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乡之上
2018-09-15编辑罗元廷
编辑_罗元廷
有土地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落叶归根
一位晚年在城市中生活的老人说,希望他死后后人能把他埋葬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山沟里。而为实现这个心愿,纵然在他风烛残年之时,仍旧挣扎着要回去。对他来说,这或许也是对“根”与“土”的依恋的缘故吧。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除了需要心灵、感情的归宿之外,还必须找到一个时空的落脚点。从这个角度来说,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感情积淀的地方无疑是其最好的选择。对于一个一生没有远离故乡的人来说,故土就必然地成为他的最佳选择。中国人自古以来安土重迁,一旦离开故土,就会产生刻骨的思乡之情,一生都无法消散。
街坊邻里
有一句俗话说得好:“远亲不如近邻。”真实地描绘出街坊邻里之间看似普通却复杂微妙的关系。在情感和利益之间的不停转换的过程中,街坊邻里之间在心理距离和物理距离也像相切的圆一样,时而相切,时而分开。街巷之所以给人以人情味,不外是街坊邻里的鸡毛蒜皮和赖以生存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街头巷尾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密切,彼此熟识,互相帮助。邻居间串门拉家常、织毛衣、看电视;相互借用一些日常用具;小孩子们上邻居家蹭饭,一同玩耍;有时出门,把钥匙交给邻居帮着看房子,或者是把小孩托给邻居照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构建了互相了解、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支撑的生活模式。甚至邻里间经营的小商小贩,都成了这关系中的一部分,生意也带着浓浓的人情味。
张三李四
我们儿时有这样那样的理想,但也许年老之时,回过头来看,我们都像父辈那样普普通通。我们用尽了全力,过着这平凡的一生。当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主席对莫言的颁奖词: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我们也许是他人眼里的张三李四,却是自己生命里的主人翁。命运这东西,就是没什么道理可讲。你不知道欢欣、灾厄与传奇,会在你什么岁数时急速降临,然后忽然离去。平凡的一生,绝不是平庸的一生。耐心温和地等待并接受一切——每个人的命运是不同的,别看他人的跑道,你有你自己的生活。他人的黄金时代也许在三十岁来临,你的黄金时代也许在二十岁,也许在七十岁,但是当机会来敲门时,你会告诉自己:我准备好了。
乡土人情
在贯穿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流派中,充满盎然奇趣和田野气息的乡土文学经鲁迅先生开端后,便由于都市化进程和旧时代结束产生的奇妙耦合反应在一批青年作家当中流传开来。田野乡间那些在时代巨变中消失的泥墙黑瓦、瓜田草甸、老人和黄狗都因此以文字的形式得到记录。对于那些后来进城的人们,乡间的生活和记忆就像消逝在风中的气息,若有若无,丝丝连连。时代的变迁总是悠悠然然,身在其中的人也常感到恍惚,脱困致富成了田野话引,就是六十年代的事了。当代的中国社会人口大迁移,乡土文学中的亲情眷恋和融不进、回不去的焦灼就成了时代的横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