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文化课的现状及教学改革
2018-09-15康淑
摘 要:文化课在职业技术学校中占有重要的教学地位,但目前大多数学校还存在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认识,文化课教学在学校处于被忽视的地位,这一思想认识也间接影响了学生和教师的学与教的积极性。努力探索文化课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文化课;现状;教学评价改革
近十几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也不断深入,过去千军万马过高考独目桥的现状也有所改变,一些家长也根据孩子成绩及爱好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学习一门技能,这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中等职业教育还存在诸多不足,教学改革实施相对滞后,尤其在文化课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进展缓慢,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创新。
一、 文化课教学现状
(一) 学校招生条件低,重数量、轻素质
近些年来,虽然职业院校招生数量较以前有所增加,但还是以高考无望、无处可去的人数入读为主,他们不愿学习或学习能力低下,还有一些不良习惯,热衷于网络、游戏、享乐,自制力差,心理脆弱,无法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基础普遍薄弱,进入中职也是抱着“混张文凭”的思想,进而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存在抵触和反感的心理,导致文化课教学质量不佳。文化课教师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不受学生喜欢的人,相对专业课而言,中职文化课程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二) 教学目标设置偏差,重专业、轻基础
一些学校以招生就业为主要工作,认为能把学生招进来再送出去就行了,把学生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学生在校只要不出事,学习成绩差一些也可以毕业。其中在校的学习过程也以专业课为重,文化基础课几乎成了陪衬。学校的主要资金也投入到实验实训中去,技能大赛也更能引起领导的重视。在教学改革方面,职业学校远没有普通教育下的力量多,上课还是老方法,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有一些学校文化课教师缺乏,一名教师兼上几门文化课的现象很普遍,很难保证文化课教学质量。一些教师也存在着轻文化重专业的思想认识,把文化课当作是一种必走的过场,不认真研究教学教法,没有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最终陷入老师怨学生素质低、学生怪老师讲得不好的恶性循环当中。
(三) 学生就业门槛低,重技能、轻文化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大多面向技术层面较低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员工的文化素质、技术高低并没有过高要求,由此带来学校文化课教学不被重视的问题。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中职教育应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变,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
二、 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 正确处理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关系
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明确以培养专业型、技能型人才为导向,满足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的需求。就专业课教学现状来看,为了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适当加强专业课的教学力度是必要的。但是,加强专业课教学并不等于轻视甚至忽视文化课的教学。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文化课与专业课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密切联系、和谐统一的关系。文化课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专业课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有助于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提升,从这个方面来看,中职教育不应仅仅着眼于当前的教学情况,而应当以促进学生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为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价值观的培养。语文、数学、礼仪、书法、体育这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学,通常安排在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学期,学生对学校的感情、对专业的喜爱、对学习的信心都要靠文化课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来确立,学校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文化课的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提高无疑对日后专业课的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二) 认清文化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要改变“重技能、轻文化”的教学现状,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对学生文化课素养价值的认识,正确认识文化基础的价值,不仅关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关系学生未来能否成长为“复合型”人才,从而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文化课重要性的认识,将文化基础课作为专业课学习必备的前提,并优化文化课在中职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的作用,通过文化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个人修养,使文化基础课真正体現其学科价值。
(三) 文化课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加强针对性是摆脱目前文化课教学尴尬状况的重要途径。首先,文化课学科教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想多种方法激发培养学习兴趣,配合学校规章制度相结合督促学习,以切实提高整体素质。其次,在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中要突出和强化实用性,为学生日后生活工作打下基础。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形象性、趣味性、参与性,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认识到改革的紧迫性,努力学习跟上时代要求。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灵活,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传授的知识要浅一点,讲授的步子小一点,模拟教学、模块教学、专题教学、诗意教学等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使用,师生互动,创新求变。学校可多开展以体现个人文化素质、综合能力的课外文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 细化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评价
鉴于职业教育的特点,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水平必将成为教学评价考量的关键指标,专业课程成绩好有利于学生就业安置,也造成了中职教育过度关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将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文化课的学习,加之文化基础课教学缺乏有效的外部、内部教学评价机制,进而导致文化课教师放松了警惕,致使教学过程、内容、质量监督和评价失效。而对于学生来说,由于未建立起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更加造成学生对文化课的轻视。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对文化课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中职教育的长远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探索研究,通过借鉴和汲取先进的教学评价方法,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教学评价监督和督促文化课教学质量的提升。
总之,我们要打破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目前所面临的尴尬局面,需要学校从思想认识、教学改革、课程评价各方面共同努力,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课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余祖光.重建职业教育魅力任重道远[N].天津教育报,2009-05-20.
作者简介:
康淑,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