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化疗药物治疗中应用留置针预防药物外渗的护理研究
2018-09-17刘新
刘新
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 在临床治疗中抗癌治疗的手段之一为静脉化疗, 但是由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周期长以及化疗药物存在特殊性, 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为避免化疗药物对患者外周血管的刺激而引发管壁化学性炎症,化疗药物外渗导致患者的皮下组织被浸润而形成水肿,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增强安全性, 降低护理风险[1], 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用中心静脉置管, 但在实际操作中, 因为有些医院的条件限制, 医护人员的自身业务水平和患者及其家属对经济因素的考虑, 导致一部分患者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穿刺[2], 而选择使用F4留置针或头皮针。本文对本院自2013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580例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穿刺的化疗患者进行分组对比, 并研究留置针与头皮针预防化疗药外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3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收治的580例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穿刺的化疗患者, 其中男330例, 女250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55.2±7.6)岁。采用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0例。观察组中男161例, 女129例;年龄37~78岁,平均年龄(54.2±8.0)岁, 对照组中男169例, 女121例;年龄36~77岁, 平均年龄(55.7±7.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 观察组采用F4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 其中包括:①健康教育:由于恶性肿瘤患者长期反复应用抗癌药物, 极易发生药物外渗情况,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介绍在进行化疗药物滴注时, 患者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的重要性;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了解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心理波动, 告知患者虽然化疗药物的外渗会造成极大的痛苦, 甚至给患者留下终身残疾, 但是选择正确的静脉穿刺可有效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两组患者在滴注化疗药品时, 护理人员应随时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情况, 如有问题, 早发现早处理。在滴注开始时, 为避免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需给予患者外湿敷硫酸镁[3], 在滴注过程中, 患者需注意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避免化疗药物的外渗, 如患者需小解, 可在病床上使用便盆。采用F4留置针的观察组, 需将留置针保留至第3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化疗药外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化疗药物外渗率为0.69%, 对照组化疗药物外渗率为6.55%, 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化疗药外渗情况比较(n, %)
3 讨论
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治疗中, 为避免化疗药外渗对患者造成伤害, 护理人员必须做到防患于未然。当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 护理人员均需向患者介绍滴注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化疗药物滴注时, 患者必须患者尽可能的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4], 但是由于某些药物的特殊性, 如5-氟尿嘧啶, 需进行长时间的滴注, 即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叮嘱很注意, 但是采用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无意识的活动仍会导致患者化疗药外渗情况的发生[5], 而采用F4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 由于软管的柔韧度好,且埋在血管里, 与血管的走向贴合度高, 再加上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度高, 减少了患者输液肢体的活动[6-1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在580例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穿刺的化疗患者中, 采用F4留置针的观察组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率明显低于采用头皮针的对照组(P<0.05)。这充分证明了采用F4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对预防化疗药物外渗起到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采用F4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可有效预防拒绝采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出现化疗药物外渗的情况, 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增强安全性, 降低护理风险,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