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量”套餐的是与非转型成运营商发展关键
2018-09-17刁兴玲
本刊记者|刁兴玲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信息交互方式多元化的发展,竞争已不是运营商的主要矛盾,转型才是运营商最紧迫的目标。未来不断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将成为运营商发展的关键。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速度的不断提升,用户对流量的需求不断暴增。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互联网网卡、“不限量”套餐等。
“不限量”套餐喜忧参半
2017年初,中国联通首推“冰激凌”套餐,成为国内首家试水“不限量”套餐的运营商。凭借“冰淇淋”套餐以及部分互联网套餐产品,中国联通用户数迅猛发展。截至2018年5月底,中国联通移动用户数达到2.99亿,4G用户数则突破了2亿,4G用户大增和腾讯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大王卡密切相关。中国联通的互联网网卡及“不限量”套餐赢得了市场认可。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也随即采取了跟进策略。“不限量”套餐逐渐成为运营商获取新用户的主要武器,尤其进入2018年后更是成为市场主流。
用户在刚接触到运营商的不限量产品时十分惊喜,运营商在推出不限量套餐初期也吸引了大量用户。但用户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一旦超出限额后,网速会被限制,这引起用户的质疑,“不限量”套餐名为“不限量”,实际却限速,有名不副实之嫌。
运营商因“不限量实际有限制”提示不到位,甚至在宣传中刻意弱化“达量降速”等问题,“不限量”套餐引来用户的质疑和口诛笔伐,也受到了监管部门的通报。
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成为关键
实际上,运营商采取“达量降速”的真正目的是为了促进网络资源的公平使用,防止一些人恶意占用大量网络资源,保护用户的正当使用权益。这是因为流量需要依靠基站,而基站本身的容量是有限的,理论上通过多建基站的方式可以解决限速的问题,但实际效果根本达不到,因为基站数量越多,基站间的距离越短,彼此的干扰就会越强。“不限量”套餐由美国电信运营商首创,目前全世界运营商推出的“不限量”套餐也基本都是有限制的。
虽然“达量降速”可以理解,但是,运营商刻意弱化“不限量实际有限制”有些自作聪明。运营商在“不限量”套餐推广、宣传过程中应该规范行事,对于限制条款要标示醒目,要履行提醒义务,确保用户明明白白消费。
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虽然运营商“不限量”套餐吸引了一部分用户,但是运营商增量不增收的难题亟待破解。工信部2018年上半年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电信业务总量同比“暴增”132.7%,但电信业务收入仅同比增长4.1%,并且收入增速小幅回落,剪刀差愈加明显,电信业务增量不增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信息交互方式多元化的发展,竞争已不是运营商的主要矛盾,转型才是最紧迫的目标。未来不断转型,寻找新的增长点,将成为运营商发展的关键。
内容将在大流量时代发生重要作用,其中中国移动在咪咕视频方面的探索值得业内借鉴。2018年世界杯,中国移动咪咕视频业务通过引入足球世界杯优质内容,开展差异化的互联网营销,取得良好效果。从中国移动咪咕视频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未来内容或成为运营商营收的关键,优质内容将促使流量快速增长,进而增长运营商营收。
与此同时,未来运营商或许可以通过变革收费模式的方法来增长营收,例如全流量计费模式、让用户自由组合个性化套餐、与合作伙伴合作对厂商收费对用户免费等模式都值得运营商探索,以增加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