重,效果殊胜。

2、中华经典,陶冶性情;易诵易记,契合养生

中华传统经典教学,使孩子在短时间内就接受了文字熏陶,去背,去读,读多了,多多少少能受到这些经典、圣贤指教的感动,大大利于养性。第二,这正好可以发扬儿童记性好之长处,锻炼开发其记忆力,既教孩子早早识文断字,又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培养圣贤情怀,大大利于养心。第三,因熏习古文韵律之美,又能养气血,从而有利于养身。这“养身、养心、养性”之理念与实践,是现代西式教学法所无法想象和比拟的。

中华五千年传统的教学经验是中国特色,是“国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养生学和智慧学,明眼人怎肯轻率弃之!

3、正体汉字,智慧符号;言简意赅,不变永恒

中国正体字是智慧的符号,字字涵义深刻,看到字就能懂其意,真妙!而轻易改成简体字,则完全看不出字面原有之蕴含义。比如今之简体字“爱”,缺“心”,正体字“愛”有心;前者表“爱”是假的,因无“心”,是缺“心”少肺,看上去就让人感到虚伪,后者表“愛”是真且心存正中不偏斜,因有“心”在而真诚感人,一看就让人感到踏实、信服。如此较之,正体字与简体字之差,谁优谁劣,可见一斑,自见分明!

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言,其行文優美且言简意赅,这是中国文言文的特色。中华祖先很有智慧,把文言文这个全人类最丰富的文化宝藏和最宝贵的精神遗产留给了后代。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文言文亦如是,这两项文化发明在其他国家和民族找不到,也难以想象。口头语言会随时代变迁而变迁,须找一个永远不变的方法,来传承中华5000多年的智慧、经验、理念于后人,于是中华先祖就发明了文言文这个传播工具。口语随时代发生变更的现象,影响人们正常交流,表现在老年人与年轻人身上,譬如如果把老年人小时候说的口语,说给现在的年轻人听,年轻人往往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反之亦然,比如现在年轻人讲某些时髦话,像“粉丝、PK”等等,老年人也往往搞不明白。文章千古事,流通最关键。能令千百年之后的人看到古文典籍时,还能像跟古人当面对话一样又亲切又明白,中国文言文实现了这个功能。用文言文来写文章,让世世代代来传承,文意不变永恒,这不是伟大的人类发明又是什么?

4、文言功能,语体分明;智慧广大,有利流通

发明文言文,分开口语和书面语,这是中国老祖宗极高明之处,真是了不起的智慧发明。而外国人,“语”跟“文”是不分家的,自然会造成一两百年之后的人往往看不懂前人的文章。像拉丁文、古希腊文,还能看得懂或能少许看懂的人,为数不多,恐怕只有极少数的考古学家吧。因此拉丁文、古希腊文,无法普及与流通,自在情理之中。外国人,要想看懂他们的经典,那就得世世代代随着口语变化而不断随之改写。改写后的经典与原来的古本经典相比,本质大变,并且随着时代变更,版本越来越多,变化越来越大,最后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现代人已难以见到外国的最初本质的古老宗教经典了,即使见到也读不懂。这全是改写惹的“祸”,改写而变质,不改写又看不懂,外国宗教典籍命运如此坎坷,亟待拯救。而唯有中国经典用文言写就,永远不需改,这是中国祖先自信力与智慧力的有力体现。中国人,从商朝和周朝时就已经把“语”跟“文”分成两条道,早早使用文言这个工具,使文法恒定不变,任凭语言随着时代变,“文”与“言”分开,此发明善哉、妙哉!

5、文言通达,直面聆听;千年智慧,享用不尽

于今而言,通达文言文,既现实又必要。若具有通达文言文的功夫,则会享受身临其境之感受,当读《论语》时,则如同与孔圣人写信往来一般;当读《孟子》时,则如同在孟子前当面受教;当读佛经时,则如同在释迦本师座前听经一样,淋漓畅快,亲切明白。千万年前的经典,用文言文传承,令后人读起来不至于发生误解,这是文言文难得的大好处。俗话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国难生。中国,乃“中道”之国,文化非常丰富,每每读起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宝藏,祖先的经验智慧,让人时时感到温馨而幸福,令人生生享用不尽!人间有真宝,君可要认清,古董不是真宝而是珍宝,惟典籍是真宝。古董是物品,物品会坏掉,典籍是精神产品,超越时空,恒常不变,并蕴藏着道德、智慧、学问,是真宝。《大藏经》《四库全书》是宝典,《群书治要》《易经》是宝典。中华宝典,乃大智慧、大德行人之作,它把千万年以来的智慧、方法、经验,结晶、总汇、累积下来,是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华祖先仁德慈悲,关爱子孙,想得太周到,让你用文言文这个工具来传承几千年的智慧、才艺、经验、思想、见解,这是对后世子孙的莫大恩惠,我们没理由不去感恩戴德而发奋学习并传承之。

