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儿童现实生活,培育儿童的核心素养
2018-09-17吴小婷
吴小婷
摘 要 核心素养”是学生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的最为关键的内涵特质,是儿童终身持续发展的DNA。它是经由后天教育而习得的。这就意味着课程教学要以核心素养为圆心来展开。儿童问学课堂是指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的,学生永远站在课堂的中央。
关键词 儿童核心素养 培养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是近年来教育的一大主题,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核心素养侧重点也是不同的。大学强调独立创新、中学强调尽责与担当、小学则更多是感恩与诚信,但是所有这些核心素养的确立离不开学前教育对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因为学前教育儿童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学生提前做好入学准备,促进幼小衔接,进而为以后中学、大学、步入社会打下扎实的综合基础。
1核心素养培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延续的根本。为了让教育可以跟上时代与社会发展的步伐,解决教育后劲不足、无法如预期般培育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的现实,教育界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核心素养,并步步推进。1997年12月,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项目。“素养界定”项目首先确立了核心素养的功能——实现个体生活的成功和社会的健全。
2002年美国制定了《“21世纪素养”框架》,2007年又对素养的内容具体化。2006年12月,欧盟提出以“核心素养”取代“读写算”为中心的基本能力,并主张将“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结合起来,作为总体教育目标与教育政策的参考框架,在此以后,各成员国纷纷采取措施实施课程变革。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的报告中提出了基础教育涵盖的七个方面的核心素养。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全新概念,并明確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所具备的与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核心,实际上是一种相对的说法,主要包括两层含义,其一,指代个体在当代生存、发展的关键素养;其二,课程设计中某一群体对象所需要的共同素养。总地来讲,学前教育儿童的“核心素养”是儿童在幼师有意的引导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培育新型社会人才为目标,而构建起来的一种效能高、负累小的可持续生态型教育系统,其关键就在于培育儿童的“胜任力”,能够让孩子具有解决未来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能力、品格、思维、审美。
2问学课堂:以“问”为特征,开启儿童的心智
在初等教育阶段,儿童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他们一般是以形象的、直观的操作活动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如果儿童能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将外部的动手操作活动和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就会将外部感知逐渐内化,借助语言概括总结出新的认识。
问学课堂,以“问”为基木特征。“问”是“学”的发端。学生敢“问”会“问”了,个人的思考开始了,“学”才会成为一种可能。问学课堂,是问题驱动的课堂—问题,串起了课堂的精彩;问题,激活了儿童思维;问题,牵引着学生向“青草更深处漫溯”问学,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提问,而是一种思维品质,是一种质疑问难,是一种探索实践,是一种求知过程,是儿童在问题的驱动下,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围绕学习内容,主动地问,大胆地问,多方求教,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快乐成长问学课堂,学生拥有“问”的权利和白由,教师绝不能因怕学生不会“问”抑或“问”不好,而因噎废食,越俎代庖,不让学生“问”;也不能只流于形式,而让学生毫无章法,漫无目的地“问”,更不能只满足于解释和应答学生的“问”,而是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问源”“问流”“问汇;”,提升“问”的品质,习得“问”的方法,生成“问”的智慧。
“源”,即知识的源头。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问源”—刨根问底,探寻知识源头,掌握根本的方法。也就是要学会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所学知识的核心点是什么?是怎么形成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对于所学习的知识,白己具有什么样的优势?最大的困惑是什么?如此这般,让学生去探寻知识的源头,开启学习的航程。“问源”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把握语文课程的木质和儿童心理的特点,循本溯源,追寻教学的源头,找准教学的起点,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3培养儿童创新素养
创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儿童来说,独立发现或获取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都是一种创新。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儿童主动通过身体各感官去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方案。我们倡导不仅要关注儿童在实践后的学习成果,更要重视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实践活动的开放性表现在: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结论不具有唯一性,甚至连任务本身都具有开放性。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培养儿童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鼓励儿童参与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新见解、新方法、新目标不断涌现,儿童的创新素养得到不断的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者在本文之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些启发。多维度培养学前教育儿童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尊崇儿童的天性,给儿童心灵一定的自由空间,启迪心智,让儿童能够真正地成长和学习,为儿童更好地接轨小学教育、适应社会发展打好基础,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透过生活情境结合、学习理解与解决问题、统整学习和运用,让学生潜能得以适性开展,进而能运用所学、善尽责任,成为学会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景萍.核心素养落地学前教育的探索[J].现代教育,2017(27):36.
[2] 邓宇超.基于儿童核心素养的幼儿园课程构建的思考[J].读与写,2017(12):25.
[3] 黄友初.我国数学素养研究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2015(08):55-59.
[4] 潘小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四维一体模型[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0):91-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