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从小说《边城》到电影《边城》的得与失

2018-09-17魏瑶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改编边城电影

摘 要:小说和电影有很多的相通之处,但是也有着差异。本文将从小说与电影的通而不同之处,对电影《边城》改编的得与失作出评价。

关键词:《边城》;小说;电影;改编

作者简介:魏瑶,重庆三峡学院文学院2016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2

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文学界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小说着眼于普通人、善良人的命运变迁,描摹了湘女翠翠阴差阳错的命运悲剧生活。电影《边城》则是凌子风导演依据小说改编的。该电影总体来说是忠实于原著的,本文将从小说与电影的通而不同处,浅析该影片 “忠实”改编的得与失。

一、相通的情感,应有不同的展现方式

观看完该影片给人最大的感触就是,它是一部没有改编的改编电影,它几乎完全忠实于原著。这种忠实的改编在这部影片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达相同思想感情,小说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丽的湘西世界。沈从文曾说过:“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这里的人民保持着淳朴自然、真挚善良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电影《边城》在主题上与原著并无出入,也是以撑渡老人的外孙女翠翠与船总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的爱情为线索,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充满了原始的、内在的、本质的“爱”。

(二)相同的故事结构,不管是小说,还是《边城》影片的结构都是从“今年”的端午倒叙两年前的端午,翠翠和傩送第一次在河边相见;再倒叙一年前的端午,翠翠和天宝大老在家中相遇;然后在铺叙大老通过杨马兵走车路向翠翠求婚,大老和二老的同时在上坡上唱歌求爱,老大的自惭隐退以至行船淹死,二老对老船夫的误会和远行,二老父亲顺顺的拒婚,老船夫之死,最后是翠翠在冬日的薄雪中,独自守着渡船,执着而又无望的等待着二老归来。

(三)不变的人物形象,小说和影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一致的。翠翠,是沈从文向往的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她美丽、热情、纯真,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过着勤俭、宁静的生活。对待爱情有着朦胧的憧憬和少女羞涩。爷爷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对于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他疼爱有加,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给了她们。天保个性豪爽,慷慨。傩送的形象是勇敢。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敢于追求、蔑视权财、责任感强的人。在电影当中这些主人公的形象没有一丝改编,他们依旧是湘西边城中的一群淳朴、善良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为爱而生,也为爱而牵绊一生。

(四)语言表达,毫无二致。小说和电影语言的相同之处,在对人物的对白上就显得十分明显了。例如两年前端午节的晚上,翠翠回家时和爷爷的对话,老船夫即刻把船拉过来,一面拉船一面哑儿声喊问:“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会祖父,口中却轻轻地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中的鲤鱼吃去了。”这里的对话在电影中是一字不差的出现。

(五)面面俱到,但缺少诗意。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田园牧歌,有着清新脱俗的诗意美。小说中翠翠靠着爷爷,迷迷糊糊地睡了过去,在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的歌声浮起来,仿佛轻轻的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飞窜过悬崖半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草!这一切都像是祖父说的故事,翠翠只迷迷糊糊地躺在粗麻布帐子里草莼上,以为这梦做得顶美顶甜。这里关于翠翠的梦,给人一种美好、快乐的感觉,让人仿佛生在画中。电影中也有提到翠翠的梦,提到梦中的白塔、虎耳草,但不是用画面的形式,是通过旁白者和爷爷,翠翠的转述中提到的。电影与小说不同,读者在看小说时,读到这文字会有充足的时间,去构建和翠翠梦中那样充满诗意的场景,也许会比翠翠梦中的更加诗意化。然而电影不同,情节一个接一个,观众没有时间在脑海里去呈现一个荧幕上没有出现的场景,这也就让小说原有的韵味和诗意大大减少。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该部影片可以说是十分忠实于原著的改编。这样的改编在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对原著的尊重,也是对小说的真实再现。但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它就有些缺乏创新了。电影和小说有着相同的美学规律,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互相从对方吸收着有益的因素。但是追其根本,他们还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着各自突出的艺术特征,展现方式。电影在改编的时候,重要的是在于他如何能够保留原有的素材,而并不在于如何能够复制文学作品的内容。由于电影艺术具有时空的限制性,创作者应该对内容进行凝练,并缩减一些次要的人物角色,突出主要人物。成功的改编无疑是给观众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站在电影的角度再次展展现小说的核心内容,使观众对文本的解读更加直观性和形象性。《边城》这部影片在中心思想、叙事结构、人物形象上都未作出变化,让人观看影片的时候,难免会有些枯燥、乏味。

二、相通的环境,不同的传递方式

《边城》的改编一方面在内容上、结构上,以及人物形象上可谓是没有改编的改编。他完全忠于原著,这种忠实表现出了对小说的高度尊重,也让观众容易弄清故事的发展脉络,但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当我们细看整部影片时,又会给人一种忠而不实之感,这主要则体现在电影的布景、服装,以及选角等方面。

首先是布景,在好的影视剧作中,布景都会成为主体和人物的延伸。在电影当中,布景可以传达出许多的信息。场景的设计也同电影的其他方面一样,分为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该影片属于现实主义的布景,取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景。但是这些景的选取,与小说中的景却又了出入。例如, 端午节划龙船,龙船在实际的生活中是应该在大河当中才能够行进的,而在电影当中,划龙船的时候是在较窄的河面上进行的;再者,老船夫拉渡船的绳子,小说中描写的是缆绳,应该是用竹编制的绳子,这样的绳子才能够经得住常年的风吹日晒,然而影片给出特写时,展现的却是一根崭新的绳子。这样的布景,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

其次是服装,小说中虽未对人物的服装做过多的描写,但是在电影中,服装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不仅仅是增加幻象,更是主题和人物的一部分。他们的风格可以显示出人物的阶级、自我形象及心理状态。服装是一种媒介,尤其在电影里衣料的特写甚至可以暗示穿着者的特征。电影史上最出名的戏服大概是卓别林的那套流浪汉服装。这套戏服标明了他的社会阶级和性格,也显露了卓别林那虚荣和笨拙的奇特结合。电影中的爷爷和翠翠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照理来说,他们的服饰应该和生活比较富裕的天宝一家是有所区别的,但是在影片当中,并未呈现出这种区别,并不能让观众一看便知其身份地位,家庭状况。

最后则是在选角方面,大老天宝,憨厚老实,有些结巴,却也是健壮的小伙子。而该影片选的演员,在年上有些太大了,但从外型上看,便与之并不相配。也没有忠于原著。

小说和电影本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进行电影改编的时候,我们应该要忠于原著的思想,通过电影独特的叙事方式,直观的形象的展现文本的精神,在视觉效果上,我们要忠于原著,不可因为细节的上的东西,而让故事脱离了现实。这部影片,总的来说忠于小说的叙事形式,从而缺乏了创新性,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生活的实际,使得该影片,显得有些忠而不实了。

參考文献:

[1]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6.

[2]沈从文.沈从文全集8[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改编边城电影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烈日灼心》:文字到影像的改编策略
中韩两国对真实事件的电影改编理念
由《万物理论》看英国传记文学的改编
莫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