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浪博客的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的实践研究
2018-09-17周有为刘金龙
周有为 刘金龙
摘 要 创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不仅是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更需要全体同学的深入参与,需要每一位家长的合作与支持。班级博客为班主任、学生、家長合作共创优秀的班集体创造了条件。新浪博客就是建设班级博客的理想平台。
关键词 班级建设 班级博客 家校合作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面向2030的教育,应该是更加开放的教育,突破时空界限和教育群体的限制,人人、时时、处处科学;应该是更加适合的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性,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应该是更加人本的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应该是更加平等的教育,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应该是更加可持续的教育,强调学习能力的养成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努力拓展家庭教育空间,不断创造家庭教育机会,积极主动与学校沟通孩子的情况,支持孩子参加适合的社会实践,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融合。”新浪博客主页结构清晰,插件齐全,便于展示学生活动,便于发布优质教育资源,与新浪微博高度融合,能够与腾讯课堂建立超级链接,能够实现教师、家长、学生合力建设班集体。基于此,我们开展了以下实践研究。
1准备工作
班级博客首页的规划:纵向分为三个部分,左列为班集体建设及教育资源展示区,右列为家校互动区,中间为内容展示区。
班集体建设及教育资源展示区从上至下依次为:班主任简介;班级管理板块,包括班级名片、任课教师简介、班务公示。学生全面发展板块,包括提升道德品质、学会终生学习、增进身心健康、提高艺术修养、培养生活本领。腾讯课堂板块,包括家庭教育、语文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的链接。
家校互动区,从上至下依次为:新浪微博、好友、访客、留言等几个板块。
中间为内容显示区,当选择左列题目后,在内容显示区显示相关内容。
建立图片专辑,分别为:学生体育活动、学生艺术风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随着班集体建设而不断丰富内容。
2家校互动的内容与形式
(1)班主任简介。介绍班主任的基本情况,让家长对班主任有基本的了解。
(2)班级管理。①班级名片。以班名、班训、班徽、班歌、班旗展示及其含义为主要内容,以精神文化凝聚班集体。②教师简介。介绍班级所有任课教师,让家长对每一位老师有基本的了解。③学生简介。以学生的梦想、座右铭、最崇拜的人物、爱好、特长为主要内容,展示每一名学生的精神面貌,精彩瞬间。④班务公示。公示班级近期的主要活动,主要工作安排等。
(3)学生全面发展。①提升道德品质。展示学生在熟记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学习并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守行为规范树法治信仰方面的学习与实践。②学会终生学习。展示学生在树立人生理想坚定奋斗信念,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方面的学习与实践。③增进身心健康。展示学生知晓心理常识学会自我调适,掌握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方面的学习与实践。④提高艺术修养。展示学生习得一手怡人好字,掌握一项艺术特长方面的学习与实践。⑤培养生活本领。展示学生勤于家务劳动掌握生活技能,积极社会实践勇于探索创新方面的学习与实践。
(4)腾讯课堂。与腾讯课堂建立超级链接,由此链接进入腾讯课堂,家长学习家庭教育课程,学生学习学科课程。
(5)新浪微博。通过“新浪微博”插件,实现家长与老师的即时性互动。
(6)好友。通过此插件实现班主任对家长和学生的网上管理。
(7)访客。班主任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访问班级博客的情况。
(8)留言。此插件实现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讨论。
3班级博客的优势
3.1老师提供优质学习资源
班主任把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学生。微博与博客的融合,可以通过教育自媒体发布优秀微课视频,供学生个性化学习。
3.2班主任跟踪展示学生的学习与实践
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学习与实践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电子档案。
3.3家长全程、全面参与班集体建设
家长通过班级博客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通过博客留言和微博参与班集体建设,探讨学生的发展。
4班级博客建设的原则
(1)平等参与的原则。每位学生和家长都能够平等的参与班级的建设。
(2)持之以恒的原则。班主任要持之以恒的关注每位同学的发展,记录好每位学生的成长与精彩瞬间。
(3)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班集体建设的发展,内容要适时更新。
综上所述,新浪博客能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便于展示学生的实践活动,家长能够全面、全程的参与班集体建设。班级博客是学生温暖的家园,是家校互动的乐园。
参考文献
[1] 杜占元.发展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2030[DB/OL].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03/t20170327_300988.html,2017-04-01.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Z].2015-10-11.
[3] 教育部.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Z].201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