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体系下创业型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探析
2018-09-15金玲芬
金玲芬
摘 要:在资助体系日益完善的今天,勤工助学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设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让勤工助学体现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作用,帮助困难大学生实现就业创业,真正达到济困与育人双赢的效果。
关键词:资助体系;勤工助学;创业教育;实践育人
国家新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已实施十年,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已日趋完善。这些资助政策给高校学生学习、生活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
一、创业型勤工助学概述
高校校内创业型勤工助学作为一种勤工助学模式,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这是以高校为主体,学校在经济、场地、师资方面给予支持,将经营管理权交由学生自己负责的,以创业实践为主体的一种新型勤工助学模式。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大学生的“双创”教育在全社会各领域已得到了广泛开展,深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一部分本科院校在校内创业型勤工助学工作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与实践。例如:浙江大学结合该校实际,先后建立了求是书报亭、浙大读书网等多个勤工助学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较多高质量的勤工学岗位,培养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还通过新思路、新方式,带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给予经济帮扶,为其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并承担相应的财务和社会风险的创业型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一个新发展方向,是资助贫困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发展性资助的具体显现,真正发挥了育人功能。
二、在学生资助体系下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的可行性
1.从资助育人视角,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据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统计,2007年—2016年十年间,资助金额累计达到10542.26亿元,年资助金额从2007年的416亿增长到2016年的1688.76亿元,增长了3.06倍,年均增幅16.84%。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的“奖、勤、助、免、贷、补”资助体系已日趋完善,保证受助学生覆盖面最大化,为受助学生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确保了“不让一个贫困大学生失学”的目标。但有些学生把资助当成理所当然,部分受助学生没有感恩行为,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违背了国家资助的初衷。创新创业与勤工助学相结合,将勤工助学内容引入创新创业培训课堂中,重视通识教育,建立健全实践教育系统。以勤工助学通识教育为核心,建立创新创业培训科目体系,将创新型勤工助学基本知识引入公共课堂教育中,激发和发掘所有受教育者的创新创业理念,将实践培训与成果孵化引入勤工助学活动之中,在具体项目的实践中扶持勤工助学典型。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结合具体的勤工助学岗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具体来说,以岗位任务为依据确定模块、以实际岗位工作程序为主线,从需求和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规范出发,以合理的、灵活的课程安排,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和创业能力,提升自身人文素质,以专业职业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从社会资助视角,拓展资助育人企业主体
社会力量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发挥着重要作用,体现了全社会缓解社会压力的主要作用,标志着我国公益事业正朝着更加积极的趋势发展,一方面能够直接为贫困学生提供经济扶持;另一方面能够帮助贫困学生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一要加强校外勤工助学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培养;二要通过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方式,丰富资助育人企业主体,预分析资助就是一种好的校企合作育人方式。
从校内招聘情况看,各高职学院提供的岗位还是供不应求。笔者工作的学校,贫困生890余人,其中仅有16.9%的贫困学生获得了学院提供的岗位,而供不应求的现状只解决了少数贫困学生的问题。招聘的岗位大都以劳务型为主,缺乏智力性、管理性勤工助学岗位。高校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在设置校内助学岗位的基础上,積极拓展校外勤工助学岗位,开辟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校外助学实践基地。这样既能保证教学安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开展更加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加了解企业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
3.从德育文化视角,增强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要把勤工助学文化建设作为实现资助育人的着力点,着力培育和打造感恩、自强和励志的勤工助学文化。勤工助学模式要实现功能性转变,即突破传统的模式,将经营管理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主创业水平,以完成造血模式代替输血模式的目标,调动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提高责任意识,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另外,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引入勤工助学的全过程,组织多样化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感恩意识,树立奉献社会的理念。重视榜样的作用,充分发挥典型代表的引导作用,组织各类征文活动,重视对学生行为的培养,通过各类实践活动促进其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将思政教育、创业教育引入勤工助学活动之中,充分发挥勤工助学提升学生素质的职能,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与发展,适应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要求。
三、学生资助体系下创业型勤工助学育人功能的研究意义
在学生资助体系下开展创业型勤工助学活动,构建完善的勤工助学平台,充分发挥扶贫、实践、学习、助学、成长的功能,组织各类创业型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抓住机会,提升其创新理念和能力,为未来就业创业夯实根基。
1.促进勤工助学岗位多样化
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指导下,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勤工助学教育模式,将经营权交给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开展各类创业创新教育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拓宽就业途径,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开展创造型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造性劳动获得报酬,真正实现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2.实现勤工助学育人体系化
可以树立高校勤工助学新的经营理念,开拓创新型勤工助学经营模式,让教育、实践、保障三位一体,让政府、企业及高校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力帮助学生开展创业项目,使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创业创新能力,同时实现创业创新与勤工助学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勤工助学育人体系化,促进高校创业型勤工助学的发展。
3.增强勤工助学育人吸引力
勤工助学与创新创业培训的结合能够实现“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的转变,将经营管理权交给学生,基于创新创业项目强化创新型勤工助学,由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和学生为中心,注重项目体验式开发,强化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其责任意识,促进勤工助学的发展进程,增强勤工助学的吸引力,从而达到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姚圣梅,肖莉.创业勤工助学资助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青年探索,2010(4).
[2]卫艳.基于社会资助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J].青春岁月,2013(16):204-205.
[3]黄传球.德育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德育功能的探析[J].华北水利电大学学报,2017,33(1):118-120.
基金项目: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勤工助学实践育人功能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SGJ17050)。
(责任编辑:庄 源 黄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