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医大学转型发展中新生研讨课的实践与思考

2018-09-17易龙周曦冉莉朱晓辉糜漫天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2期
关键词:军医大学

易龙 周曦 冉莉 朱晓辉 糜漫天

[摘要] 新生研讨课是专门为大一新生开设的小班式专题教育与讨论课程,旨在帮助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型并适应大学生活。新生研讨课已成为许多高等院校新生入学后的重要课程之一,但在医科大学中的实践还比较少。本教研室承担了陆军军医大学新生研讨课课程《膳食、营养与健康》,创立了兼具“适应性和学术性”的授课理念和模式,本文旨在总结本教研室新生研讨课的授课内容、形式和评价方式,为转型发展中的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新生研讨课;军医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转型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8(a)-0047-03

[Abstract] The freshman seminar is a special education and discussion course for the freshmen with a form of small class, which aims to help freshmen to change their roles from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adapt to college life. Freshman seminar has become one of the first lessons for many college freshmen, but there is not much practice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ur department has undertaken the freshman seminar course of "diet, nutrition and health" in Army Medical University, and created a teaching idea and mode regarding both "adaptability and academic" features. The article aims to summarize the teaching content, form and assessment mode of freshman seminar and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freshman seminar construction under the circumstan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our university.

[Key words] Freshman seminar;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Nutrition and food hygiene; Transition education

新生研讨课(freshman seminar)起源于19世纪的美国,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1-2]。从最早为即将入校的大学生提供包括在校生活、选课指导等咨询服务,发展到学术研讨、职业策划等研讨内容[3-4]。新生研讨课已经成为美国高校学生的重要课程,而我国高校引进新生研讨课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在医学高等院校中的实践还比较少。陆军军医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作为军事医学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基地,从2013年起在大一新生中开设新生研讨课。本教研室承担的《膳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入选总部优质课程和我校精品课程,因此也成为了新生研讨课的热选课程。在军医大学转型发展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本教研室不断探索新生研讨课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本文旨在对近年来承担新生研讨课的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为我校新生研讨课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1 新生研讨课的发展简介

新生研讨课这一教学形式可追溯至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1]。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众多大学中已有30%的大学已开设了新生研讨课。新生研讨课最初开设的目的在于为即将入学的新生提供选课服务,实际上属于学生事务的一个方面[5]。20世纪60年代,学术性新生研讨课在哈佛大学正式兴起,随后在其他一些美国著名学府开设,新生研讨课成为本科生正式的课程,并有学分。目前,新生研讨课的类型主要包括扩展性新生教育研讨课、基础学习技能研讨课、單一主题研讨课、多主题研讨课和专业研讨课;其中,前两种为适应性新生研讨课,后三种为学术性新生研讨课[6-9]。新生研讨课对美国高等教育带来了重要影响,从多次全国性大规模调查数据来看,新生研讨课对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人际关系、适应专业学习和提前形成学术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10-12]。

2 我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过程

为培养高素质的军事医学人才,实现一流军医大学的建设目标,我校从2013年开始开设新生研讨课[13]。与地方大学相比,我校本科生招生数量相对较少,在客观上利于小班课教学,也比较符合新生研讨课的教学需要。与地方大学生最大的不同,军校学员从迈入军营的第一天开始,就必须适应和完成“两个转变”,即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和从一名普通老百姓向军人的转变。在这种角色转变过程中,大部分军校学员对医学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困惑和迷茫,甚至出现比较明显的心理问题。因此,我校开设新生研讨课的目的就是为直接进入军校大门的学员提供一个直接接触医学知识的平台,以帮助他们树立医学学习的信念,坚定为国防卫生事业奋斗的信心。因此,部分课程属于“适应性”研讨课,包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医学素养的教育;部分课程属于“学术性”研讨课,主要结合专业内容开设系列讲座。而本教研室所开设的“膳食、营养与健康”课程则兼具“适应性和学术性”,不仅帮助新学员建立“大医学观”和“大卫生观”,同时也在于培养新学员科研思维,激发创新意识,构建自我认知。

