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暗三联征本土化研究述评

2018-09-17胡高英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性别差异本土化测量

摘 要:随着特质论人格心理学的发展,黑暗三联征作为与“大五人格”截然不同的特质群广受关注。黑暗三联征由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和亚临床精神病态组成。虽然黑暗三联征是基于西方文化提出的,但中国学者也做了一些本土化调查、测量、分析等工作,本文将主要从黑暗三联征的测量工具、性别差异、社会破坏性与适应性这几个方面的本土化研究进行评述。

关键词:黑暗三联征;本土化;测量;性别差异;破坏性与适应性

随着特质论人格心理学的发展,研究者们不再局限于单一人格特质的测量与分析,而是转向对人格特质群的研究。所谓人格特质群,指的是相互关联的几种人格特质,如Eysenck提出人格的“三因素模型”,用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三种人格特质描述人格;McCrae与Costa提出大五人格,被称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具体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开放性、随和性以及责任心这五种人格特质。但大五人格偏向于对人格光明面的分析,从人性本质上来说是不全面的。一个新的特质群——“黑暗三联征”开始备受关注,该特质群与“大五人格”等所谓“光明”人格形成对照。

一、 黑暗三联征概述

“黑暗三联征”(dark triad, DT)是由Paulhus & Williams(2002)发展出的与“大五人格”截然不同的描述个体差异的人格簇,主要由马基雅维里主义(Machiavellianism)、自恋(Narcissism)和亚临床精神病态(Subclinical psychopathy)三项组成。这三种黑暗人格特质均被视为西方的反社会人格,三者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马基雅维里主义是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其源自16世纪意大利著名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其主张统治者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

马基雅维里主义者在心理和行为上一般表现为:多疑、冷酷无情、擅长操纵、专横、阴谋算计、忽视道德等。自恋是黑暗人格三合一中最古老的概念,源于古希腊神话。亚临床阶段的自恋(subclinical narcissism)主要表现为:自我中心、虚荣、自我吹嘘、支配性、自我优越感及自以为是等。相比起另外两种黑暗人格,精神病态主要是以高冲动性和鲁莽的行为方式为特点,他们忽视道德,甚至会出现暴力行为。

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作为独立的人格特质,具有各自的特征和结构,表面上看起来似乎难以混为一谈。然而,三者的行为特征实际上具有某些共性,包括自以为是、冷酷无情、表里不一、有攻击性,这些共同特征反映了亚临床人格(subclinical personality)的阴暗面。

心理学对黑暗三联征的研究虽然只有短暂的历史,但该主题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研究激发价值。尽管大部分的研究都在西方文化下进行的,但目前,国内学者已开始介入黑暗三联征相关研究,在此进行评述。

二、 黑暗三联征本土化研究

(一) 测量工具的本土化检验

黑暗三联征通常采用MachⅣ、NPI和SRPⅢ三个量表分别对马基雅维里主义、自恋和精神病态进行测量,这意味着被试至少需完成91个测量项目。项目过多易导致被试疲劳,从而降低测量信度。为了降低测量难度,陆续有研究者开发出简化测量工具。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黑暗十二条(Dirty Dozen, DD)及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ShortD3)。DD由Jonason和Webster于2010年开发,该量表包含12个测量项目,每种黑暗人格分别对应4个项目;ShortD3是Paulhus和Jones于2011年开发的自陈式量表,共27个测量项目,每种黑暗人格分别对应9个项目。

为检验上述两个量表在中国的适用性,耿耀国等(2015)对两个量表进行修订。修订时将量表翻译成中文,再由研究者进行审核,然后请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回译成英文,证明与原文无明显差异。

他们采用DD与ShortD3中文版,从某高校抽取57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DD中文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但量表中的自恋因子有待改进;而ShortD3中文版在本次调查中的结构效度不理想,囿于文化差异,国内使用ShortD3需慎重。该研究只是对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版进行检验,并没有开发出适用于中国的测量量表。

(二) 黑暗三联征的性别差异

有研究表明,黑暗三联征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一般为男性高于女性。韩晓红(2016)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550名大学生被试。采用黑暗三联征量表中文版对黑暗三联征的性别差异进行检验,其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在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但在自恋得分上男性显著低于女性,黑暗三联征总分性别差异不显著。

朱远征(2016)使用DD修订版量表,在郑州某高校内抽取大二和大三学生共431名被试进行测试,该研究结果显示,马基雅维里、精神病态、自恋都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马基雅维里、精神病态得分明显高于女生,女生的自恋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郭伟伟(2017)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700名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使用黑暗三联征量表中文版。研究发现男性在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自恋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

