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讲堂变学堂,让学生成主人
2018-09-17刘秋红
刘秋红
摘 要 由于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学生甚至家长心中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认知,由讲堂变学堂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新课改需要教师形象的改变,需要教师树立新的学生观,需要学校教育方式、课堂结构以及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改变,最终实现教育终极目标的转变。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讲堂变学堂 教师形象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5.2 文献标识码:A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习。”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必须要做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教育是科学,同时也是艺术。教育是解放的艺术,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时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的空间,要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做的事情。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学生就像树木一样,我们要使他们尽量生长,但不能勉强他们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教育观念,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老师、学生甚至家长心中都有着根深蒂固的认知。有的即便对满堂灌式教育心存疑惑,但由于受制于传统教育的影响,仍然是亦步亦趋。因此,由讲堂变学堂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1新课改需要教师形象的改变
改革很难,不是难在学生,而是难在老师,难在习惯和传统。课堂上老师要充当引领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形成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教师的行为方式也要由过去的事物型、经验型、孤独型、封闭型向智慧型、研究型、合作型、开放型转变。事物型教师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经验型教师解不开学生的心灵之锁,孤独型教师不会合作,仅仅个人奋斗,适应不了新的课改要求,封闭型教师一本教材抱着钻,别的什么都不会,适应不了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是:由传授者变为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由教书匠变为科研型、学习型、创新型、综合型教师。
2新课改需要教师树立新学生观的转变
要树立新的学生观,即“学生是人,学生是发展的人”。
首先,“学生是人”,就是说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有思维、有思想的人。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要唤起和激发起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观能动意识,引导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判断、自我评价、自主学习。有人说:“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火把让它燃烧。”
其次,“学生是发展的人”,是说学生又是变化的人,动态的人,可塑的人,具有内在潜能的人。因而教育者不能把学生看死,要一分为二地看,要发展地看,要看显性成绩,也要看隐性因素。
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新观念。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到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受到冲击。学生要选择教师,教师将成为服务者。因此要树立教师与学生关系平等,教师是引导者、指导者、心灵的点拨者的新理念。
具体地说,师生关系要做到四个字“可亲可敬”。“可亲”是师生人格平等,教师具有宽容心。“可敬”是在知识上教师要技高一筹,学生见之自敬。也就是说,教师怎么当,也要与时俱进。
3新课改需要学校教育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要由注重教师的讲授方式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以教师的教和教科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要由注重教师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要由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接受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教育面对的是人,是帮助人的生命成长的,着眼于生命成长的课堂,必然是基于学生实际,要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出发的。我们在课堂上总是习惯于指向考试,指向升学,我们灌输给学生的,很少是指向体验、创造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不仅仅是考试和升学,教育的意义是帮助学生丰富生命的色彩,拓展生命的厚度,因为生命是多元的、变化的,也就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多样化的,而不是刻板化、模式化的,所以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打破对他人的迷信,我们的课堂就是要勇于挑战传统的教育方式,好的课堂总是在变化中收获教与学的愉悦。
4新课改需要课堂结构的转变
以前的传统课堂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注重的是老师的“教”,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则要注重学生的“学”。过去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主要看老师讲得是不是精彩,现在则是把学生学的好坏作为评价一堂课的唯一标准。随着多年来的教学探索,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221”课堂教学模式,即每堂课教师讲课不超过2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20分钟,当堂检测10分钟。这样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每堂课师生都有清晰的目标,并有检测,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新课改需要学生思维品质的转变
教学工作的主战场是课堂,新课改不是让课堂变得热闹起来,而是要真正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一堂好课不是教给了学生结论性的知识,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所以有些课堂表面上虽然也是学生合作探究,但最终仍然是由老师来告知结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陷入假讨论的泥淖。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思维。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過多维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观念转变了、方法也有了,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能不能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所以下一步的检查、督导以及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成为了关键。要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让老师们坚定地认识到成绩的提升与能力的提高并不是矛盾的,让老师们真正意识到只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提升学生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艰难,是对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师的考验。正因为艰难,更加说明这项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为了教育事业的明天,为了我们共同教育理想的实现,让我们团结起来,争取胜利!
参考文献
[1] 朱月祥.强校梦想,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放飞——江苏省滨海县獐沟中学“五粮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案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5,87(0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