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2018-09-17戴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思政课创新改革

戴婧

摘 要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灵魂课,是实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课,是当之无愧的“高校第一课”。高职思政工作关系着高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而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优化教育模式,以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活力和吸引力就是实现高职思政课教学目的的根本。本文认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要从几个方面着手:即共筑大思政教育体系,促进思政课与对专业课结合,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教育,机制创新实现政治保障。

关键词 高职 思政课 教育 教学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推进,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全面铺开,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方向,各高职院校须以此为契机,重新审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优化完善思政课教学模式,切实增强高职学生对思政课及授课教师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1共筑大思政教育体系

改变过去那种思政课教研室或者思政课教师单打独头为主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强化思政教育队伍,合力打造大思政教育体系,促使思政课从“独奏”逐步变为“合奏”。首先,打破校园局限。尝试多个高职院校通力合作,协作协同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比如上海相关高校就联合推出“中国系列”思政课,“十大思政课程”,将各高校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各自的优势与特色,让各校思政课老师探索研究推出思政课,这样既强化思政老师的交流学习,也丰富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题材,创新思政课程教学形式,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其次,鼓励高校书记、校长、院长及教学名师或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比如,武汉大学、复旦大学、渤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众多高校领导带头给学生讲解思政课,还有些校院士教师团队、教学名师等给学生讲授思政相关课程。这样的举措加强并优化思政教育工作,给高职思政课老师做了良好的教学范例,让更多的大学生重视思政课的重要性。第三,加强思政课教研团队协同。成立思政课教研教学组,开展集体备课,群策群力,发挥合力,形成协同效应,共促思政课教育教学。

2促进思政课与对专业课结合

加强思政课与相关专业课的融合交流, 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需要,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其能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鲜活专业课打造成为思政课的教育载体,将思政课无形的价值观教育和有形的专业知识传授进行有机的融合。理清思政课与专业课关系,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间同行同向。从课程结构上来说,高职思政课与专业院系其他课程从属于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对于高职课程体系而言是相辅相成的;从课程设置目的看,尽管思政理论课程与专业院系其他课程分别是关于进行政治思想意思教育、道德素养的教育与传授业务技术知识的教育,两者内容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思政课与专业课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高职院校是一个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场所,思想政治工作应该贯穿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思政课是社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理论性相对而言可能更突出些,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可能社会性、实践性更强一些。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专业课程也兼备思政教育重任,理应积极支持配合。思政课只有各类课程同向同行,相互兼顾,才能真正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这一目标。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合现状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教育理念;整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形式,突显思想性与专业性等的路径探索,不断促进思政课与专业课的融合相向发展。

3创新优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改变过往呆板的教学模式,力求灵活生动,要符合“95后”甚至“00后”的兴趣喜好。要接地气,增强吸引力,使思政课有全新的“打开方式”,变得学生认为的有意思,学生都爱听,学生真相信的一门人生价值观课。探索尝试项链教学模式,由不同思政课老师组成课程讲授团队,或者思政课老师与专业课老师组成的讲授团,讲课时由一个思政课老师穿插主持,多名老师同台同堂授课,接力讲授,各位老师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发挥各自所长,混搭的讲授形式,灵活多变,生动有趣,对于思政知识讲解的深度、广度与厚度有较大提升。深化问题链教学法。以高职思政课学生较为关心关注或者是心存疑惑的问题为起点,以一环扣一环的“问题链”来引导教学,通过问答与答疑的方式推进教学,促进思政教学内容的递进深化,学生认知的不断递进,教学效果也层次提升。问题链教学法的核心是要精心設置好问题,问题要能引人入胜,通过问题将老师与学生链接在一起,问题与问题之间也链接在一起,老师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一起探讨问题,一起解决问题。一个又一个有力的发问,让高职学生在不断思考中,把哲学思辨与课程内容的深刻反思紧密联系起来,思政课课堂“抬头率”明显提高。让学生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来。深化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引导大学生深度参与思政课教学,让学生自己做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开讲授课,这样的换位体验,不仅能让学生们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更有助于教学相长,增强思政课的活力。另外还可以尝试边演边讲、用视频讲等多种形式。

