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抒情与叙事

2018-09-17侯妍妍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摘 要: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是中国文学史的两种表现手法,其中,抒情传统表现手法已经得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一致认可,同时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阐述。相比较而言,相关专家学者对叙述传统的表现手法论证不是很充分,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抒情传统和学术传统之间具有共生、互补、相扶、相依的关系,二者对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同样重要。因此,在研究中国文学史时,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有效的结合,丰富了文学史资料库,也扩大了研究的范围,能够让人对中国文学史有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抒情传统;叙事传统;中国文学表现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抒情传统在中国文学中历史悠久,近年来,伴随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学的关注度逐渐提升,对文学史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摆在了学术界学者们的面前,促进了学者们对中国文学史传统的反思。抒情传统是否存在于中国文学史,有没有其他传统存在于中国文学史中等等,吸引着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中国文学的特征以及本质。

一、中国文学史中的抒情传统

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史传统问题吸引着文学史研究者,只有弄清了中国文学史传统问题,才能够确定中国文学史的大体研究方向。大部分研究者把抒情传统看作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主体,认为一切外物是产生情感的工具,而创作文学的实质在于表达人内心的情感,是占据主导位置的。抒情传统观点最早由陈世骧先生提出,并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如今看来,抒情传统对于中国文学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中国文学史中存在的抒情传统内涵丰富,可以从文学的本质论、发生论、风格论、批评论以及创作的主体论、过程论等方面展开论述,但是抒情言志始终是文学创作的宗旨。

二、中国文学史中的叙事传统

中国文学史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叙事传统作为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个视角,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具体来讲,叙事传统研究视角包括对以下两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对象客观存在的性质以及学者怎样判定对象性质。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学者发现了叙事传统这种性质,叙事传统研究视角才可以成立。由于中国文学史的主体是古典诗文,而古典诗文常采用抒情表达手法。长此以往,相关领域的学者们一度认为中国文学史只有这一种表现手法,殊不知,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一样,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的一个视角,那么,究竟什么是叙事传统呢?学术界尚未对此达成共识,对敘事传统的研究成果也差强人意。究其原因,在中国文学中的,叙事传统很少被使用,相关的专家学者即便是发现了叙事传统,也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相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研究者很早就展开了对叙事传统的研究,叙事学首先兴起于法国,后来美国学者对叙事学的研究更为深入。总的来看,我国学者对叙事学的研究经历了草创期、经典期、后现代三个阶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下,西方发达国家学术对我国的学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我们必须加强对文学史研究的反思,重视叙事传统在中国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在充分借鉴西方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注重采用叙事学,来研究我国文学,以提升我国文学作品的整体研究水平。另外,在对中国文学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学作品的独特性,根据不同的文学作品,科学合理地使用研究工具。如果发现所使用的工具不适合,需要调整工具而不是改变研究对象。由此可见,对中国文学作品的研究,应该根据具体的客观条件而建立。

三、叙事传统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勾勒

叙事传统与抒情传统的共同点在于:都起源于口头创作,这一点可以追溯至远古洪荒时期。先人主要采用抒情和叙述的方式,进行个人情感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但是,缺少相关的记录载体,所以抒情和叙事的方式尚不能确定具体发生在哪一个时期。通过古人的记载,我们了解到先人采用刻锲、绘画的方式,创造并记录了文字。口头叙事是比文字出现更早的一种记录方式。换言之,文字是为了叙事而产生,文字为叙事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中国的史学发展中,《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其他一些野史同时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是文史结合的产物。

总之,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文学史的两种表现手法——抒情传统和叙事传统,并探讨将两种表现手法相融合的思路,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人士提供一定的助力。当然,由于本人的研究水平有限,本文的论述难免存在一定的不足,还希望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给予本人批评与指正,并从更多层面展开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蒋寅. 在中国发现批评史——清代诗学研究与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传统的再认识[J]. 文艺研究, 2017(10):35-49.

[2]李春青. 论“中国的抒情传统”说之得失——兼谈考量中国文学传统的标准与方法问题[J]. 文学评论, 2017(4).

[3]李自雄. 从"抒情传统"到"叙事传统"——中国文学传统研究的"本质主义"理论范式反思[J]. 青海社会科学, 2017(4):165-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