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民科学素质调研分析
2018-09-17
本项调研的主要内容是:调研对象对“科学素质”的认知;调研对象周围环境(人)的科学素质及培养现状;调研对象对科技知识获取的渠道/方法的倾向;调研对象日常科普知识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对象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城镇劳动者;农民。收回有效问卷218份,有效回收率为90.83%。
71.43%的调研对象认为科技带给我们的好處多于坏处
调研中,66.7%的人认为科学素质对个人影响非常大、持续力强。而另一方面,有71.4%的调研对象认为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好处也带来坏处,好处多于坏处。
一方面,以大数据为首的贵州科技发展得风生水起,方兴未艾,在全国探索了一系列首创之举。另一方面,贵州公民科学素质本身有待发展,体力劳动者众多,科技的快速发展意味着体力劳动者劳动价值下降。不过,近年来随着“贵漂”一族的兴起,贵州的高科技知识劳动者正逐步增加,势头向好。
科学素质培养受重视,科普环境优待进一步提高
大部分调研对象所处的环境对科学素质的培养都比较重视,不过与此同时,53.21%的调研对象认为他们所处的环境对他们的科学素质的提高帮助不大,10.09%的认为完全没有帮助。
一方面,科学素质的提高一直在反复强调宣讲,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过由于缺少具体的实施条件,包括了科普内容的缺少,科普活动的缺乏普及、科普人才的缺失等。
在一份“黔东南州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研究”【1】的论文中表示,经过贵州省的普及实验室工作之后,除村级小学之外,各小学都按照《贵州省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建设了实验室和实验准备室,配备了相关的实验仪器。但是,实验仪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有部分闲置或大部分闲置;小学科学教师良莠不齐,专职科学教师人数较少,教师的性别、年龄段比例不合理,学历以大专为主,任教年限、职称、培训等情况也存在问题,专业背景复杂,包括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专业,其中半数以上的教师为文科背景。这些问题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科学素养水平不高,从而影响课程的实施和实施效果;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浓厚。学生对待科学课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态度;家长的理解与支持程度不够,仅有少数家长能够有效地配合教师和学校的工作。
可见,在贵州的偏远山村地区,科普环境营造的工作更加艰巨,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高主要由教师引导,而教师的素质本身也优待提高。
科普相关活动积极性优待提高、青少年偏爱实操性较强参与形式
调查结果显示:35.78%的调研对象愿意参加免费的科普活动,近一半人需要看情况决定要不要参加,3.21%的人不愿意参加。科普活动的积极性优待提高。这就要求科普活动的组织者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吸引参与:设置奖励、设置更具趣味的内容或者形式等。
此外,在青少年中,有42.86%的调研者期望参与实操性更强的科普活动。结合大众科学杂志社多年举办的省级活动比赛来看,实操性较强的“3D打印创意设计大赛”的青少年参与者更多,而领导/公务员、城镇劳动者等其他族群则偏爱科普知识展览、讲座。(编辑/侯帮虎)
参考文献:
【1】邵君梅.黔东南州小学科学课程实施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