4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政课教育要走出教室,走出校园,突破围墙局限,教学内容要紧贴生活实际,紧贴社会实践;突破思维局限,开拓意识境界,活化实化思政教学内容。各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资源,学校所处地域条件,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充分发挥思政课教育功能与应用价值。比如开展爱国爱家乡爱生活等多种形式的思政教育主体实践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政教育,浸润国家情怀与,畅抒家国情感,增加情感体验,进行世情国情党情教育,拓宽形势政策教育新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育过程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环节,精心创设教学活动情境,让高职大学生在非常宽松的教学实践环境中亲身体会感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实现思想政治与素养水平的提升,让学生对促进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思政相关课程内容展示或评比活动,通过作品呈现,将历史革命、时代主题、经济社会建设等内容体现在作品或活动中,将学生的理想信念,社会感悟,道德情怀,以及对身边的大小事的认识展露,加深对思政教育的认识面、认识度,进而有一个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5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教育

对于青年学生来说,新媒体有着较大的吸引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路新媒体提升思政课教育吸引力。思政课教学方式要紧跟时代变化,要由过去那种单一的、板书式、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逐渐趋向于多样化、全媒体式和学生主体老师引导的教学方式转变。创设网络思政课教学资源数据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网络上有关思政课的素材,包括图片、案例故事、教学课件等资源整理成库,实现了资源平台的共建共享,为高职院思政课教学提供教学资源检索、资源管理、在线备课、教学互动等支持与服务。结合信息网络时代新媒体背景下成长的“95后”、“00后”这一代学生喜欢微沟通、Q表达、短视频的特点,让学生进行以思政为主题的视频素材设计,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的形式,讲述身边的积极正面故事,传递正能量;或者通过一些典型负面故事,发人深省。组织学校信息系统资源,开设思政课微信公众号,将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上传公众号,让学生可以自由学习,学生也可以将相关学习资料上传共享,而且有关生活或者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可以通过公众号提问,并由专人解答,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网络新媒体可以将思政课枯燥的教学内容以一种全新的模式呈现出来,走进高职学生的生活,进入高职学生的心里。支持思政教师积极学习掌握并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成为微信平台、微博、网站、QQ群、APP等新媒体平台的思想领袖,通过新媒体平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参与相关热点话题讨论与沟通交流,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新媒体的运用即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也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升教学吸引力与教学效果。

6机制创新实现政治保障

教师是思政课教学的核心主体,要实现高职思政课教育的创新,就要加强机制建设,强化政治保障,培育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明确校党委书记及院系党委书记作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切实履行好思政教育职责,加强院校党组织建设,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组织协调,院部系党委具体落实,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思政教育格局。政府及各高职院校自身要加强思政教育投入与支持力度,提高思政课专职教师及教辅人员岗位工资与补贴,人员不够的要落实好人员增编专项计划,保障岗位配置合理。同时,要积极鼓励思政教师参与思政课教育教学创新,给予科研资金与教学改革创新奖励。积极推进实施骨干教师轮训计划,突出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教育,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网宣思政工作队伍,当好“95后”乃至“00后”高职大学生的青春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肖增启.创新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展望,2016(14).

[2] 邹俊滔,曾学龙.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及策略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6(03).

[3] 史朝伟.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应对策略[J].劳动保障世界,2016(03).

[4] 蔡萍萍.探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合——以温州文化为例[J].知识经济,2016(10).

[5] 余芳,刘蕴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融合培养研究——基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视角[J].现代企业教育,2015(02).

[6] 张政.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深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

[7] 赵若淇.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2).

[8] 姚崇.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全媒体,2014(02).

[9] 杨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模式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

[10] 黄永斌.自媒体发展对高校思政工作者的挑战及其应对分析[J].昌吉學院学报,2013(04).

[11] 林伟荤.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考[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4)

[12] 刘超.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3(19).

猜你喜欢

思政课创新改革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改革之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