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心理健康教学实效性的探索

2018-09-17杨佳丽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现状

杨佳丽

摘 要 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过于强调教学形式、教学实效难以提高、教学评价有待完善等问题,积极心理学理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及方法上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参考,教育者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而增加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将对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中职 心理健康 现状 实效性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心理素质,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更是对其职业发展起到帮助作用。中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是前所未有的,相比其他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中职学生具有更加逆反、敏感自卑、自控能力普遍较差、情绪调节能力偏弱等特点,更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教育,更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1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1.1注重教学内容,但过于强调教学形式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由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组织实施,总计12学时、2个学分;在内容上分为绪论、自我认识、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爱情观和生命教育等几个模块进行讲授,从最初的全部理论讲授、到团体辅导授课、再到目前的理论课+团体辅导课+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的混合模式,教师围绕教学大纲充分把握教学內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断进行探讨和创新。把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设计为由团体辅导训练灵活的授课方式,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和体验,避免课堂枯燥乏味。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很难去把控团体辅导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一次课只能完成一个体验活动,在活动形式与内容之间真正融合讲透不好权衡,学生分享交流不够深刻,导致学生仅会感觉到团体辅导课好玩而已,达不到教学目的。

1.2注重教学方法,但难以提高教学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模块,教师采用不同的授课方法,比如理论授课中的启发式、案例式教学,针对活动训练课采用团体辅导式,对不同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对会计学生的情景体验式教学等,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授课要求,但是,实际上学生并不认真对待,上课坐后排、低头玩手机、团体辅导课分享不积极等现象仍然存在。课后作业和考核的方式尽管做了多次修改,但是学生的随意性很大,随便应付,教学效果难以提高。

1.3注重教学过程,但教学评价有待完善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其他课程的授课一样,纳入整体的课程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在课程安排、授课计划编制、教案撰写、过程管理等方面要求一致,课程授课前及时上交教案,课后上交成绩和班级情况分析,完整的程序足以体现教学管理中的严谨。但是实际上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利用形成性评价全面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共性问题有待改进,有时授课教师按部就班地按照授课流程进行教学,过程完成并不表明学生学会,学生的心理技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2.1增加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主观层面来看,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增强个体的多项能力,消除不必要的紧张感和不适感,对身心的健康发展有利。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鼓励他们学会记录与分享等。自尊是个体对自身价值与尊严的追求,也是个体对生活意义的主观体会。教育者们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帮助学生体会到名人志士的坚毅品质、信心信念与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可以树立积极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尊心理;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不同的能力水平给予他们实践任务,让其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和获得成功,培养自我效能感。兴趣爱好的培养一方面有助于使处在悲伤、愤怒或焦虑等消极情绪下的个体通过从事自己的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回避甚至消解一部分的消极情绪,减少消极情感的体验;另一方面它还有助于建立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通道,在从事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个体的积极情绪能够被激发出来。记录与分享的习惯有利于个体在书写记录的过程中,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力和获得看待问题的新视角;也有助于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分享的过程中,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心理联系,也能从外界获得心理支持,加强个体间积极情感体验的相互感染。

2.2发现中职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从个体层面上来看,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品质,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之一体现在消极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强调以解决心理问题为主要目标,教育者的教学目标主要定位在消除中职学生的心理障碍,于是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主要工作是围绕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展开的,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也主要以分析心理问题的案例来探讨解决或治疗的方法。相比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发现个体的美德与潜能,它做的是一些补救的治疗工作,而不是积极的预防,忽视了积极的教育。积极心理学则希望教育工作者能树立积极预防的教育理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对学生内在的品质进行塑造和完善,相信个体具有积极的品质,在面对挫折的时候能够发挥抗压的潜在能力,而不是在问题出现后进行补救和治疗。积极心理学相信学生身上存在可以抵抗各类心理问题或疾病的潜在品质,包括个体的乐观、坚强、宽容、仁爱、创造力、勇敢等。塞利格曼的研究表明,乐观的品质使人更容易走上成功之路,他认为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厄运时会认为现在的失败是暂时性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可能是环境、运气或其他人为的后果。这种人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会更努力地去克服它。中职学生在家庭教育及学校教育中经历的失败体验较多,很少受到来自家长和教师的积极评价,基于积极心理学研究理论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更应该关注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多加鼓励,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潜能。

3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职学生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教育者应通过教育实效性的探究,有效提升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静茹.积极心理学在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的运用[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6

[2] 翟海刚.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校辅导员,2016(04):22-25.

[3] 谭颖思.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03):149-149.

猜你喜欢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现状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