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严歌苓隐蔽的女性主义

2018-09-17周海燕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主义

周海燕

摘 要:《一个女人的史诗》是严歌苓一贯风格的一次转折,她在个人叙事与历史叙事中进行了新的尝试,并通过分析文本叙事视角的内在冲突,透视这种新尝试背后的精神意义。同时这部新作也体现了她隐蔽的女性主义,以此来引导人们重点关注女性,且为广大女性给予启发。

关键词:严歌苓;女性主义;《一个女人的史诗》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2

严歌苓是一位有名的旅美作家,其所创作的作品当中塑造出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她曾说道:“我只觉得女人比男人有写头,因为她们更无定数,更直觉,更性情化”。而当记者访问严歌苓对女性的具体看法时,她表明“事实上,波伏娃对我们有极大的误导。女性极为阴柔,并处于防守的位置。因此,我作品当中的女权主义隐藏的较深,同时我也不喜欢美国这个国家当中的女权主义[1]。”所以,她在自己的作品当中注重对弱势群体的顽强予以阐述,同时也不会较为专注地去体现强者所具备的优势。她觉得,无论是女性还是男性,不用运用对方所处的对立面来对自己所具备的主体特征予以定义,只需结合实际生活自然的对身份特征予以呈现。从中可以看出她在女性写作立场方面的坚持,即尽管从来没有放弃对女性命运的追问和探索,但她从来不会将女性当成是“第二性”。其次,严歌苓还对女性的心灵和身体以及内心世界当中的冲突和欲望予以了重新观照与构建,通过敞开的包容心对大世界的精神和生存处境予以了书写,当然其中也包含了女性。同时,她还指出“女性所具备的以守为攻、阴柔以及接纳等特点,并不能够体现出她们较为被动,在我国太极运动当中,收敛与退让均是一种进攻方式,所有向后的动作与手势均是为了更好额向前,所以退并不代表被动。我们中华人民所了解的太极辩证法,指的是阴阳互存互动的关系,不存在第二性的说法。”所以,严歌苓所创造出来的小说世界当中,蕴含在文本背后的阐述中心就主要集中在身份认同、价值冲突以及两性之间既冲突又和谐等相关文化脉络当中的性别关系上。

一、女性主义的彰显

《一个女人的史诗》是著名女作家严歌苓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从少女田苏菲跟着同学参加革命拉开序幕,重点描写了田苏菲几十年执着的爱情观念和人生。在田苏菲与都汉、欧阳萸的关系中充分彰显了她的性别意识和反抗精神。年纪轻轻就当上旅长的都汉,个性稳重,成熟有魅力,且官运亨通。他喜欢上苏菲时,苏菲只是一个小小的文工团演员。在别人眼中,“小苏菲被他看上是无比光荣的”。但是,都汉具有大男子主义,他并未将苏菲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认为自己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妄图支配和操控苏菲。他十分宠爱着苏菲,但是无意之间还是表露出主人的姿态。他往往“将苏菲视为他棋牌上的一颗棋子,向让她往哪走就往哪走。”他从未考虑过苏菲对他的愛。为了能够真正得到苏菲,他甚至安排邹三农去讨好苏菲的妈妈,获得苏菲妈妈的支持。但是苏菲却拒绝了他,坚决不依靠男人。为了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苏菲趁都汉不在的时候主动出击,同欧阳萸暗结珠胎。她这一系列个人独立的意识、追求女性尊严等均彰显了女性主义。在她与欧阳萸关系中,她处于主动地位。欧阳萸见到温柔贤惠、大方磊落的苏菲甘愿将自己限定在被动地位,他只想着立刻出走。但是敢于“造旅长反”、把握自己命运、主动追求幸福的苏菲并未给欧阳萸这个“除了光鲜亮丽外表,哪里都是窝囊废”的美男子逃跑的机会。她用执拗的秉性摆脱了世俗压迫和政治强权的围剿,这一种“女追男”的逆向情感模式恰好彰显了女性主义,隐藏在男权主义下。

