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一个”主体参与的审思与建构

2018-09-15须洁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摘 要:本文以一节赛课为例,基于儿童回归学习主体这一常识,通过邀约场景、建构场景和活化场景,引导儿童“每一个”主体参与,让“可能性”无限外延与伸展,进而真正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真正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场景学习;基于儿童;道德成长

“场景”一词的概念,最早来源于互联网,后逐渐将之引入教育领域。学习场景的建构,是为了让儿童在场景中主动地学习,并在学习时更好地建构意义。而在学习场景中的学习行为,就是场景学习。

一、 直面:儿童的“游戏之殇”

(一) “圈养”方式,禁锢童心。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心已飞远。怎奈,先是老师的真切关照,继而是善意提醒,于是,即使想游戏一番,也已丧失了玩乐的热情。十分钟,就这么紧张有序地过去了。

(二) 看似自由,引导缺失。当然,也有“散养”的美丽时光。一群小鸟飞向自由,追逐打闹,肆意欢笑,乍看之下生机盎然;一旦置身其中,惊觉追逐就是游戏,冲撞就是规则,打闹就是常态。

(三) 爱的名义,单一枯燥。当下的校园,安全当执牛耳。只不过,有些教师将安全意识等同于寸步不离。以爱的名义出发,游戏给予孩子们的,也只有游戏本身。

二、 启程:为儿童构筑成人之路

(一) 邀约场景,“回望”生活体验,让规则意识融进血脉

要让儿童去哪里,首先要知道儿童在哪里。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版)提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要“让教与学植根于儿童的生活”。我们的孩子都是鲜活的能量自带者,他们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体。于是,我想到了“邀约场景”,即把生活场景带到课堂上来。

这一场景一定是贴近孩子生活的。首先让我们“回望”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师:现在咱们就一起玩个挑签子的游戏。来,玩起来吧!(各小组自由游戏,状况不断发生中)师:哎呀,这一组在玩的时候遇到了一点小困难。生1(一脸不乐意):某同学老是抢着他先玩,好几个人都没玩到。

师:好,你先别急。其他组有这样的问题吗?你们怎么玩的?生2:我们组是从某同学那里先开始,然后这样(顺时针)轮流着玩的。

师:真是个好办法!给你们组点赞!还有其他方法吗?生3:我们一开始也是这样闹哄哄的,后来就“石头剪刀布”了。

师:还能自己解决小问题,太棒了!(转向有小动静的一组)你们怎么啦?生4:明明签子动了,可是某同学偏说没动,还要继续玩。

师:看来,有人耍赖皮,没有遵守游戏规则哦!

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更是儿童重要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学习场景里,孩子们通过自由活动,真实地还原了生活常态。

于是,我顺势而为:“看来呀,玩游戏前先要制定规则,遵守规则。让我们来看看挑签子的游戏到底该怎么玩?”视频展示高年级学生玩游戏的场景,同时出示游戏规则,再次进行明确。游戏再次开始。果然,第二次玩游戏,不和谐的音符消失了,个个脸上绽放出快乐的笑颜。

自由和规则,是游戏最重要的两大属性。儿童被游戏的自由、快乐所吸引,而想要感受到游戏的自由、快乐,又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则意识之上,同时规则的运用还要依靠游戏者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儿童在发展指向游戏的自由品质和规则意识的同时,也磨炼和养成了立身处世所需的“自由”与“规则”两种道德品质。

(二) 建构场景,“亲历”主体在场,让合作意识立地生根

建构一个生动自然的场景,就要求老师深入理解和把握游戏的特点,找到游戏中蕴含的“道德生长因子”,让儿童在“亲历”中体验,在体验中生长,这样才能激活游戏的真正价值,获得道德的自主建构。在“挑签子”游戏结束之后,我趁热打铁建构了第二个游戏场景:背夹球。孩子们当然争先恐后。我首先问大家:“那我们做游戏前先要怎么样呢?”“制定规则——”有了第一个场景的学习经验,大家异口同声。“对了!规则能让我们玩得更快乐。那谁来玩这个游戏呢?”面对如林的小手,我把这个“难题”抛向大家。

运动型游戲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短时间内分出“长短”来。于是我分别进行了采访:“你们能获胜的秘诀是什么?”“那慢下来的原因找到了吗?”孩子们有的传授获胜秘诀,说和小伙伴配合得很好;有的分析原因,说自己跑得慢伙伴跑得快。就在这样的即时体验中,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再一次落地生根:团结合作,能让大家玩得更快乐!

(三) 活化场景,“可能”无限延展,让创新意识根植心灵

从纳什的“休闲层次金字塔”来看(见上图),不同的层级休闲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从已有的游戏研究来审视,目前儿童的大多数游戏活动只能停留在层级1,有时还可能在层级0或负。

那么,若要让儿童的游戏状态达至逐渐向上的等级,除了需要儿童保持一贯的兴趣外,还需要不断发展儿童的游戏能力。这就需要在时空受限的校园中,尊重儿童游戏需要的同时,还要研究和创新出适合校情、学情的校园游戏形式。这样,不仅能“反刍”儿童生活,更旨在超越生活,引导儿童由被动“受教”转向“自主建构”,不断升至“2”“3”“4”层级的游戏状态。

陈鹤琴先生曾精辟地指出:“各种高尚道德,几乎都可从游戏中学得,种种美德的养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我们说,关注“每一个”主体参与,让“可能性”无限外延与伸展,才能真正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真正实现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品德课程的观念素养不是观念的和技艺的,而是实践的、行动的。”小学品德课程的核心素养是实践智慧。在课堂上,我们努力建设有方向、有温度、有挑战的学习场景,用任务、体验、创造等方式,将学习场景和场景学习整合起来,儿童就能在这个世界里饶有兴趣地生活,从而认识世界,学会做人,身心发展。

作者简介:

须洁,江苏省常熟市,常熟市石梅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