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永珍诗歌中的意象试析

2018-09-17德吉措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摘 要:作为新世纪备受关注的宁夏回族诗人,单永珍是当代西北诗歌地理版图中屈指可数的高地之一(王怀凌语)。[1]诗意是诗歌的灵魂,单永珍的诗歌将词语自身成为了具有强烈生命力的意象。本文浅析了单永珍诗歌中动物意象、植物意象和佛教意象在其诗歌中的表现作用,进而解读诗人独特的内心情怀。

关键词:单永珍;动物意象;植物意象;佛教意象

作者简介:德吉措(1992-),女,北方民族大学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影视文化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单永珍是一个不断行走在西北大地的精神流浪汉者,作为一个行吟诗人,单永珍将行走过的戈壁、大漠、草原、雪山融进自己的诗集《词语奔跑》和《大地行走》中。行走在西部,单永珍好观察各种事物,正是这样一种能力,他能够敏锐的感知历史,用心灵触及西北少数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他更善于通過自己的想象与情感体验来写意,以此构成了一系列意象,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最直接的感受,抒发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情怀。

一、动物意象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是诗词歌赋的独特之处。情感意蕴、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共同组成了诗歌的象外之意。单永珍诗歌中“鹰”是单永珍诗歌中应用较频繁的动物意象。“鹰”作为百禽之首,自古以来有“天鸟”之誉,鹰的威武英俊与高贵气质显示了其桀骜不驯、勇猛刚毅的本性,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被赋予刚劲、自由、对人生的搏击之意。但单永珍笔下的“鹰” 不同于以往文学中的象征,诗人以自身特殊的情感赋予了“鹰”更深层次的色彩。“请吹响那支悲凉的骨箫/让高翔的鹰带走沉默的思想/让流浪的心回到故乡”( 灵之十四行--给左侧统)“鹰隼的道路来自天空,它上升、下沉/肯定有一些羽毛掩埋了脚印/我习惯了这种飞翔,并且知道鹰隼是清醒的”(《年则玉保神山:修远》)。单永珍是一只流浪之鹰,飞翔在雪山之巅、辽阔草原,咀嚼寂寞与孤独、体会苍凉与荒芜,用自由与尊严写下这些诗句,寂静而又悲壮地飞翔在异乡的天际,似乎没有什么方向,没有什么归宿,仅仅这一起一落,旋绕在空中这样一幅画,足以让人细细品味。诗人透过文字表达出的情感,是一种肉体行走在异乡的土地上,精神渴望早日回归家园的情感。

二、植物意象

朱光潜认为:“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2]单永珍带我们感受的是一种极具他自身独特气息的审美体验和艺术魅力。“透过泪水我看见,一只手摘下虫蚀的果子/冰凉的雨水,从四面八方而来,簇拥的人群四散而走/雨中的妹子,双手捧着青青的果子颤抖/漂泊在秋天的大地上,我满目凄怆”(《秋天的品质》)“果子”这种富有典型意义的具象,一般意味着秋天的收获与成熟,但单永珍赋予的“果子”却是“虫蚀”、“凄怆”,描绘出了一个这样的萧瑟苍凉的秋色。在经历了离乡的漂泊之苦,看着人群被冰凉的雨水驱散,只剩手捧果子的妹妹在雨水中颤抖,无奈中诗人面对荒凉的山冈上无路可走。自此可以感受到诗人还乡是苦涩的、孤独的,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来自于他的精神已经背离了乡土。

三、佛教意象

单永珍在“他者”文化中的感受甚至超出他的母族文化——伊斯兰文化。《一匹经幡》、《年则玉保神山:修远》、《墨尔多神山:梦中的空行母》等等,他大量的诗歌作品当中都交织着佛教文化符号:经幡、煨桑、朝拜者、六字真言、经筒……这些佛教文化符号融入在没有多加修饰的诗歌显得更加真实,让单永珍的诗歌带有一种自由与神圣,也抒发出了他虔诚的佛教情怀。“一匹飞舞的经幡,如同我破烂的衣裳/面向西风,长歌当哭的夜晚/我的诗歌已骨瘦如柴”《一匹经幡》便是在他所闻所想、亲眼目睹《白塔》之后所生发出来的“宗教思忖”。[3]单永珍行走在西部之上,虔诚是单永珍写作的原动力,怀着敬畏之心,超越母族文化去包容万事、博爱万物,像这样的诗歌精神和心灵境界,在宁夏西海固诗人当中很少见。

结语:

单永珍的诗歌是一杯陈酿了多年的烈酒,忧郁而又积极,沉重不失去活力,这样的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时不时会为读写带来强烈的冲击和内心持久的震撼。单永珍诗歌与大多数西海固诗人乡土式的抒情而言,他有着清晰的自我表达方式,意象的大量运用使他的诗歌获得了真正的生命,“毫无疑问,西海固就是我生命的根,以此为轴心,我的目光投向周边千里的雪山、大漠、草原、村庄;倾听着蒙古长调、花儿、秦腔、信天游;吃着糌粑、手抓肉、拉条子、煮洋芋;大碗喝酒,说着刚刚学会的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土语,把爱与恨,忧伤与欢乐,洒在身后的黄昏里,在酒精里发芽,生根,结果。”[4]这是单永珍在他的博客中的自述,正是这样的性情与本真使得他与他的诗歌更关注生长的土地,关注土地上的人们,关注对生命的感受与思考,为诗而纯粹。

注释:

[1]《诗意坚守和自由奔走——论单永珍的诗》 李生滨 穆国虎.

[2]《谈美》 朱光潜.

[3]《新世纪回族诗人的佛教情怀》 刘阳鹤.

[4]《路上的风景(随笔)》 单永珍.

参考文献:

[1]李生滨,穆国虎. 《诗意坚守和自由奔走——论单永珍的诗》[J].六盘山,2016,2期.

[2]朱光潜.《谈美》[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47页.

[3]刘阳鹤. 《新世纪回族诗人的佛教情怀》[J]. 星星月刊,2014,6期.

[4]单永珍.《路上的风景(随笔)》[EB/OL],2013.

[5]单永珍.《词语奔跑》[M]. 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