以上研究均表明男性在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里维度上显著高于女生,这与国外的众多研究一致。这可能是由于两性不同的进化压力所致。男性在进化过程中通常以直接、鲁莽的方式来获取资源,以满足生存需求。精神病态和马基雅维里这两种特质对男性来说更有吸引力。

(三) 黑暗三联征的社会破坏性与适应性

具有黑暗三联征人格的个体的社会功能,并不像非黑即白的二元区分那么简单。这组人格特质既在个体层面具有魅力和适应价值,同时它们在集体层面又产生破坏性,可谓是矛盾体。

1. 黑暗三联征的社会破坏性

人际交往是适应社会的重要方式,竞争与合作是两种主要的人际互动形式,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丁芳等(2010)采用由Christie和Geis(1970)编制的儿童马氏量表对苏州市某小学随机抽取的90名儿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小学儿童的合作行为与其“马基雅维里主义”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即高“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的合作行为水平显著低于低“马基雅维里主义”小学儿童。

这一结果也印证了Kerig和Stellwagen(2010)对儿童攻击性的研究发现,即马基雅维里主义与关系攻击行为相关。郭伟伟(2017)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高黑暗三联征水平的被试普遍对自己的人际关系感到不满意,同伴的评价也较低,高黑暗三联征水平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可能存在缺陷。

在组织关系中,领导干部的黑暗人格对组织和企业员工也会产生消极破坏。李可福(2017)指出,具有黑暗人格的领导干部在引导下属的过程中常表现出显著的自以为是态度;在与下属相处过程冷酷无情;在行为方式上表里不一;行为处事过程中表现出显著的攻击性和自控能力差的特征。

2. 黑暗三联征的社会适应性

Bruyn和Cillessen(2006)研究青少年对受欢迎同伴的界定,结果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类别:

一种是亲社会型(即在学习上很投入,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得很有亲和力);

另一种是受欢迎型(即反社会行为得分较高,欺负和威胁同班同学,爱与老师对抗,但也常常被看作是领导者、有影响力的人)。

国内对青少年“黑暗三人格”与人际孤独和情感孤独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只有精神病态得分高的青少年才会体验到强烈的孤独感。

韩晓红(2016)对大学生黑暗三联征的研究表明,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低分组被试的移情能力存在优势,而高自恋水平被试的移情能力具有优势。研究者进一步指出,马基雅维里主义、精神病态的个体具有的共同特征是操纵性、冷酷无情和剥削性等,移情能力的缺乏恰恰促进了其为了个人目的剥削他人而没有羞愧内疚的感觉,从而具有社会适应性。

而自恋者由于具有较高的责任水平与成就动机,常常受到欢迎和喜爱。自恋者通常高估自己的能力,自以为了解他人的感受与情绪。这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此外,黑暗三联征人格的个体在应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环境时,马基雅维里主义水平高的个体更加擅长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处理各种问题。黑暗三联征的创业者会通过利益诱惑、强力推动和软硬兼施的社会影响策略对他人施加影响,以期从环境中攫取更多创业资源。

三、 不足和展望

黑暗三联征的提出是对人格心理学架构的进一步完善。但这一人格特質群是基于西方文化提出的。在中国的国情与文化下,这组人格特质的社会赞许性与适应性是否会有所偏差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目前,虽然我国学者对黑暗三联征做了一些研究,但大多数是描述性的,缺乏对相关脑神经机制、认知过程、发展过程、内隐机制等的研究。切合本土化的测量量表也亟待开发。未来黑暗三联征的本土化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朱远征.大学生“黑暗三联征”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6,29(01):64-66.

[2]Paulhus D, Williams K.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2,36(2):556-563.

[3]郭伟伟.黑暗三联征与人际关系和攻击行为的相关研究[D].郑州大学,2017.

[4]秦峰,许芳.黑暗人格三合一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3,21(07):1248-1261.

[5]耿耀国,孙群博,黄婧宜,朱远征,韩晓红.黑暗十二条与短式黑暗三联征量表:两种黑暗三联征测量工具中文版的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02):246-250.

[6]韩晓红.黑暗三联征与恋爱宽恕:移情和人际安全感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6.

[7]丁芳,郭勇,王晓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合作行为、“马基雅维里主义”的关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8(03):61-67.

[8]张文娟,张惠.黑暗三人格的两面性及心理机制解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38-47.

[9]何良兴,苗莉,宋正刚.创业特质研究:基于黑暗人格和情绪特质的述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4):125-130.

作者简介:

胡高英,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性别差异本土化测量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测量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