二、女性主义的局限

严歌苓尝试着发出女性声音,却使得女性始终以男性为中心去围绕。过于强调“雌性”,从而表现出了女性主义局限性[2]。在《一个女人的史诗》中,首先田苏菲开始试图着逃离都汉这个父亲般的男人,但是故事的最后,这个男人却成为了她家的救命恩人。三年严重自然灾害期间,都汉给她寄来了最稀缺的食物;欧阳雪发生意外时,都汉将其送到军队,从而逃过了下乡的命运;她家庭困难时,都汉及时伸出了援手,给她借了大笔的钱;在生命即将逝去时,他依然命令部队去观看苏菲的表演。另外,他还是苏菲自我欣赏的精神支柱。从侧面分析,这些无疑是消除了田苏菲女性权威。其次,女追男的情感后,婚姻生活中却转变成了男权评价模式,女性主体地位被逐渐客体化,进而遮盖了女性情感上的主体地位。无论是他们俩的恋爱或是婚姻中,我们都能够切身感受到苏菲小心翼翼地呵护和经营着爱情,十分无奈。欧阳萸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苏菲则是平民家庭,两人之间门户不对称、文化差异使得苏菲感到无比自卑。她对丈夫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溢于言表,“爱他风度、才华、相貌,崇拜他学问渊博,欣赏他愤世嫉俗。”婚后,苏菲不安全感十分强烈,这恰好是从属于男性潜意识的表现。在难以忍受时,她妄想以尖酸刻薄的语言来刺激丈夫,但是每次都失败。表面上,两人处于平等地位,苏菲扮演着主动角色,但是事实上在两性关系中她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同时,小说最后,也以女性主义终于找到了自己喜爱的男性的凝视为结局,但是却没有摆脱把女性置于男性话语权中的幸福衡量系统。

三、女性价值的追求与实现

《一个女人的史诗》备受追捧的原因在于该作品中全面地诠释了女性自我价值追求的意义,重点描写了女性追求自我价值的过程,彰显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的家庭、爱情及对生活的追求。作品以简单的叙事方式和宏伟的气势表达出了一种精神、一种追求,塑造了女性敢于追求爱情和幸福的无所畏惧的伟大灵魂[3]。在《一个女人的史诗》里,作者严歌苓沿袭了她对女性、对女性情感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思考,把一个平凡女性爱恨纠结的人生置于波澜壮阔、纵横捭阖的历史沧桑下,以漫卷城楼的红色(代表革命)为背景和基调,写女人与革命并行的至死无悔的执爱,赋予其史诗的品格。其全女性的叙事视角带来了对传统史诗的颠覆。作品塑造了这样一个在爱的征途中左突右冲、不断挣扎斗争的悲情英雄,作者也以现实的态度正视她笔下女性的情感世界。一个女人的情感史就是她的史诗,而国家的命运很多时候反而是在陪衬她的史诗。在红色激情年代中,这位女性英雄对政治与男权话语的消解,也让该作品有了史诗的情怀。严歌苓运用自己较为特别的女性视角,对男性群体控制下女性在价值方面的发展与追求予以了完美的解读,同时对传统的颠覆更为全面的描绘出女主角的成长历程,与社会现象以及时代背景极其吻合。《一个女人的史诗》当中的女主角在时代的变化下,成为了动荡社会发展的一个体验者,尽管女主角不会去关注政治发生的变革,可是在实际生活当中,感受着子女与丈夫的琐事,能够勇敢地面对与解决困难。该部作品就好比在宏伟的历史背景当中讲述其中的一个小故事,通过不同人物的故事发展,构成了一篇成长的故事。这些不同的故事,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时代发展中的细节,有效地满足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方面的好奇心,强化了人们对自我意识与价值的理解,体会到了时代进步的发展动力,也成就了一个时代的改革和进步。也正是这样,严歌苓将女性的情感史提升到女人的“史诗”层面上。实质上,严歌苓在这部小说里表达了属于田苏菲个人独特的女性价值观。

四、结语

在我们看来,严歌苓的文学作品最大的魅力不只是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而是她以女性的角度去描写故事,去赋予主人翁细腻的情感[4]。她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大多数都具有坚韧的性格,隐藏的女性主义感动了无数读者,并引起了我们的深入思考:女性彻底“走出男权传统的藩篱”,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但是我们必须坚韧、宽厚。《一个女人的史诗》使得我们明白:在难以走出男权藩篱,我们还是应坚持自己的女性主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我解放,从而自由幸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俞冬梅.真假女性主义——论严歌苓作品中的女性书写[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3):66-71.

[2]连雪晨.大时代中的小女人——浅析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中田苏菲的形象[J].名作欣赏,2015(29):79-81.

[3]方向真.现代史诗:一种新的“调性”——论严歌苓《一个女人的史诗》[J].中州大学学报,2016,33(2):51-55.

[4]江丽丽.女性生存困境的思考——评严歌苓长篇小说《一个女人的史诗》[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01):147.

猜你喜欢

严歌苓女性主义
以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苏吉尼玛》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论日本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严歌苓:那些小人物是怎样打动我的
严歌苓《白蛇》中的女性情感分析
《人·鬼·情》中的女性主义
《花月痕》的女性主义解读
女性形象的个人化书写——严歌苓小说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