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阮曲《风摇竹》的情感风格及演奏技巧
2018-09-17陈泽芳
陈泽芳
摘 要 阮,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始于秦汉,至今为止,阮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阮乐器经历过辉煌与没落,当前,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传承至今的阮曲更是不断减少。在该种情况下,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阮曲的创建与传承被逐渐提上日程。文章以阮曲《风摇竹》为主,探讨了其的情感风格与演奏技巧,以期读者对阮曲有以基本了解,为阮曲的发展传承奠定基础。
关键词 阮曲 《风摇竹》 情感风格 演奏技巧
中图分类号:J642.9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音乐,是一种情感表达的艺术,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音乐无国界”,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强。好的音乐之所以广为流传,在于演奏者的情感表达与技巧增色,并且,不同的音乐,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提高了音乐的丰富性,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壮大。音乐,能够感染听众,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阮曲《风摇竹》是林吉良创建的作品,文章对其展开探讨。
1如何提高阮音乐演奏水平
在阮曲演奏中,想要精确表达乐曲中的情感,演奏者必须详细分析阮曲,全面掌握阮曲的演奏风格,通过娴熟的演奏技巧,将阮曲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给观众留下美好又深刻的印象。想要了解阮曲的情感风格,不仅仅要掌握曲子的演奏风格、来源背景,更要有扎实的演奏技巧,也就是基本功,有扎实的基本功才可以更完善的诠释阮曲的演奏风格。如同要建一个好的房子,就必须要有牢固的地基,只有基本功扎实,才能更好的保障阮曲的演奏效果。总之,在我国传统音乐领域中,阮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音乐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下文以《风摇竹》一曲对阮曲展开探讨。
2阮曲《风摇竹》的情感风格
在《风摇竹》中,共有四个段落,表现了作曲者的情感风格变化。在四个段落中,分別展现了和风、细雨、竹笋、摇竹。
阮曲《风摇竹》是阮教育家林吉良创作的阮曲,在《风摇竹》创作时,作曲者正身在竹林,他观看到竹子的挺拔摇曳,听到竹林演奏成曲,感受到竹子的高风亮节,有感而发,做出《风摇竹》一曲,表达了作曲者对竹子品质的喜爱与赞美。因《风摇竹》时林吉良望景生情之作,所以,乐曲在自然和人情之间产生了多种色彩,展现了林吉良对人生的深刻认知。
在阮曲《风摇竹》之中,乐曲由一阵阵不稳定的和风摇动竹林为起始;进入第二段后,细雨随着和风而至,滋润了竹林;乐曲进入第三段,在细雨滋润下,竹笋破土而出,新生的竹子为竹林带来了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自由的华彩;最终,乐曲进入第四段时,再次重复和风摇动竹林的景观,展现了生命力的流转不息。在乐曲《风摇竹》中,四个段落,仿若四季轮回,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了解。
实际上,《风摇竹》写作时,正是林吉良处于彷徨不定的时期,而窗外竹林的勇敢、不怕风雨、敢于面对挫折的气节和精神,感染了作者,为林吉良带来启发,使其坚定了前进的步伐,并有感而发,做出《风摇竹》一曲。《风摇竹》描述的不仅仅是和风摇竹林的景象,更是作者由彷徨到坚定的情感历程,因此,在《风摇竹》弹奏中,把握其情感个风格非常重要。
3阮曲《风摇竹》的演奏技巧
3.1《风摇竹》的演奏技巧
