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学视角下隔代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8-09-17王楠刘雅冰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隔代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

王楠 刘雅冰

摘要:隔代教育是教育领域中较为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在新时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和乡村中年轻父母忙于工作、孩子由老人抚养状况日渐严重的情况下,提升隔代教育质量迫在眉睫。本文从社会学视角对隔代教育现状和对策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为学前教育的系统优化提高相应支持。

关键词:社会学;隔代教育;学前教育

隔代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在城市和乡村生活中,父母忙于事业或者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孩子教育工作由祖辈完成的特殊教育方式,也就是说在隔代教育体系中,孩子不是由父母直接进行教育和指导,而是祖辈对孙辈实施教育和抚养。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的情况下,隔代教育普遍存在,如何提高隔代教育质量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 社会学视角下我国隔代教育发展现状

从社会研究工作结果能够看出,当前我国隔代教育现象相对较为普遍,祖辈照顾和教育孙辈的情况较多,占总老人数量的66.47%左右。有关部门在针对我国30个省市开展社会调研后,发现在30个省市的老人家庭中,有58%的老年人在帮助年轻家庭照看孙辈,并且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如果在幼儿年龄段偏低的情况下,由老人照顾的情况就会更加明显。如3-6岁幼儿三代家庭中老年人抚养的占65-87%,0-3岁幼儿三代家庭中由老人抚养的情况占55.6%,可见在学前教育阶段由老人参与隔代教育的情况已经普遍存在。

二、 社会学视角下我国隔代教育不理想的原因

对老年人开展隔代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研究,发现老年人由于已经逐步脱离主流社会,自身社会功能和潜功能逐渐弱化,在对幼儿实施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可能受到陈旧思想的影响出现教育滞后和脱节的情况,影响学前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给学前教育工作的系统优化埋下严重的隐患。究其原因,发现祖辈隔代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其一,祖辈所采用的隔代教育方法一般相对传统和滞后,在部分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孩子难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其二,祖辈在开展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溺爱心理,并且对孩子的奖励往往以“物质奖励”为主,难以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实施积极有效的引导,甚至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驱使他们对特定的事物感兴趣,限制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其三,祖辈在实施隔代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望孙成龙”的心理,可能会导致孩子成长过程中产生心理压力,甚至在缺乏健康成长环境的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形成孤僻、自我的不良性格,对家庭的依赖性过强,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严重的制约。因此新时期应该正确认识隔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并且积极探索优化隔代教育的措施,确保可以真正发挥出隔代教育的社会功能,为学前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 从教育社会学角度探索优化隔代教育效果的措施

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隔代教育进行研究,应该把握隔代教育的不同社会功能对教育效果进行分析,进而针对隔代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可以进一步提高隔代教育对学前教育的积极影响作用,为我国学前教育工作的系统优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下面就从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角度对优化隔代教育效果的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

(一) 积极发挥隔代教育的显性功能作用: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隔代教育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隔代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社会学优势。如祖辈在没有工作压力和生活拖累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孙辈实施教育指导;祖辈教育经验相对丰富,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人生感悟也相对较强,在对孙辈实施学前教育指导的过程中能够维护孙辈的健康成长,使幼儿成长成为社会人。因此在对隔代教育显性功能进行明确的基础上,应该积极探索发挥出隔代教育作用的措施,提高隔代教育对学前教育的促进效果。

引导祖辈树立正确教育观念,让祖辈和孩子共同成长。在具体优化隔代教育过程中,应该引导祖辈以“返璞归真”的状态对幼儿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让老人和孩子在优秀活动中学习和成长,在满足孩子学习需求和情感需求的基础上,也为孩子创造相对轻松的成长环境。

其次,强化祖辈情感教育作用,对孩子实施有效情感教育。基于祖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社会经验对幼儿实施教育指导,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更加丰富的情感,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学习丰富的社会知识、道德规范等,对自身社会角色形成正确的认识,为幼儿未来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奠定基础。

(二) 有效促进隔代教育潜在功能作用的发挥:隔代教育还具备一定的潜在社会功能,从教育社会学视角对隔代教育潜在社会功能进行挖掘,并积极探索发挥潜在社会功能的措施,能借助隔代教育的力量為学前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有价值的支持,全面提升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效果,促进各项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

首先,发挥祖辈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在积极探索强化隔代教育潜在功能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发挥祖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孩子实施相应的引导,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客观看待社会事物,并辩证的分析社会事物的优缺点,进而深化孩子的思想认识,为孩子在新时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其次,两代人要协商确立必要的、切实可行的“家规”,在祖辈隔代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对孩子实施积极有效的独立性培养,使孩子能够客观看待生活,并引导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孩子创造具有一定自由度和独立性的成长环境。同时,在“家规”的规范和约束下,祖辈也要强化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让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定位自己,促进孩子的社会化成长。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隔代教育相对较为普遍,但是在实施隔代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十分有必要从社会学视角对隔代教育进行改革创新,逐步提高隔代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效果,促进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杜祖庆,游学献,张水玲.农村中学生隔代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2).

[2]王平.社会学视角下江门市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10):26-29.

[3]高林楠,闫东方.浅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J].小品文选刊:下,2016(8):228.

[4]秦敏.陕北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低效的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2):1224-1228.

作者简介:王楠,助教,刘雅冰,江西省南昌市,江西科技学院。

猜你喜欢

隔代教育社会学学前教育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浅析隔代教育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隔代教育与亲子教育的差异分析与融合研究
浅谈隔代教育的利弊及对策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