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以生活助核心
2018-09-15柴长虎
摘 要: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便是数学的大课堂,而数学课堂的种种素材也都来源于生活,可见生活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所谓数学教学“生活化”便是将生活中的素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产生生活的共鸣,能够学习数学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将枯燥的数学学科变得生动有趣,这对于小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分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索
数学是思维的殿堂,然而在许多学生眼中,数学是“头疼”的殿堂,一学起数学就开始头疼,枯燥的知识点,抽象的概念都让学生望而却步,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知识点的变换让学生头昏脑涨。归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依然采用着讲授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学生无法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将数学当作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一样,没有活用数学,发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才让数学学科变得枯燥无趣。因此教师将生活带入到数学课堂当中,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生活化的快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 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贴合学生学习特点,选择学生生活中的事物作为数学课堂的切入点,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变成课堂中的“数学”问题,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点:
(一) 捕捉生活中的素材
生活中的数学一直存在,需要我们有一双去发现数学的眼睛。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找到生活中的素材,看看在你肉眼可见的地方有没有平行,有没有相交?看看谁找的更多?这样从生活中查找数学的形式让学生充满兴趣,有的同学立马找到了我们的门、窗上下两边都是平行的,左右两边也是平行的,而黑板的长与宽便是相交,椅子和地面的切点也是相交……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着手去观察数学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充满兴趣,也通过去触摸、讨论等方式来突破“在同一平面内”这一难点。
(二) 创设生活情境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后的创新教学模式,生活情境十分适用于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教师借助生活中的素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生活中的现象、画面、声音都呈现在课堂当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对称”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走进生活,去拍摄学生生活中存在的对称,例如我们“工商银行”的标志,一件衣服的展开、一块饼干或是学生都喜欢看的电视……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当教师将学生生活中的图片一一展示到课堂当中,学生感到有趣极了,教师每展示一副,学生很快就知道这些图片在哪里,自己昨天还见到过,这样的课堂生活化十足,也让学生感觉到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无形中提升学生对数学生活化思考能力。当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后,再让学生自己去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发现什么生活中的对称,对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索课文,学习对称的概念。
(三) 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光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提升学生数学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比较数的大小”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比一比班上男生与女生有多少?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用我们学习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在学习“生活中的估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商店中不同商品的价格,要求学生估算出购买5件商品需要多少钱?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利用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
二、 数学课外学习生活化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生活化教学时,不仅在课堂当中体现生活化教学,也要布置课外实践作业,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 开展动手实践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自己动手去运用数学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更好地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测量一下生活中事物的长度,如我们的铅笔、我们的橡皮擦、书本等等,在学习面积单位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测量教室的面积,去测量体育器材的面积,在学习统计知识后,教师让学生去统计不同班级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统计自己家庭中一个月需要用多少水费、电费,统计每天8点之前到校的人数……通过这样的动手实践,学生开阔视野,更好地走进生活,运用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发现数学的魅力,体会到运用数学的高效率,例如在统计时,如果大量的数据统计,学生依靠一个个地去比较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但是加入了折线统计图或是条形统计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看出不同数据的比较,提升知识的运用效率,让学生习惯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
(二) 布置生活作业
生活实践作业可以让数学课堂延伸到我们生活当中,教师可以贴合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生活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作业,既能够在团队中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更有利于小组中的后进生参与其中,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方米的认识”后,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如果将我们的操场全部都铺上草坪,需要多少平方米的草坪?”由于我们的操场是一个不规则图形,针对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学生讨论去解决这个难题。教师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这项生活实践作业,并给学生两天的时间去交流、讨论,看看两天之后有哪些小组可以很好地完成任务。这样的生活作业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将数学延伸到生活当中,有的小组认为可以先将我们的操场当作是一个规则图形去计算面积,然后再減去不规则的部分,就可以知道操场需要铺多少草坪了。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将生活引进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共鸣,提升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将自己学习的数学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婷.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读与写,2017,14(32):143-146,149.
[2]孙雨.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上旬,2016(4):326.
[3]陈秀灵.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7(7):28,27.
作者简介:
柴长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横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