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实践路径

2018-09-17邱宇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教育机制思想政治互联网+

邱宇徳

摘 要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可以促进我国整体社会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之一便是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主体,是参与者、传播者,也是受影响者。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动衔接“互联网+”,构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进行了相关介绍。

关键词 互联网+ 大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机制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联网+”时代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结合的时代,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回避的新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1“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征

1.1教育时空发生转变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知识更新较慢,信息相对较少,教育的时间和空间都是被固定的,教育者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学空间、教学方式等都是单向互动,呈线性开展。在“互联网+”时代中,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极快,海量的信息数据利用各种新媒体广泛传播,大学生始终处于知识膨胀状态,在接受教育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查阅、学习,接受各种信息、知识。

1.2教育双向互动模式成为新常态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要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所有的教育活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都由教育者掌控,学生只能单向的接受教育者的知识灌输。在“互联网+”时代中,这种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被打破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双向互动模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常态。大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海量信息,并对其思想、心理、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在线下和线上对学生关心的问题积极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1.3世界智能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方面的应用。世界智能化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互联网+”时代的特征之一。“智能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者从以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解放出来,以全新的理念和方法去迎合和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大学生。”智能化已经走进了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微信公众号可以让我们不断增长新知识,微博可以让我们认识大家,更有网络课堂,比如慕课的教育方式,正是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革新,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途径

2.1转变观念,建立“互联网+备课”长效机制

实现“互联网+备学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网络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收集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种信息。“增强思政网络平台的版面的设计感,在声音、排版、版面、功能设计方面增强吸引力,结合网络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征设计网络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线上线下的方法进行思想交流,线上就是利用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搜集信息,线下是指教师亲自到学生中间去通过交流会、宿舍轮值询问等方式搜集信息,更要关注到思想意识状况全方位搜集信息。实现“互联网+备内容”。丰富思想政治的内容,多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探究和思考,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把好关,要使传播内容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2不断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直接关系教育效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生上网人数不断增加,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受互联网的影响也更加深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从内在培养“互联网+”思维,全面利用互联网中的各种渠道,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动态,了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心理需求完美结合起来,真正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完善道德人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仍以经典课程为基础,同时还要有时代性,与时代发展形势紧密结合,通过当前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好人好事等进行思政教育。

2.3提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职业素养

在“互联网+”时代,自由开放的网络环境,海量的网络信息,便捷的传播渠道,使得大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从网上获取知识,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传统的教学手段被弱化,使得教师的引导作用也被削弱,大学生对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难以甄别,容易导致思想上的误导。要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洞悉时代特征,积极转变教学思路,用新思维武装自己,加强新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扩充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增加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勇于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和制高点。

3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最重要的是要坚持本心,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打造“互联网+教育”模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谋划、踏实践行。

参考文献

[1] 王晓雪.“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J].大连财经学院学报,2016(12):228-229.

[2] 王学俭,王瑞芳.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兰州大学学报,2016(03):105-110.

[3]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02):108.

猜你喜欢

教育机制思想政治互联网+
银校协同模式下金融人才职业道德教育机制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