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戏剧“观众参与”理念设计工匠精神主题开学典礼

2018-09-17黄鸣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拜师工匠精神仪式

黄鸣柳

摘 要 “观众参与”对工匠精神主题开学典礼由观众参与的实践创新有着启发与借鉴作用:表演空间扩大和全景化,演出手段灵活互动,观演关系多样融合。在设计时应从仪典的基本因素、结构和三个必要仪式环节来撰写台本,表演空间、节目编排都要既围绕主题、贯穿主线,又适宜观众参与。

关键词 观众参与 拜师 工匠精神 仪典 仪式

关于“观众参与”,20世纪世界戏剧曾经出现两次大的实践并产生了理论,“一次是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的苏联,一次是在60 年代的欧美各国。”这些强调演员与观众的直接交流,并创造了新型的表演空间形态和观演关系,对西方先锋派戏剧产生巨大影响。工匠精神主题开学典礼主要适用于应用型高校(包括职业院校和本科),可以用特纳仪式观中的“仪式典(ceremony)”来研究(以下简称“仪典”),基于表演是戏剧和仪式共有的性质和特征,戏剧“观众参与”对应用型高校开学典礼由观众参与传承工匠精神的仪式这一实践创新有着启发与借鉴作用。

1“观众参与”理念概述及启发

1.1“观众参与”理念概述

“观众参与”的戏剧理念主要来自60年代美国、法国“情境剧”和波兰导演格洛托夫斯基“质朴戏剧”这两大戏剧新运动,究其共同点有:

(1)观众既是观看者也是表演者;

(2)强调即时性,表演动作和事件的发生时间相一致;

(3)表演場地实际上没有界限,舞台和观众席不分;

(4)剧情真实;

(5)戏剧与生活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甚至消失。

1.2“观众参与”理念对于工匠精神主题开学典礼的启发

戏剧与仪式在表演上有着诸多可以借鉴和通用的地方,而且本文旨在探索让观众参与高校开学典礼的全过程,这样开学典礼和“观众参与”戏剧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目的:消除表演与观众间的距离,加强演员、舞台与演出与观众的交流。

“观众参与”理念在表演空间和手段上对观众参与开学典礼有着以下启发:

(1)表演空间扩大和全景化。

(2)演出手段灵活互动,观演关系多样融合。

高校开学典礼场适宜采用观众上台、演员入观众席和全场行动三种模式:

(1)在观众上台参与部分,可以采用代表参与、随机邀请的方式;

(2)在演员入观众席部分,可以采用演员在观众间展示、表演,以及带领观众做仪式动作和表演动作。

(3)全场行动适合运用于仪式环节和部分适宜观众参与的表演节目。仪式环节包括拜师仪式和欢迎仪式,可以采取由主持人或演员带领全体观众本色参与,让全体新生在观众席上行拜师礼,让全体教师在观众席上接受拜师和致辞,并行欢迎礼,这样会形成全场参与的大仪式、大仪典形态,并还原仪式和仪典举行的个体参与角色,力求使每个新生和在场的教师都在这种“通过”仪式中被赋予特定的权力和义务。(根据根纳普的仪式理论)另外,还可以通过舞台演出刺激观众的方式引导观众参与。

2整体设计

从大型现场活动的结构类型来看,开学典礼可以组合运用时序性、戏剧性、音乐性、诗化的结构,且确定核心结构为拜师仪式。

开学典礼一般按起承转合的顺序连接,应包括欢迎仪式、拜师入学仪式和庆祝仪式主要三个篇章,先后顺序和主次轻重则由各校酌定,但不能平均分配,没有重点和高潮。

(1)开篇。突出大学入学、仪式和校本三个基本特性,组成一个极易让全体新生融入其中、凝聚情感、激荡人心的场景,掀起仪典第一个高潮。大屏幕可以播放新生在大学校园内的VCR,老师在校史馆为他们介绍校训、校史、学校名人等学校文化,新生则表达对大学的期许。主持人可以现场随机采访新生。

背景台前代表各院系的演员汇聚在一起,组成学校大家园这一寓意的造型,如各处水流入海;如第七届全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爱我中华》序《遥远的火光》是由人群举着火把,围圈旋转,组成“龙”字。

对大学生涯可以用简单明了的队列呈现:上大学进校门-校园中校徽下-明天职业人才(穿工服或制服的形象),将学生在大学三年的岁月浓缩成三个形象化的场景。主持人可以进入观众席采访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简单规划以映衬舞台造型。

(2)欢迎仪式。此仪式并没有比较统一的传统程序,仪式性重在老师的欢迎辞。笔者认为,可以在欢迎仪式中加入专业文化展演,以此彰显学校历史文化,引入学校办学所传承的行业文化,并弘扬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内涵,为民族传统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的回归与重塑做出努力。这个环节是观众参与的主要环节之一,包括新生和老师。老师代表对新生发表欢迎辞和寄语,向全场新生提问、喊口号、唱校歌、示意动作等引导观众呼应,与他在演讲中同步活跃思维。新生观众则可以通过邀请参与表演,院系竞赛式的要求参与和通过舞美音乐刺激来发动他们参与,随着表演手段和节目种类的多样变化而调整。

(3)拜师仪式。这是开学典礼的核心环节,内容主要是举行传统拜师仪礼,主要环节包括祭拜祖师,呈《拜师帖》,诵誓词,送束修,拜师礼,老师回礼和讲行规等,要保证此环节出现仪典的一个高潮。

