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在中学实施方案研究
2018-09-17唐峰
唐峰
摘 要 乒乓球是一项深受中小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更好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探索“运动教育模式”对提高中学乒乓球体育课的满意度所具有的影响效益,我们把乒乓球课程中各运动季也划分为“练习阶段”、“季前阶段”,“正式阶段”、“季后阶段”和“乒乓球运动季”阶段划分与各阶段任务并分步骤进行实施。为中学乒乓球课教学改革,改进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尝试。
关键词 乒乓球 运动教育模式 中学 实施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运动教育模式”是以游戏理论的运动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教师直接指导,合作学习和伙伴学习为学习方法,以固定分组、角色扮演为组织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比赛为主线,提供给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真实的、丰富的运动体验。试图在游戏和运动比赛之间建立某种联系,通过对运动规则的修改和必要的运动策略,使运动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最终使学生成为有运动能力的、有运动教养的和有运动热情的运动者,为我国新世纪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本文主要用教学实验法和文献资料法,根据运动教育模式在乒乓球教学中,进行研究,最终得出实施方案。
1研究方法
1.1教学实验法
通过我校体育教师在实施运动教育模式过程中的摸索和总结,不断的完善我们的实施方案。
1.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肇庆市图书馆,查询相关的实施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文献和书籍资料,为本论文的撰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运动季划分
2.1确定乒乓球课程新的教学单元———“乒乓球运动季”
乒乓球课程运动教育模式的建立首先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乒乓球教学单元,把一个年度或学期的体育课程划分为若干个“运动季”。
运用大单元进行教学是运动教育模式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考虑学生对乒乓球运动项目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我们把一个学期当作一个运动季来进行统筹分配,以一个学期18周的教学时间来安排各阶段教学时间和教学任务。
根据运动教育模式中运动季的阶段划分,我们把乒乓球课程中各运动季也划分为“练习阶段”、“季前阶段”,“正式阶段”、“季后阶段”和“乒乓球运动季”阶段划分与各阶段任务。
2.2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练习阶段(4周)
教师根据运动季开始后的分组进行教学,运用体育教学原则和方法实施教学。此练习阶段,主要以:握拍与熟悉球性、托球与推挡球、正手发平击球、移动与正手攻球和乒乓球裁判的学习与提高,提高学生的基本功和动作的规范程度。此后阶段有乒乓球的竞赛,所以竞赛规则、裁判赛事组织知识的学习是一定要先学习,这为以后的训练和竞赛打下了基础。在学习乒乓球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习相关乒乓球文化,在文化的熏陶下,學生更能领略乒乓球的魅力和动作的含义。
2.3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前阶段(6周)
在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前阶段,主要进行季前竞赛(小组循环赛)和季后赛(淘汰赛)。使学生通过比赛形式,认识自己有哪方面的不足与提高,通过比赛,学生的技术与竞赛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正式比赛做准备。
2.4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正式阶段(8周)
在正式阶段,学生的技能水平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技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正式竞赛拉开帷幕,裁判长由教师担任,而教师基本不参与评分,但要掌控整个比赛场面,对于比赛评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控制。部分同学,可以担当裁判角色,学生对赛事的编排,评判,颁奖等环节,进行整体的掌控。通过比赛,同学们技能有了很大的提升,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担任裁判角色的学生,对比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乒乓球赛事有了经验,可以执导以后的乒乓球赛事的组织,为以后乒乓球技能学习有了更近一步的提高。
2.5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季后阶段(2周)
在季后阶段,主要进行决赛,通过决赛,确定各组的比赛成绩后,评选出比赛的名次,教师对正式比赛做出点评和总结,每个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赛后进行颁奖仪式和庆祝活动。
3建议
(1)乒乓球运动教育模式应用到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对乒乓球技术的实验研究,实验证明了该模式的良好教学效果。
(2)要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形成本校的独特的风格特点,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还要求学校领导重视和支持,有条件的学校要不断完善场地配套设施。
(3)在运用比赛的方法时,应根据学生总体特点,对乒乓球比赛规则、方法等可适当进行调整,即适当降低难度;裁判员客观,公正;使教学过程中的比赛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能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
参考文献
[1] 梁恒,王锋.运动教育模式研究述评[J].内蒙古体育科技,2010(03):24-25.
[2] 陈雁飞.运动教育模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体育学刊,2005.
[3] 高航,吴铁桥.试论运动教育模式的历史渊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4] 高嵘,张建华等.运动教育模式教学过程结构探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02):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