3 新生研讨课“膳食、营养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

3.1 课情分析

新生研讨课在我校新学员入学军训后正式启动大学学习后开始,通常在每年的11月份。新学员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生活,还没有接触医学专业知识,对于医学中的各种概念完全没有认识。本教研室开设的“膳食、营养与健康”课程,一直是大部分新学员首选的研讨课程,一方面是因为这门课程为总部的优质课程和我校的精品课程,具有良好的口碑;二是新学员认为这门课程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比较容易学习,因此踊跃报名。实际上,“营养与健康”这一主题已经成为健康研究领域的热点,特别是营养科学在慢性疾病防治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反映了大一新生在选修课程时基本出于主观认识,同时也说明了开设新生研讨课对于他们专业课程学习的必要性。

3.2 授课过程

全课程共18个学时,共6次课,每周1次课,3学时,招收学员20人。第1次课为师生见面会,由责任教授介绍首先本教研室的基本情况,参观教研室和实验室,再分组由教研室其他教员结合自身求学经历和工作经历与学员进行开放式的交流,旨在帮助他们消除对医学学习可能存在的困惑和迷茫。这种交流方式,称为“同辈群体合作教学”,借鉴于美国新生研讨课的经验,同辈群体(主要是学长或师长)的模范作用为新学员树立的信心,可能成为他们将来的指路人[1]。第2次课介绍营养科学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从宏观上给学员普及营养科学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旨在为学员建立“大医学观”和“大卫生观”。此后的4次课为分组讨论,20名学员分为4个小组,由责任教授布置4个主题,围绕当前热点,如“营养与健康中国2030”“营养在慢性病防控中的作用”“中国人需要一场膳食革命吗?”“军事特种营养与军人健康强健”。每个小组负责1个主题,在教员的指导下收集相关资料、开展文献阅读、制作PPT,最后在课堂上进行报告,每个小组报告的时间为20~25 min,讨论时间10~20 min。研讨过程中,以学员汇报为主,要求每位学员都要积极发言,教员适度把握讨论的方向,并可穿插引导性和提示性的问题,积极锻炼学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教员评学

由于本门研讨课采取了兼具“适应性和学术性”的课程内容设计,使学员获得了深刻的医学学习体验和指导,明确了将来学习的方向,加快了他们“两个转变”的完成。同时,布置的研讨主题在网络、文献中都具有丰富的素材,新学员完全能够通过各种查询工具和文献检索的简单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另外,有关营养和健康的话题对学员们并不陌生,因此大部分学员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度、参与度都比较高,所收集的材料都比较广泛。在课堂研讨中,学员们都能够积极发言,特别是由于没有思维定势,反而展现了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学员们具备了较好的PPT制作、汇报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在汇报过程中,由于是小班课教学,教员对每个学员的表现都能比较熟悉,能够给予客观的评价。同时,学员之间也需要进行相互的评价。最后,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评价给出综合评价。

3.4 学员评教

授课完毕后,研究者发放了自制的调查表,收集学员们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在教学内容上,80%的学员反映对授课内容、研讨主题比较熟悉,知道通过什么途径获取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同时,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90%以上的学员对于为什么要学习医学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形式上,75%的学员认为小班课教学的效果非常好,在授课中教员处于和学员平等的地位,这利于学员尽可能地表达个人观点,特别是在对医学知识所知甚少的情况下。同时,也有45%的学员认为,应适当减少研讨所占的课时比重,并增加帮助他们形成医学思维,增强心理适应,明确未来发展的课程内容。

