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大学教材教参之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2018-09-17邹晓顺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教参教学资源教材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指导学生课下阅读、课堂讨论的互动教学方式越来越普及,教学参考服务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将学校当前的院系、专业、课程为多级分类树,对教材教参进行文献组织,将课程用书与图书馆已购的电子书的元数据匹配整合到分类树中,形成集教材教参、教学课件为一体的知识融合与共享平台。

关键词:教学资源;教材;教参

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是服务于教学的主要文献资源。目前与教材教参相关的文献信息无论是互联网上的浅层信息,还是各商用数据库产品中的深层信息,均无法做到与各高校专业特色完全匹配。图书馆的专业优势在于对散杂无序的文献信息做精准有序的处理,由图书馆专业人员对此类信息做深度的整合,按专业特色分类与精准匹配,提高资源的可用性,节省学生大量的查阅时间。探讨将这些由教材和教参书等构成的优质教学资源进行共享的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项目概述

(一) 项目建设目的

该项目是将全校正在使用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与已购电子教材教参书资源整合,采用适合本校院系设置和专业特色的文献与知识组织,通过Web形式让本校师生不限时不限地无偿使用。这对促进学校教学、提高办学水平、改善办学手段、方便学生使用和减少学生购书费用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二) 项目建设内容

1. 资源的数字化。将学校正在使用的全部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数字化,以利于它们在信息化时代发挥更大的作用。

2. 知识组织的个性化。尊重专业的分类体系,即在数据底层分类体系采用适合本校院系设置和专业特色的知识分类方法;在揭示层采用个性化的、方便读者按自身专业结构进行选择的人性化分类系统。

3. 知识利用的自由化。在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对读者进行身份识别后,读者便可无任何时空限制地访问和利用本项目提供的电子教材、教参书。

4. 使用统计与分析的智能化。建立资源访问与下载日志,通过对日志的统计分析,向任课老师和其他有关方提供各类使用统计与分析报表。

二、 平台设计与实现

(一) 教学资源平台系统架构设计

平台采用“浏览器/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进行开发。客户端采用通用的浏览器软件,数据库服务器采用SQL SERVER 2008进行数据存取。利用Asp.net编程技术,通过中间件建立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快速连接。

(二)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本系统主要包括两个功能子模块:检索功能、管理功能、个性化服务功能。

1. 检索功能:用户可以根据本校的专业树,依次浏览学院、专业、课程、教材及教参的信息。具有相关权限的用户还可以进行权限范围内的所有教材教参资料的全文浏览及下载操作。

2. 管理功能分为系统管理、资源管理和系统帮助。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和系统安全管理。资源管理的功能包括资源的录入及修改、资源的审核和资源的统计。系统帮助能帮助用户了解该平台的各项功能。

3. 个性化服务功能:通过系统认证的用户在个性化服务功能中可以使用购书推荐、读者提交电子资源及学习交流的功能。资源教师在评价反馈中对学生参与的教学资源建设活动进行评价反馈。

(三) 平台数据库设计

教学资源平台运用关系模式的规范化理论进行数据库设计,生成一个优化的关系数据库,并且关系模式满足第三范式(3NF)的规范化要求。根据功能分析,平台数据库分为两个部分:用户库、教学资源库和学习交流库。其中资源库设计预计包括教材库、教参库、图片库、教学案例库、试题库和课件库。

三、 建设成果

(一) 教材教参书籍名录的收集

名录包含题名、作者、ISBN号、出版社、出版年限等几个字段,对应院系、专业、课程名称、学时、学分等也是必填字段。必须是覆盖本校本科全部专業,和由全体任课老师所列出的教材和全部教学参考书。通过对教务处和各院系的寻访,完成了对全校本科教学所用的全部教材、教参书的核心元数据的收集、整理、纠错、去重、合并,并将这些数据结构化建库。

(二) 教材教参的数字化

如果对每本教材教参图书进行扫描的方式去做数字化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因此该项目考虑将馆内已购买的电子图书(如超星的读秀、方正的APABI以及CALIS的e读等)与教材教参书做关联。但必须解决低匹配率和开放链接这两个问题。首先,我们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发现全部教材教参书目数据在已购买的电子书(超星)中的覆盖率达91.4%,可实现获取大部分教材教参书的电子书的开放连接。其次,将没有对应电子图书的教材教参目录提供给数字化厂商让他们做数字化,如果商家没有纸本书,则将此部分图书名录发回到院系,由院系或任课老师提供纸本书,再由图书馆交给数字化厂商予以数字化扫描。这项工作涉及版权问题,在解决了版权问题并完成数字化加工后将按加工好的图书页数给予合作厂商适当的费用。

(三) 知识组织方式

以我校的院系与专业结构作为该平台的信息组织方式,并将整合的资源发布到图书馆网站的首页上,实现了以学院和专业为浏览层次的教材教参的馆藏电子资源的揭示资源检索与浏览功能。

四、 结论与展望

后期系统将任课老师每门课程的教学课件嵌入进来,作为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供学生网上学习。资源包括试卷,课堂录像的音视频、慕课资源等。构建一个功能更加完善、资源类型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参考文献:

[1] 曾婷,刘玉兰,张成昱,等.网络环境下大学图书馆教参信息服务模式探索——清华大学图书馆教参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2):38-42.

[2]汪媛,茆鑫,魏同宇,等.国内高校图书馆数字化教参管理与服务系统的调查及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49(9):108-111.

[3] 刘奇扉.基于ASP.NET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以武汉科技大学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3(2):115-118.

作者简介:邹晓顺,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科技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教参教学资源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育院校教参数据库的建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神秘的教参
语文教参使用与更新问题浅析
临床实验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应用
土木工程科研资源转化为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
教师、教参、教学之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