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
2018-09-17林财安
林财安
摘 要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是一门极其困难的学科。数学作为学生们头号烦恼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数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来的是兴趣低落,手足无措。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在高中的课业压力下,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排斥心理,对数学学习感到枯燥乏味,这也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降低,课堂学习效率降低。高中阶段的学习是极其繁忙的,课业在不断增加,课后作业也不断上涨。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考虑的一大难点,只有想到相应对策才能有效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提高 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砝码,新课程下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应该考虑的事情。数学是一门极具思考的学科,在这门课的人课堂上,只有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主动的、积极的加入课堂中,积极的去思考,去完成课堂上的任务。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课堂效率的几点看法。
1转变课堂模式
众所周知,过去我们所传承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说教为主,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传输给学生课本上或是自己的看法,这种模式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是行不通的,这种模式下只能大大降低课堂效率,学生们不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不能真正的吸收和消化课程内容。作为高中教师,我们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从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从陈旧单一的说教模式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按照教师所传授的去接受新知识,这种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很难真正做到掌握知识和消化知识,周而复始,部分学生慢慢的跟不上教学进度,导致部分学生落队,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降低,更有甚者,产生了抵触心理。作为教师,我们要深刻的人认识到这一现象,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兴趣是决定因素,只有你对这件事有兴趣,你才能真正的投入到其中,才能有收获。之所以高中数学对很多人来说是很头疼的一件事,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将数学看成是一个包袱,没有做到真正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没有将自己的兴趣放在里面。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采用多种办法充分的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结合日常生活与之相呼应,这样学生们才能调动他们的兴趣。多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课堂提问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检验学生的最基本的方式,也是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方式之一,通过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他们更加积极的投身到学习中。
3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现如今,课堂教学模式不单单只停留在书本的黑板,如今,科技的普及也走进校园,多媒体教学设备也相应齐全。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先进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的课堂中去,几何立体在过去的教学设备下是无法形象的展现给学生看,但如今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生动形象的让学生感受到几何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教学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高中数学中,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大大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教师,我们对待每一位学生都要像对待自己亲生孩子一样。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教师和每一位学生之间的关系都应该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教师在学校中担任着父母的角色,对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呵护去关心,给彼此之间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只有在轻松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们才能更加轻松愉快的投身于学习生活中。
5明确教学目标
要达到高效率课堂,对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明确教学目标。只有教师在课前明确此堂课程所要带给学生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投身到学习中。教学目标在一方面直接影响了课堂效率的高低。
6总结
高效率课堂是我们每一位老师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所努力的方向,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在45分钟里的课堂学习效率也成为教学工作中一个重难点。只有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提高課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兴趣点亮地理课堂[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6(05).
[2]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编委会.教育教学研究论文选(上)[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