4 总结

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新生研讨课已成为较普遍的一种新生教育形式,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研究指出,第一年的大学生活经验对未来学业甚至事业的成功具有一定的决定性[14-15]。由于美国的大学允许学生更换主修专业,因此新生研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保留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清华大学从2003年开始引进新生研讨课,随后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也相继引入,但是在医学教育中开设新生研讨课的高校不多[16-18]。我校从2013年开始新生研讨课的尝试,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回顾性调查,认为新生研讨课这一教育形式对于军校学员思维、人格、心理和信念等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我校的新生研討课以小班课教学为特点,每班次不超过30人。授课过程中,区别于本科学员以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模式,尽可能让每位学员有机会参与资料收集、PPT制作、汇报、讨论。在授课内容方面,大部分为“学术性”的课程,少数为“适应性”课程,两者兼具的更少。本教研室承担了“膳食、营养与健康”新生研讨课的教学任务,在课程形式和内容的设计上体现了兼具“学术性和适应性”的特点。从近年来的实践来看,无论教员评学还是学员评教,总体都是满意的。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需要关注的问题:①由于课时有限,新生研讨课在体现“适应性”方面的作用有限。为了帮助每一个学员树立良好的信念,增强他们坚持学习的信心,应当将“新生研讨课”与“本科生导师制”结合起来,通过“本科生导师制”进一步发挥教员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②在体现“学术性”方面,由于所有学员都缺乏医学背景,在研讨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错误的观点,甚至偏离主题。这需要教员在每次研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帮助各小组查找足够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补充具备的基础知识,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同上,在讨论过程中,教员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堂掌控能力,避免研讨过程成为“百家讲坛”。

当前,我军面临转型发展新的人才需求,培养适应未来战争的综合性高素质的军事医学人才任务艰巨。新生研讨课是本科生的第一堂课,也是他们走向新的军人职业征程的第一堂课[19-20]。上好这堂课,对于军校学员医学学习生涯将奠定重要基础,对于军人职业塑造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冬华.美国新生研讨课全国调查20年:背景、发展与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33-36.

[2] 徐波.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现状、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2(2):69-74.

[3] 劉长青,李迎光,郝小忠.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新思路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8(2):11-13.

[4] 国景星.关于新生研讨课的几点认识及教学设计[J].高教论坛,2017(1):41-44.

[5] 赵建春,潘敏.关于美国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37(9):125-127.

[6] 张红霞.美国大学的新生研讨课及其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93-96.

[7] 孙志凤,张红霞,郑昱.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开设效果初探——南京大学案例调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1(6):119-124.

[8] 黄爱华.新生研讨课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4):58-60.

[9] 刘秋颖,苏彦捷.学习自传:学术性转变类新生研讨课主题学术生涯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6):22-25.

[10] 余志斌,陈春霞.“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新生研讨课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123-125.

[11] 王永强,赵朝成,赵东风.新生研讨课的意义及其教学问题探析——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7(7):69-71.

[12] 张有光,郑铮,金天,等.新生研讨课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6(7):63-66.

[13] 周永,朱俊东,陈卡,等.军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4):268-270.

[14] 江文红.基于美国新生研讨课的新生教育策略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111-113.

[15] 朱峰奇.多元·创新·融合·卓越——美国研究型大学实验类新生研讨课之活力.煤炭高等教育,2017,35(5):19-24.

[16] 张文雪,刘俊霞,张佐.新生研讨课的教学理念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6(6):107-109.

[17] 笪玲.大数据语境下高校新生研讨课的组织及创新[J].世界教育信息,2017(2):12-15.

[18] 李树民.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引入医学留学生教学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3):251-254.

[19] 龚政,钟慧,潘燕燕.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新生研讨课开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52-53.

[20] 刘为浒,金梅,周永音.营建大学科研生态提升本科教育品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7-9.

猜你喜欢

军医大学
星空盘
一场关于秋天的盛会
“盒”你玩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2022年征订启事
我是小小迷彩兵
我的太空梦
越是艰险越向前一一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病科连建奇主任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2021年度《药学服务与研究》审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