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8-09-17彭佩林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质。研究性教学将促使高职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的心态,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研究性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获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师生双方以一种积极合作的态度共同分享能力形成中的得失,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本文就研究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研究性教学 内涵 高职教育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在教育界的改革下,高职教育无论是在教学模式、育人机制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学界针对高职教育的相关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性教学是近年来风靡全球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该种教学模式具有“自主探究”、“教学民主”的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高职院校致力于为社会培养一线技能性人才,在高职教育中应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为技术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渠道,为了促进研究性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必须要认清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内涵,制定明确的实践策略。
1高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应用内涵
就目前关于研究性学习模式的理论研究来看,有影响性的观点包括以下几种:
有研究人员认为:研究性教学是由教师创设科研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的环境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实践,吸收、利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有研究人员提出:“研究性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研究意识、创新能力为基本目标,赋予教学过程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研究性教学并非单纯的教学模式,而是选择利用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彰显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高职研究性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这表现在几个方面:
1.1探究性
研究性教学的目的并非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利用科学的研究活动来激发出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通过探索和发现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社会、自然与人生问题的理解。
1.2问题性
在研究性教学模式中,情境的创设十分重要,学生可以从生动趣味的情境中选择有兴趣、有价值的课堂进行研究,“问题”不仅是研究性学习的逻辑起点,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根本动力,应该贯穿于研究性教学的始末。
1.3创新性
研究性教学是在传统授受式教学基础上产生而言,本身具有批判性、创新性的特质,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4自主性
无论是研究性课题的确定、研究性方案的设计、还是结论的验证与报告的撰写,都需要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导、组织和导向的作用。
1.5开放性
高职毕业生应该是具有自我发展能力、再学习能力、人文素养深厚、创新精神突出等素质全面、技术精湛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模式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既可以在课内實施,也可以扩展至课外,如家庭、实践教育基地、自然界、社会等等,这就将研究性教学放置在动态、多元的时空中,有效提升了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与灵活性。
2研究性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研究性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以批判性教学观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进行的修正与补充,但是在实施中很容易成为对学科教学的“添加剂”,所以高职院校要从教学管理入手,从教育法规及教育政策等方面给予积极的支持:
2.1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
教学思想与教学观念是教师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既定的理性认识,从本质上反映出了教师对于教学活动的理想期待,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教学观念的支持,而教学行为的改变,则需要基于教学观念的改革。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树立起全新的思想观念,从“生本化角度”思考问题,彻底改变传统“满堂灌”、“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转变“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参与到研究与教学活动中。
作为教师,要主动投入研究性教学活动中,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进行集体学习和交流,共同探讨教学的参考模式,积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任何的课程,都可以进行研究性教学,针对不同课堂的要求,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处理,课堂小的,学生分组人数可以适当减少,除了小组教学外,还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研究和思考时间。总之,研究性教学模式没有特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来灵活确定,在开展教学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由师生共同来确定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开展方式。
2.2开发研究性的教学资源
课堂内容是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如果教学资源不科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效果往往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要重视课程资源的整合、重组,促进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对原有的课程进行改造,以“问题解决”模式为核心对各个学科内容进行重组,使之可以更加满足研究性教学的要求。针对每个科目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精讲”、“略讲”、“研究性教学”三个部分,精讲由教师负责讲解,略讲则由教师给出具体的结论,学生自主探究,其中,“研究性教学”是其中的核心内容,由教师来设置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此外,教学资源的开发还要充分发挥出高职院校的自身优势,结合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设置专门的研究性课程,让学生可以真正的实现学以致用。
2.3设置研究性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教学中,问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以“小课题”、“项目”研究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将研究能力、科学方法的培养渗透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让学生可以体验、整合书本中的知识与经验,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明确自己的价值与意义。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即可达到学习目的,所涉及的知识应该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知识体系,并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问题情境的设置还需要融入一些未知因素,不能脱离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若问题难度太高,超过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很容易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如果问题情境难度较低,则很难唤醒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好奇心。
2.4更新教学与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制度对于研究性教学会产生制约作用,研究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在课堂外留出必备的学习时间,如果教学制度过于严苛,学分要求太过,课堂教学时数太多,学生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开展自足学习,教师在组织研究性教学方面,也是困难重重。作为教师,要注重调整教学制度,使教学制度可以更好的适应研究性教学的客观要求。
2.5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
教学评价是研究性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指以科学标准、教学目标作为主要依据,综合应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对教学过程、教学结果进行测量与评估的过程,并以此为基础来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即便评估體系再完善,也很难得到成功。针对研究性教学的特点,可以建立起“一体多面”的评价体系,其中,“一体”是针对高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制定的常规评价体系;“多面”则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专业制定的教学评价体系。“一体多面”评价体系的实施需要遵循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顺利开展。
3结语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其人才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将会在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新工艺的有效实施中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很有必要。
作者简介:彭佩林,1988年3月4日出生,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庆华.研究性教学理念下的机械基础教学改革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7).
[2] 朱丽娜.探析研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挑战[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4).
[3] 冯雪姣,余燕.研究性教学在高职“两课”教学中的运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1).
[4] 魏淑芳.谈高职物理研究性教学[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0).
[5] 于翔.高职院校生物学本科课程的研究性教学[J].知音励志,2016(10).
[6] 李鑫辉,朱琳,苏丽清,李彩云,何宜荣,喻嵘.温病学研究性教学改革与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