与诸多阮曲相比,《风摇竹》的篇幅并不长,但是,在其中,却涉及了许多中阮特色的演奏技巧。在《风摇竹》第一段中,左手演奏大量运用打弦、带弦技巧,演奏方式为:左手的手指击打琴弦,之后,手指向左抬起,拨动琴弦,如此演奏形象展现了不稳定和风的画面,一股股和风向听众铺面而来却又快速远去。此时,右手主要展现的是拨弦技巧,柔和了音色,使第一段音乐更加贴近和风飘忽而来、倏忽而去的形象。
在《风摇竹》第二段中,因作曲者展现的是细雨形象,而细雨滴滴答答、连绵不绝,因此,在阮曲中,作曲者采用十六分音符、中速节奏、分解和弦的音型,左右手都以弹奏为主,形象展现出细雨形象。并且,因速度为中速,给听众以安宁之感。并且,在第二段音乐中,穿插了几句抒情性轮奏,展现了细雨的柔美。在演奏第二段落时,应注意音乐的连贯性,重视右手演奏时的位置变化与角度变化,展现细雨柔美的同时,表现出细雨的缥缈。
在《风摇竹》第三段中,节奏自由,开头弱起,忽强忽弱忽快忽慢,如同风一般,竹笋沐风沐雨而自然生长。因此,在该段落演奏中,运用双手弹奏的技巧,弹性与力量同在,展现出的音乐时而轻缓、时而果断。在本段演奏中,节奏非常自由,代表的是竹笋的沐雨后的自然生长,但是,竹笋生长依靠自然规律,因此,在音乐节奏上,展现出自由而规范,形散神不散的状况。另外,在这一段落中,有两个琶音长轮直出,第一个琶音长轮的前面如同跟风雨作斗争,最后战胜了风雨,破土而出。第二个琶音长轮为该段结尾,形象的展现了竹笋经历了大自然的种种挫折,茁壮成长成了挺拔的竹子。第三段的节奏多变,为听众展现出更生动、具有生命力的竹林,散发着强烈的生命力与迷人的光彩。
在《风摇竹》第四段中,演奏主要技巧为:左手横按、右手弹挑过弦,音乐旋律充满了动感,节奏起伏多变,形象展现了和风吹来,竹林摇曳的形象,为听众展现了风摇竹林的壮丽景象。并且,第四段与前面三段形成鲜明对比。
3.2阮曲《风摇竹》的练习方式
实际上,《风摇竹》本身篇幅较短,演奏技巧并不复杂,但是,其却将多种演奏技巧巧妙结合起来,在弹奏《风摇竹》,学生多种阮演奏技巧得到锻炼,因此,在阮的练习中,《风摇竹》是一首常用的练习乐曲。并且,因《风摇竹》内的情感风格多变,在演奏中,存在一定挑战。长期练习该作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乐曲中的情感表达。
在具体练习中,《风摇竹》第一段,极易出现打弦、带弦声音较小,音乐强弱不明显的状况,甚至于,给人以混淆不清的感受。对此,在练习第一段时,学生应首先练习“慢”,重视每一个音符的清晰度,保障打弦、带弦的力度平均。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力度不均,打弦、带弦强弱不明现象,学生应对每根手指进行练习,逐步增加手指力度,以此掌控力度与声音间的关系。学生对“慢”熟练掌握后,可逐渐提速,以此保障该段落的演奏水平。
在练习第二段时,因第二段要求的是细雨柔和,因此,在弹奏中,右手触弦时手腕应处于放松状态,并保障与上一段的衔接。在轮奏练习时,可先由弹奏起始,保障弹奏与轮奏在音色、音量的平均,逐步加快速度,展现出小雨滴答不觉的形象。注意:避免一味追求速度,导致弹声、挑声相差较大,影响了音乐的意境。
在练习第三段时,学生应注意把握节奏,因为,旋律起伏、手指力度、演奏速度等的细微变化,都会展现出不同情感。在阮曲练习中,学生应避免一味依照节拍演奏,应注意自身演奏风格的形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并且,第三段自由度较高,能够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4总结
总而言之,中阮作为我国传统乐器中的重要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艺术底蕴,为阮咸带来较大的发展空间。近几年,国家逐渐重视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古乐器也逐渐焕发光彩。基于此,文章探讨了《风摇竹》的情感风格、演奏技巧,并对《风摇竹》的练习展开探讨,以期加深人们对中阮的理解,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 于馨雅.浅谈阮曲演奏的气韵和情感[J].音乐天地,2014(08):44-46.
[2] 曹宗蕾.中阮演奏中的技巧分析与应用[J].戏剧之家,2016(07):50-50.
[3] 康婧,刘佳音.浅析阮曲《风摇竹》的情感风格及演奏技巧[J].北方音乐,2017(24):77-77.
[4] 阮璐.浅谈情感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0):119-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