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班主任如何利用班会课上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最后一课”

2018-09-17林彦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7期
关键词:最后一课班会课管理

林彦虹

摘 要 顶岗实习是连接课堂与工作岗位的桥梁,是学生迈向职场的关键一步。学生在参加顶岗实习前,心理上、职业能力上准备不充分,对实习工作存在困惑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如何有效利用实习前班会课的时间,为学生的顶岗实习上好“最后一课”是我们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顶岗实 班会课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企业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实际生产工作,并承担相应工作岗位所规定的责任与义务。笔者所在技工院校中级工层次的学生的培养模式基本上是“2+1”的模式,也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到企业顶岗一年。较长的实习时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了解企业文化,更快地适应工作、融入社会。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在顶岗企業适应性差,流失率高等问题困扰着班主任、家长和学生自己。本文笔者以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为例,就学生顶岗前的“最后一课”做一些探讨。

1学生顶岗实习前存在的问题

1.1心理上不适应

中技的学生大都17、18岁,年龄小,经历少,一直以来在学校这个象牙塔的保护下,独立性差,依赖心理强,容易受到他人如父母、同学、朋友的影响,从众心理强。对即将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缺乏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面对实习岗位选择的时候,不能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工作岗位,大多是随大流盲目选择。许多学生眼高手低,对职业抱有美好的梦想,一心想要从事“高、大、上”的职业。如服装制作与营销班里有一女生,希望自己到大城市当“设计师”,而在校两年,设计类的课程仅学到一点皮毛,她本身也没有在设计上有更多的学习和投入,这对于一个刚刚毕业的中技层次的学生来讲,这样的定位显然不太合理。

另外,学生对于薪酬与福利要求高,对工作地点、个人发展空间比较重视,而对于公司规模与名气、专业是否对口等因素考虑较少。心理上更重视“利益”而忽视“技能”。学生去到工作岗位后,离职的原因各种各样,有人因为工作环境、居住环境不满意就草草离职,有人因为同事、领导不好相处果断走人,还有的因为工作中不能携带、使用手机而无法适应工作。

总而言之,学生对于即将步入的岗位,心理准备不足,缺少吃苦意识和从基层做起的心理准备。

1.2职业能力不足

中级工层次的学生在校两年,学习时间较短,许多知识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有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不够用功,专业知识和技能欠缺,到了工作岗位,因为不懂而茫然无措,也不愿主动请教同事和师傅。一遇问题就打退堂鼓,甚至自暴自弃,主动离职。除了专业技能,现在企业重视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学生的在校期间参与实践活动较少,这些关键能力显得更加不足。

另外,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足,还表现在对顶岗实习工作不够重视,求职信息量少,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是对实习岗位知识缺乏了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先做好准备的实习工作注定困难重重。

1.3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企业会让学生直接在生产一线从事劳动,学生在特定的岗位完成一定的工作量。有些学生不愿意从生产一线做起,认为做基层工作没有前途,没有“钱途”,对工作不认真,工作能推就推,好逸恶劳。有些学生认为这些工作或工作量已大大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能力,心理负担很重。随时做好“逃离”实习工作的准备。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不战而败。要求更换岗位,更有甚者逃避现实,在家休息。

2利用班会课为顶岗实习上好“最后一课”

虽然学校、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平时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纪律教育更是费尽心思。学生也普遍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守时、守纪,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在顶岗实习前,利用班会课的时间,采用设置情境,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事实上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1小组协作,模拟面试,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指导

虽说是顶岗实习,但学生大多第一次参加工作,内心焦虑不安,怕出错,怕出糗,导致过份紧张,不敢开口,不愿尝试。万事开头难,当学生有过尝试,了解过程,加上教师点拨,对于克服心理障碍起到较大帮助。首先是对学生简历撰写进行指导,学生通过之前的职业介绍,专业前景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个人优势和特长,确定求职目标,撰写格式规范、符合实际的有个性的求职信。然后设置求职情境,学生分组进行模拟面试。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对面试可能提问的问题,参加面试的注意事项,对心仪企业的企业文化等都有了一定了解。通过求职氛围的体验,让学生从心理不畏惧,能力上准备更充分。结合班主任的指导,让每位同学提前做好求职准备。

