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诗情感陶冶教育

2018-09-15陈丽华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本质特征

摘 要:古诗文的诗句博大精深,语言精练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古诗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而且可以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古诗情感陶冶教育着眼于诗体、音律等语言形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古诗词的情感内涵、文化品质展开深度的认知,这样不仅有利于抓住古诗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古诗情感陶冶教育;领悟意境;本质特征

古诗是祖国传统文化宝贵的历史遗产。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了不少短小精悍的古诗,这些诗大多是著名诗人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能在课堂上把儿童情感激发出来,学生就乐于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情感就成了学习的催化剂。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此,古诗词的教学设计要灵活多变,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古诗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挥古诗以情感人的陶冶作用。下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做法。

一、 抓住特点,领悟意境

古诗内容形式表现手法很多,诗体极为凝练,诗意却十分含蓄。诗的意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自然图景和诗人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要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诗情图意之美,就必须抓住古诗的特点,细细品读,把诗人含蓄、深沉、生动的意思领悟出来,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如古诗《江雪》,这首诗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所作,语言通俗易懂,诗意明白如画,景色和谐,格律严谨,诗韵富有音乐性,它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很美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本首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特点,让学生真正领悟诗中的意境美,即诗人通过蓑笠老翁“独钓寒江”鲜明形象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境界。我先介绍诗人所处的时代和他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当学生明白作者是一个为国为民,积极主张改革政治的思想家后,他们才能领会到不畏风雪“独钓寒江”的蓑笠老翁具有一种怎样的品格,诗人赞美这种品格表现了自己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也写出了诗人孤独、苦闷而不屈不挠的复杂心情,诗人的理想、意志、情感全部寄托在“独钓寒江”的艺术形象中,此意境真挚、朴素、真实、感人。

二、 分析思想,鉴赏情感

古诗的一个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情感,指导学生学习古诗,必须通过对诗句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学生在情感陶冶中去获得知识,获得精神力量。如教古诗《示儿》,这首诗内容明白浅显,但从字面逐句解释,必然平淡无味。教学时,要深入挖掘其内在蕴含的精神因素,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先对学生晓之以理,再动之以情。在学生初步领会整首诗的意思后,可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一个人临终时,该有多少话要说,可作者陆游只冷冷地说了一句,“死去原知万事空”。从诗句“但悲不见九州同”,可以看出,他想到了不是个人或小家庭的得失而是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幸福,这是何等强烈的爱国精神。诗人不仅坚信自己的爱国理想,而且还写出这首诗来勉儿女们,从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看出,这又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凝聚着诗人深厚感情的崇高情操美,是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这样,往诗中的爱国情感进行感染、强化,久而久之,学生不但会受到这种精神的熏陶,而且会自发地模仿古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技巧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 展开想象,疏通美感

学习古诗,要懂得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所以,展开想象欣赏古诗意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就要揣摩诗歌设境之法。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要照顾小学生的特点。美感是人在感受到美的事物以后,在感情上得到的满足和愉悦,获得美的过程也必然是审美过程,更是陶冶的过程。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更重要的要培养审美想象力,因此,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联想,必须借助诗歌的素材,充分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如教古诗《游园不值》,可先让学生通过熟读课文,感知诗的内容,欣赏古诗的韵律美,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主题图,形象感受诗人的高雅和诗境中的红杏、柴扇、苍苔和小路,使学生入境浓情,感受淡雅、清幽的春景美。然后根据审美客体的形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一支“红杏出墙来”的特写镜头去想象“满园春色”的美,使学生尽情陶醉,得到美的教育。学生享受了学诗的愉悦,发现了自己的灵气,惊叹于诗的神奇,加深了学诗的感情。

四、 推敲语言,体验感情

字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传达情感的媒介,要领略文学作品的情感,就必须推敲语言。教学时,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解词释句,进而引导学生推敲字、词、句,理解古诗中具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尤其要抓住那些经诗人反复推敲的具有感情色彩的字眼,让学生领略语言美。如教《望庐山瀑布》时,抓住“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先让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不用“真”,而用“疑”呢?这样學生就会从记忆中显现出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的表象,脑子中出现“真”有从天而降的图像。接着,让学生再想一想,这可能吗?这样他们就会理解

诗人用“疑”的原因是,“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作者“疑”而已,这种诗人把情景描写得似假还真的写法给读者留下无尽遐思,通过反复品味,才能理解古诗语言的美,陶冶美的情趣。

总之,在古诗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古诗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艺术形象的认识作用和感情陶冶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通过古诗词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古诗词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开掘出来,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滋养、人生的启迪。

参考文献:

[1]吕春燕.语文教学应注重情感教育[J].唐都学刊,2001年S1期.

[2]徐琼.浅谈小学古诗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J].新课程(教研),201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

陈丽华,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奎璧小学。

猜你喜欢

本质特征
抓住本质特征 促进深入理解
挖掘本质特征 建构核心素养
区块链技术的本质特征及其金融领域应用分析
盯住诗的本质特征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任务驱动学习、项目学习的本质特征及其运用——以化学教学为例
改编题目可以这样做
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应该是什么——读《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有感
论文化自信的概念及本质特征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