6、学习文言,次第分明;方法得当,易学易成

现年92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净空之友社的永久名誉主席”释净空老教授曾在讲经时云:中国古代教学的方法分两个阶段,先不讲,就教背。12岁之前,小朋友记忆力最好,教他专注背诵,等13岁之后,才逐渐分科分类讲文释义。这样,到七、八十岁都不会忘记,不用翻查工具书,写文章时引经据典,可信手拈来。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理多明白,可关键是听懂后要真干才受益。释净空老教授推荐:选《古今文选》或《群书治要》做背诵范本。选用65部书的大唐贞观盛世治国宝典《群书治要》来读,可收一举两得之效,是既学文言,又熏染文之治国方略。等用工夫用到能背下五、六十篇古文时,那你今后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会大大增强,这是古之学者的经验之谈。其实,学好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方法得当,选好教材,学有次第,肯下功夫,就能成功。许多大学问家,如中华儒佛大家李炳南老教授(97岁,已故)讲经时就向学生推介过这种学好文言文的古老方法,此法是老少皆宜,人人受益。此外,学文言文要真用细功夫,不能放弃每一个字词,遇到的字词不懂都要查资料弄懂,都要搞明白搞清楚。学习文言,态度端正,基础要牢,次第分明,方法得当,肯下功夫,勤苦努力,易学易成。

7、文言工具,举世通用;文化遗产,亟待传承

释净空老教授预言:未来,文言文会变成世界语言,会跟现代的英语一样受世人重视。凭什么?可凭尘封千年的大唐盛世治国宝典而重新面世之《群书治要》。《群书治要》这套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经验,是治国理政的大宝藏,称为天下人必读之书恐怕不为过。《群书治要》是文言文宝典集成,不学文言文就看不懂。文言文是打开智慧宝藏的金钥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排列项目第一。如果拿到这把金钥匙,那中国千万年古圣先賢的智慧、方法、经验、成就,任你在经典宝藏之中取用自如。因此,要先去学好文言文,快速学通文言文,发愿振兴文言,要带着真“枪”上战场,轻松自如书写辉煌。

做好文化传承,从小孩教起意义非凡。从小就教小孩背文言文,既符合教学规律,也滋养孩子心田,尤其是如果你能“识货”,肯早把中国千万年祖宗的遗产最先给了他,使他能从小就早早接受圣贤教诲,养正身心,这个功劳最大,这是为国家、民族、社会乃至人类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呀,这般长大的孩子哪有不存感恩之理?不要让他学杂,学要精专,一个个地学,杂学必使心杂,学东西也难深入。专家专家,因“专”而成“家”。既然,你晓得“教之道,贵与专”,背书又能修定开慧,此教法之高妙,学文言之重要,那你如果不早早“传宝”教他,他将来一旦明白过来,说不准真能怨恨你为何不从小早教,会抱怨一辈子。因此,好的东西,早知还须早教,早教早受益早成就,若白白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精力太不值!文言亟待振兴,期望人人来担承,特别是孩童,是希望之星,当早早护送前行!

8、掌握文言,扎根力行;文言存亡,兹事体大

释净空老教授讲课时经常语重心长地劝勉我们: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要善于掌握机会把文言文学好,将来要到全世界去教中国文言文。因为《群书治要》是文言文写的,佛经是文言文写的,不会文言文没有办法直接进入中国传统文化和大乘佛法的学习。中国这些典籍是全世界的智慧宝藏,蕴藏着无尽的智慧,一旦外国人知道这是宝,他非学不可。一旦学会文言文,他就能得到中国典籍的真实受用,就能帮助家庭美满、事业顺风、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要拼命学好文言文,拿到这把金钥匙。没有打开文言文的钥匙,那你一生的学习范围将非常窄小,只能看看他人翻译的白话文,经典的原汁原味你尝不到。文言文是中国几千年承传文化的工具,如果再不发心教学文言文,中国文化会面临失传的危难。因为文化、典籍拿到面前,若你读不懂它,那就真成古董摆设,虽然存在,没有价值,如同废纸一堆,惨矣!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唯一尚存。如果中国不想步三大文明古国之后尘,不让文明灭亡的历史重蹈覆辙,那得发真诚心去拼命复兴中华民族文化,如若不然,中华传统文化真会失传,中华文明会从地球上永久消失。释净空老教授开示说,如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能复兴,大概一百年后中华文明就会灭亡,会变成历史的遗迹。今天,传统文化出现断层,说我们是站在文明存亡的边缘上,并非危言耸听。中华文明,或存或亡,确实取决于我们是否肯去努力复兴振兴;不肯努力担当就会面临灭亡,肯担当肯努力就一定能复兴,并再造历史辉煌!

传统文化复兴如何扎实推进?第一,要扎牢“儒、释、道”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经》);第二,一定要发大愿、立大志,学好文言文。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学文言的重要性,真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学的人越多,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力量越大。要立大志,做大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华民族的瑰宝不应丢,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命脉,要肯下真功夫,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中华儿女当自强,坚定信心最应当,竭诚尽敬勤努力,教学文言肯担当。只有认真努力去学习、去承传、去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不愧为中华民族孝子贤孙,才能对得起古圣先贤和中华先祖的谆谆教诲和殷殷重托!

三、结语

好的智慧,好的文化工具,要有好的传承,进而才有好的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已然吹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强劲春风,学文言、用经典将蔚然成风,文言中国,必将异彩纷呈,中华传统文化的振兴,自然在不言中。一切有识之士,皆当奋力疾行,去推进中华5000多年优秀文化之传承!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小学统一语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

http://www.sohu.com/a/162183817_716901/2017-08-04.

[2] 2017年9月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老师家长必须这样做.

http://www.sohu.com/a/162862582_507430/2017-08-07.

【作者简介】

关开澄,男,硕士,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文言文传统文化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