2.2创造条件,走近职业

顶岗实习前,因条件的限制,虽然有部分学生利用假期时间进行社会实践,但依然有大部分学生对于职业仅仅停留在想像阶段。如何利用班会课时间让学生亲身感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体验工作氛围,笔者做了一次尝试。例如,针对服装制作与营销班的学生的专业特点,把班会课当成一次购物体验,把教室当成商店。分小组完成销售——购买任务。并让学生及时对自己的表现做出思考、总结。有条件的话可以把这个活动放大到整个学校来做,这样学生做为销售者更能亲自实践,与购买者沟通,了解需求,介绍商品。“促销员在引导顾客时,首先要说明‘特点,再解释‘优点,最后阐述‘利益”。这销售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会使用销售语言,注意服务礼貌,还要把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体验销售的乐趣。再让小组成员及时讨论,分析、总结,活动结束后在班会课上进行汇报。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初步了解销售,望以后走上实习岗位能少走一些弯路。

另外,前辈们的经验分享是不可缺少的。班会课上可以邀请优秀实习生现身说法、强化教育,介绍顶岗实习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成功解决的经验。对“怎样尽快适应新的实习环境”“怎样和领导、企业指导老师、同事相处”“怎样做一个好员工”等问题娓娓道来。用身边的例子,前人的经验告诉学生,顶岗实习是个经验积累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虚心好学,努力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多进行职业调查,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真切感受职业文化。利用班会课,让学生分享和交流,及时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了解企业价值观,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转变角色。实习过程若单纯用学生的眼光看待企业,必然对企业的规则和规范存在困惑和不满。充分利用学生到企业参观、见习的机会,指导学生分析、总结问题,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正视自己專业知识中存在的短板,想方设法解决。

2.3利用班会课,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

中级工层次的学生年龄较小,独立性差,依赖心理强。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不能适应企业严格的制度管理,缺乏埋头苦干的精神。部分学生存在抗压能力差,一点批评就撂挑子走人,无法适应岗位工作。设计主题班会,创设情境,通过案例尽量呈现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先给学生打下预防针。教育学生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成功和失败,品尝实习工作中的酸甜苦辣。

另外,让学生他们感到困惑和烦恼还有人际交往问题。未能很好地处理与老板、同事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顶岗实习流失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性格大方外向、懂礼貌、会沟通的学生就能很快适应职场环境,而平时胆小内向、不善于交流的学生则往往受挫。主题班会课还可以开展有关人际交往的拓展活动,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他人交往;学会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较快地适应工作,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自身价值。

2.4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遵守企业员工守则

企业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表现为规范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吃苦精神。企业最为看重的是员工的工作态度,往往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程度上受个人的生活习惯影响,一旦养成,很难更改。部分学生对待实习工作不重视,把顶岗实习看做一种形式,到了企业把员工守则当儿戏,不遵守,不服从。利用班会课,找来与专业对口的本市知名企业的《员工守则》当做学习的模板,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初步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要求,班主任应借此契机,抓好每日的常规管理。一如既往地把强化学生组织纪律管理、抓学生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首要任务。从日常生活习惯抓起,从课堂纪律抓起,从合理使用手机抓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

技工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大多是从事生产一线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是一种岗位责任,也是一种职业品质。班主任通过这些措施与办法,将促使学生们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地进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的平台,不仅能提高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还可以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 吴永静.中职学生如何适应顶岗实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136.

[2] 江彩.演讲与口才(第二版)[M].中国邮电出版社,2013:93.

猜你喜欢

最后一课班会课管理
“花样”班会课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