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论牧业寄宿学校汉语教学条件改善的探索与思考
2018-09-17玛丽娅·沙里木
摘 要 寄宿学校是国家在边疆农牧山区组织实施的新型教学模式,近年来,乡村寄宿学校办学条件、教学环境得到积极有效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农牧山区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了有效的与城镇教育对接的目的,对提高整体国家国民素质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 新疆 牧业寄宿学校 汉语教学 途径 思索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疆农牧山区寄宿制学校的不断增多,自治区、自治州、地区、县教育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也逐步向农牧山区教育质量提高上转移,经过数十年“汉语、双语、国语”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远程教育、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为边疆农牧山区基础教育注入了活力,边疆农牧山区教育事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因此,办好边疆农牧山区寄宿制学校已经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因为寄宿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极大地巩固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成果,培养了边疆少数民族中小学生作风养成和习惯养成,促进了边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培养和提高了少数民族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萨尔塔木镇寄宿学校历任和现任领导非常注重汉语、双语、国语教师队伍的建设,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派老师前往县、地区、州、自治区首府以及内地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不仅提高了汉语、双语、国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还为学校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创造了有力的条件,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教学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送出去进修、引进人才等模式,使得全校教师学历水平均达到了本科学历。经过县、地区、州、自治区、国家的大力扶持,学校软件、硬件建设有了大幅度的改善和提升,学校远程教育、现代媒体教学、图书资料、网络资源等建设也有了突飞猛进发展。
萨尔塔木鎮寄宿学校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在学校范围大力推进汉语、双语、国语教育等改革与创新工作,初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县、地区、州、自治区教育管理部门的一致肯定和好评。其主要做法是课堂上采取激励法,也就是对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口头或书面的方式给予积极的、富有鼓励性评价的一种汉语、双语、国语教学方法。当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口头表达好,书面表达也好时,任课教师在当面评改,还是书面评改时,找到其长处、闪光点,充分加以肯定,给予鼓励,进行激发。使哈萨克族学生通过任课教师的甜蜜微笑、温馨话语、舒心评语,看到自己汉语“听书读写”技能方面的成就和希望。
萨尔塔木镇寄宿学校汉语、双语、国语任课教师在学校教务管理部门的领导下,采取了课堂教学互评法,也就是通过哈萨克族学生用汉语进行相互评价,相互修改,达到共同进步的一种新型汉语教学模式。把课堂汉语作业、练习评价权完全交给哈萨克族学生,任课教师时不时地要给哈萨克族学生作恰当的引导和指点,设法教会哈萨克族学生课堂上用汉语作出评语的方法和技能,逐步提高哈萨克族学生对汉语练习、作业批改的认识,端正了态度。任课教师在引导哈萨克族学生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哈萨克族学生的自学能力,多让哈萨克族学生评价自己或同学的作业和练习。让哈萨克族学生真正品味出学习的乐趣和魅力所在,逐步养成了不怕说错汉语,课堂上能大胆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胆略,提高了哈萨克族学生会用汉语回答问题的水平。长此以往,哈萨克族学生就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提高,更能调动哈萨克族学生的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激发哈萨克族学生的汉语听说读写的兴趣。
萨尔塔木乡寄宿学校汉语、双语、国语教师多采用“讲授法、回答法、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师生互动法、阅读法”等现代教学方法进行课堂讲学。任课教师通过备课掌握教材内容之后,在课堂运用百分之一百的汉语载体,积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和学生讲老师听的模式,向哈萨克族学生有效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任课教师在掌握教材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课堂教师通过汉语提问,学生用汉语回答问题,教师运用提问或用语言启发引导的方式,使哈萨克族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提高认识;教师在掌握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利用挂图、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通过演示活动和教师的语言指导,使哈萨克族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了相关知识。就汉语、双语、国语教学方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来讲,任课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使哈萨克族学生学会了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了智力、体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和个性,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公民。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就是传承知识,课堂教学是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哈萨克族学生,并在向哈萨克族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促进哈萨克族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农牧山区寄宿制教育也是一种特定的、成功的教育形式和途径,它是有效促进农牧山区哈萨克族学生全面发展,逐步成为了新疆农牧山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玛丽娅·沙里木、女、哈萨克族、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英语本科专业,现就任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萨尔塔木乡牧业寄宿学校,获得小学汉语高级教师职称,长期从事汉语、数学、双语教学和研究工作,在区内外各种专业杂志上发表哈萨克语、汉语专业学术论文10余篇。
参考文献
[1] 朱红霞.西部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2] 高德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管理初探[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C].2010.
[3] 虎占荣.寄宿制学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09).
[4] 王雷平.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