首先,祭拜祖师。在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尽量还原各行业的传统拜师仪式,可以从行业祖师、行业神祭拜来发掘资源,比如泥瓦木匠的祖师是鲁班,梨园祖师是唐玄宗,画家的祖师是吴道子等;如果是现代新专业,比如物流管理、空中乘务、房地产管理等,那么一是寻找可从事的相关行业,二是向国外相关行业寻找。不可忽视的是,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先圣与本行业的祖师或行业神同时祭拜。此外,选择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代表上台接受演员和全场新生的拜师礼,每个院系派几名新生代表上台行礼。

其次,新生代表向老师代表呈《拜师帖》。《拜师帖》内容为表明求学志向,坚定拜师心意,表达拜师心愿等。

然后,诵誓词,这是对师傅的忠诚和对行业操守规范的严守谨遵,如中医学生背《大医精诚》。

再次,新生代表向老师代表送束修。束修各时各地略有差别,一般有腊肉、芹菜、莲子、红豆、红枣,各有寓意。

之后,新生代表带领全场新生行拜师礼,行礼后可以给老师献茶。

最后,老师回礼,根据行业特色而不同,相同的是都要表达对徒弟早日学成的祝愿,然后老师可以对徒弟告诫行规。

(4)庆祝仪式。此仪式的仪式性并不严格成立,但是重在老师对新生的祝福和仪礼性表演。表现师长对新生的祝福,与新生共同欢聚,为新生庆祝,这里可供采用的文艺表演形式很多,文艺性在整场仪典中最强,但是不能脱离前面欢迎仪式、拜师仪式延续的主题和线索,如主题是敬业,就不能简单机械地进行欢迎或青春类的歌舞表演,而是要结合“敬业”分解出小主题“敬重师傅”、“工作勤勉”、“严守行规”等,用不同的文艺节目表现出来,使整个仪典的几个环节之间紧密相联,环环相扣,保证现场效果集中紧凑。

(5)尾篇。开学典礼的主题标语要在结尾反复出现,以强化主题。前面出现过的学校LOGO、校徽等可以变相为另一种舞台造型出现,同时再次奏起校歌,渲染新集體的大家庭氛围。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最后安排了各民族大联欢,演员站满了中心圈载歌载舞,这既代表了中国大家庭大团圆的形象,又掀起了现场观众参与欢庆的高潮。大团圆的场景一般适合在晚会活动的尾声。

3表演空间

根据美国“情境剧”实践者理查·谢克纳环境戏剧的六项原则,开学典礼的表演空间创新呈现出以下特征:

(1)表演者与观众处于同一个表演空间,没有距离,即时互动。按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相对,则为表演与观众隔着一条空道面对面平视;也可将舞台直接嵌入观众席中,使表演空间与观看空间无缝贴合,取消舞台的界限,如同原始宗教祭祀仪式,如在观众席中设中央舞台、T型舞台、十字形舞台等,铺红地毯标明仪式场地。

(2)表演空间的复合式,可移动,可变换,可流动。在高校校园,一般是在室外广场或室内体育馆举行开学典礼,那么表演空间也可以包括借景实训室的某个地点,以实训室为背景;在舞台上模拟工作场所和职业场景,以突出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可以在观众席的通道、空隙甚至观众席上进行表演。其实校园环境本身也有表演性,也是仪式和表演的大背景,实现全景式的表演空间,通过舞台与广场、看台的灵活分合,其实是使校园环境与表演者(包括观众)互相影响,来完成一场实景仪式表演。

(3)表演焦点的可变性,这是随着表演空间从舞台伸缩为整个现场,表演的焦点当然也不会局限于以往的舞台中心或领导席,而是随着表演的移动而移动,这就造成了观众观看行为的活跃与反应参与的灵活。

参考文献

[1] 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549+548.

[2] 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162+163+186.

[3] (英)J·L·斯泰恩.现代戏剧的理论与实践2[M].郭健等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241.

[4] (波)耶什·格洛托夫斯基.“质朴戏剧”与“类戏剧”理论选译[J].茅白玉译.戏剧艺术,1982.

[5] 陈世雄,周宁.20世纪西方戏剧思潮[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0:751.

[6] 吴敏文.“工匠精神”从哪儿来[N].中国青年报,2016-03-38.

[7] (美)戴维·哈维.后现代的状况——对文化变迁之缘起的探巧[M].阁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69.

[8] (美)D.R.克拉斯沃尔,B.S.布卢姆等.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M].施良方,张云高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92.

[9] 曹路生.国外后现代戏剧[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2:53-61.

[10] 何向.从仪式走向信仰:端砚行业神崇拜复兴的田野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5).

[11] 胡宇,龚茂富.民间武术仪式传播的文化与社会价值建构——基于四川地区的考察[J].中华武术(研究),2015(06).

[12] 石庆秘,向鹏飞,张倩,金晖.仪式场域与惯习: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的生态空间[J].民族论坛,2015(01).

[13] 吴尧,张吉凌.苏南乡土民居传统营造技艺[M].中国电力出版社,2016:33-35.

猜你喜欢

拜师工匠精神仪式
拜师
十岁成长仪式
湍河之畔拜师记
湍河之畔拜师记
仪式感重要吗?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开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