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2018-09-17王雪郑明花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金属钠性质教学设计

王雪 郑明花

摘 要:通过学习金属钠,建构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原子结构和检验物质性质的认识模型,发展学生对物质性质、用途对社会价值认识的水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是关于金属钠与氧气及水反应的教学设计,开展以“化学核心素养为本”、结合情境教学、注重学习金属钠思路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同时给予准确把握从多种微观视角对金属钠的学习质量和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水平。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能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培养学生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符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金属钠;性质

一、 教材分析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以及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的化合物主要性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 学生分析

(一) 知识水平

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对金属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并初步了解金属活动顺序等。《金属的性质——钠》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氧气、水的反应的化学性质两部分内容。

(二) 认知水平

高一学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向理性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并且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水平和学科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静态与动态、宏观与微观、孤立与系统角度认识化学物质。但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钠的性质、存在和用途的思路尚不清晰,对钠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的经验水平上。

三、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够从宏观特征简述钠的物理性质,并说明具有的金属通性。

2. 通过了解钠的电子层结构,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演示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

2.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研究金属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金属钠,学生能够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建构出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 教學重点

1. 掌握钠与氧气、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现象。

2. 掌握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研究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方法。

五、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依据钠的电子结构,学会建立性质与结构的关系,并能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钠元素的性质,并对在其他金属元素的学习上有一个全面的掌控。

六、 教学方法

依据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选择科学探究、教授讲述法。

七、 教学用具

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砂纸、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坩埚钳、三角架、泥三角、多媒体。

八、 教学流程

(一)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

节假日的时候燃放焰火,焰火当中五颜六色的火焰,那么其中金色的火焰中就含有钠元素。生活中常用到的食盐、味精、肥皂,它们分别为氯化钠、谷氨酸钠、高级脂肪酸钠,它们当中也都含有钠元素。

(二) 新课教学

PPT展示几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借助信息进行思考。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讲述,创设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将知识点融于生活,通过情境感染,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知识点1]认识哪些物质中含有钠元素。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为什么钠会呈现以上的物理性质?金属钠为什么具有黄色火焰?布置课前作业——学生课前调查家中的金属,观察其颜色、硬度、状态等物理性质。通过展示的图片,那么金属钠具体是什么呢?今天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钠的组成和结构如何?学生活动:观察感受钠的物理性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设计意图:借助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钠的物理性获取直观形象的认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和学科知识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加深认识,引导学生初步理解知识点。同时,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为解决该知识点预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本领,提高观察归纳能力。

[知识点2]钠元素的组成与结构。

教师活动:切片下的金属钠在空气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变暗,生成氧化钠。通过多媒体观看与氧气点燃的实验现象。学生活动:观察、归纳实验现象,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思考。设计意图:增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理解,为课内学习作好准备初步认识物质和实验探究的水平。采用实验法,继续带领学生体验情境,使学生形成整体的观念。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对实验进行处理和分析实验得出相应结论。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条件不同反应得到的产物也不相同,对比两个实验运用发展学生认识物质性质的结构化,并从元素电子结构和物质类别两个视角加以推理,加深学生对钠化学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点3]钠的还原性。

教师活动:那么金属钠与自然界水又有什么现象产生呢?取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刮去上面的氧化膜,将金属钠放置装有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反应现象。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并举手猜测反应现象。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能够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基于钠的密度比水小证据意识,知道钠应该漂浮在水面上,产生气体放出热量推动小球四处流动,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认识到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现象。总结口诀,加深学生对钠溶于水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解释现象本质的规律和规律。

教师活动:展示金属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讲解图片并帮助学生了解钠的多种用途。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自我总结。学生活动:查阅资料,并观看图片,思考交流讨论。完成相关作业。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更正学生对未知物质的认识,深刻认识到化学对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对美好生活做出重大的贡献。思考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加强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学生自我总结归纳能力。

[知识点4]构建“结构——性质——用途”概念。

九、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满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将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化学思想观念的建构、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多方面融为一体,并采用由浅入深的科学探究模式来学习金属钠的性质,并从物质结构、元素性质、物质性质三方面不断地创设情境,对比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产物也不同,在比较中发现差异,引发思考,并设置合理的问题让学生及时进入状态,经历思维探究的过程,较为深刻地体会到宏观——微观——符号、结构——性质两条主要的内容线索,将本文内容较为清晰的学会和掌握。

(通讯作者:郑明花)

参考文献:

[1]苏建立.“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和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7(3):69-71.

[2]黄耿阳.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目标设计——以“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为例[J].化学教学,2017(11):113-115.

[3]白建娥,张观成.“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J].化学教育,2012(11):34-36.

[4]陈红.“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J].化学教育,2010(1):46-47.

[5]刘玉畅.《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教学设计[J].新课程中学,2014(12):170.

作者简介:

王雪,郑明花,吉林省延吉市,延边大学理学院。

猜你喜欢

金属钠性质教学设计
PBL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属钠及其化合物为例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金属钠保存试剂探究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金属钠的性质与考查方式赏析
厉害了,我的性质
从水说起学化学之盐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