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经》的鬼神

2018-09-17徐玥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祭祀诗经

摘 要:《诗经》中关于神话传说和鬼神祭祀活动的描述,大多是特点鲜明、有较高研究价值的材料,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系统的鬼神观有重要作用。本文将重点研究其中的商周先祖的神话传说和典型鬼神祭祀活动,同时探究鬼神观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和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鬼神观;先秦神话;祭祀

作者简介:徐玥,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本科生。

指导教师:石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目前国内外涉及《诗经》鬼神的研究并不充分,但这不意味着《诗经》的鬼神意象没有研究价值。《诗经》的创作时代正是原始鬼神宗教文化向周代礼乐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因此《诗经》中的鬼神思想也被赋予这一特殊时代的特点。

一、《诗经》鬼神意象概述

(一)历史背景与神话起源

中国最早的原始宗教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夏商时期,鬼神文化逐步发展成熟,神话故事更加具体。西周时期相比商朝,理性色彩更浓,但仍然保留了鬼神崇拜的信仰。如西周保留并发展了商代的“天命观”,延续了用天命来解释政权合法性的做法。周人也保留了占卜的习惯,如在《定之方中》和《氓》都提到占卜。可见,当时无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人们都相当依赖占卜。周人在保持祭祀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许多革新,包含祭祀的流程或是具体内容,例如祭祀用“尸”从“真尸”到“演尸”的变化。

(二)《诗经》的鬼神与祭祀

以下对《诗经》中典型的鬼神形象和自然神祭祀做简要分析。

《周南·麟之趾》提到古代瑞兽“麒麟”,麒麟是象征吉祥的神兽,可以带来子嗣。在这首诗歌里,将“麒麟”的脚趾和王孙贵族公子进行类比,暗示两者共性。在《邶风·日月》中四次提到“日月”,却又无法与女子所控诉的男子形象构成联系,故可以认为这里的“日月”实为“日月之神”。

《大雅·生民》与《商颂·玄鸟》是周的始祖后稷和商的祖先契的神话。诗歌中重点描述了后稷成长起来后在农业种植领域的天赋,以及其创设祀典祈祷农业丰收的贡献。《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说文解字·燕部》载:“燕,玄鸟也”。原始农耕时代,因燕子灭虫,民间逐渐出现“崇燕文化”。统治者将神话里人们敬仰崇拜的人或者神物作为自己祖先的由来,是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也是制造统治舆论。

《诗经》中关于祭祀的篇目数量较多,其中提及的自然神,除了占较多篇幅的“上帝”也就是天神,还有四方之神、土地神、田农神、生殖神和司寒神等。如《诗经·小雅·有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丰收之后,人们向社神献祭,报答恩赐。对社神的定期献祭逐渐演变成为节日,在节日中人们除了祭祀社神,还要一起议论乡里的大事,也就是“社日”。社神同时具有土地神的色彩和守护神的形象。又如《小雅·甫田》,这是一首祈年乐歌,描写的是周王祭祀的盛大场面,诗中说“以社以方”,可见所祭祀的是“社神”与“四方之神”。此外,古人还在四月初“献羔祭韭”祭司寒神,《七月》提及的“凌阴”就是冰窖,古人认为夏季用冰是逆时行为,需要专门的仪式。

除了生活资料的生产,人们对后代繁衍的需要也促进了生殖神祭祀的发展。在《诗经》中多以鱼、虫为生殖崇拜物。前者如《陈风·衡门》、《小雅·采绿》,后者如《周南·螽斯》。又如,《陈风·东门之枌》一对情人相约“榖旦”,“毂旦”指祭祀狂欢日,这里具体是指祭祀生殖神的狂欢日,诗中的“南方之原”则是祭祀生殖神的地点。

商周鬼神文化的盛行,影响了当时的艺术、政治、教育、制造业、医学、文字等诸多方面。比如,商的国舞万舞,实则是用于祭祀场合的礼仪活动。商代万舞的道具,比如干戈、铜戚,既是为了彰显物质国力,也是承载着商民族繁衍不息的愿望。

二、《诗经》里鬼神色彩对后世的影响

春秋中后期形成的比较系统的神学观点主要是“神正论”、“无神论”、“善恶报应论”,三种观点虽然迥异,但都是对于《诗经》创作时期鬼神观念的继承。不管是哪一派观点,都强调积极行善。春秋进入了一段信仰与理性思想共存的时代。

《诗经》的鬼神观,在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作品之中仍具有生命力。儒家的起源与鬼神祭祀相关,甲骨文的“儒”,似为沐浴,祭祀活动之前,司礼者都必须沐浴以示尊敬。这表明儒教曾经掌管祭礼,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儒家。阴阳家依据《易经》,把鬼神与哲学联系到了一起。道家的鬼神崇拜色彩则更为浓厚,列子曾明确区分鬼、神系统。母体的创生特征对于后世的影响也非常大,老子思想的核心,就是母体的创生特征,“道”具有阴柔的特点和创生性,“可以为天下母”。《庄子》里的寓言许多也是继承了《诗经》的写作表现手法,内容多有神话色彩,比如其中记载了“南海”、“北海”、“中央”之帝分别为“倏”、“忽”、“混沌”。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轨迹也一直伴随着鬼神思想的延续和转变。虽然每个时代对于鬼神的描述和理解各不相同,但是许多作品都受到了《诗经》的鬼神观及其创作时代的影响。先秦时期,《左传》、《山海经》等作品中也有对鬼神意象或鬼神色彩事件的大量描写、叙述。汉魏时期开始出现志怪小说,六朝时期此类书籍的数目则更多。而且鬼怪故事也不断发展和充实,表现形式也愈加丰富。

三、结语

《诗经》中鬼神的内容特征鮮明,其中许多篇目并未直接提及鬼神,不代表其内容就没有糅杂进任何的鬼神观,商周时期人们常以一些动植物为信仰物。比如本文中谈及的“生殖神”,就以“鱼虫”作为生殖崇拜物。故研究《诗经》鬼神意象时当须先研究创作环境,研究文本时注意“整体”与“部分”并重。

猜你喜欢

祭祀诗经
El oficio del lector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试论《蛙》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九歌》祭祀与戏曲之关系
红山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明起源之路
辰河高腔传承谱系与科仪
清入关前后谒陵礼仪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