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应用

2018-09-14李文静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身份证校验

李文静

摘要: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计算机应用》课程中的实践,培养了学习者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鼓励学习者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以不同策略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同一问题的多面认知与理解,形成创新思维的迁移。在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施信息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6-0166-03

《计算机应用》课程是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程学习,师范生提升自身信息素养,将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形成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1]。当前,课程普遍采用集中式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创设情境,通过一系列信息充分、需求明确的问题引导教学,忽视了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造成了重教法轻学法的现状,学习者创新性学习、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受到了限制。

1信息问题解决模式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是一种已经得到普遍应用的网络主题探究模式,用来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它是美国迈克·艾森堡(Mike Eisenberg)和鲍勃·伯克维茨(Bob Berkowitz)两位学者首先提出的[2]。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锻炼了学习者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网络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对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分析框架,包括6个步骤12个阶段[3],如表1所示:

2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教学设计

为培养师范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师院校在《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开展了信息问题解决模式的探索。根据信息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设计理论,教师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

2.1科学选题,合理设问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教学中课题的选取要有开放性、探索性、启发性,利于培养学习者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多种问题解决方案。任务的设置要与学科专业相结合,将学科知识与实践体验性知识、课堂与课外、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创设能激发学习热情的情境。设置的系列问题要具体,让学习者明确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习者在情境中开展主动探索。

2.2搜集资料,获取信息

为了研究的顺利展开,教师要向学习者提供丰富的相关的资料。学习者根据制定的问题解决策略,确定所需信息资源的范围。依据资源的可获得性、便利程度,确定信息搜索的优先级别,绘制资源的搜索路径。在收集信息过程中,学习者要掌握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方法,能有效搜索资源并下载使用,对于获取的信息,要根据可信度、准确度、权威性进行甄别利用。

2.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解决任务

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既有学习者的独立探索,也有小组的合作研究,教师要在此过程中掌握学习者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及时的帮助、指导。在小组合作研究过程中,组内成员相互协作、讨论、交流,激发同伴学习兴趣,共享集体智慧,促进共同提高。

2.4评价反思,迁移应用

研究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信息。评价要从多方进行,既有教师对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及研究表现的评价,也有小组间对研究方法、展示的研究成果的互评,更有学习者对自己对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学习积累经验。

3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的教学实践

在进行Excel函数应用教学时,联系学习者的生活实践体验,结合未来工作需要,教师设计了校验身份证号码这一任务进行教学。下面就以Excel函数应用一课为例,介绍信息问题解决模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3.1 任务定义

根据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及工作应用需要,教师结合Excel函数应用一课进行教学设计:学校建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身份证号是重要的信息,关系到学生学籍管理、证件办理等等重要事项。通常,学校会收集学生身份证复印件,请专人录入信息,但录入的过程中难免有失误。针对此问题,教师向学习者提出任务:对学生信息表中录入的身份证号进行校验纠纠错。

教师引导学习者思考、讨论:校验身份证信息,有哪些方法?有没有省时省力的好办法?身份证号的编码规则是什么,各位数字有什么含义?要求学习者完成信息校验任务,并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

学习者对任务进行解读、分析,结合自身经验,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提出多种问题解决方案:

3.2 信息搜索策略

根据制定的问题解决方案,学习者明确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资源范围,包括语音软件、图片软件、身份证编码规则,身份证校验公式,教师带领学习者绘制资源的搜索路径,根据资源的可获得性、便利程度,确定信息搜索的优先级别为网络、图书馆、教师。

3.3获取信息(定位和搜索)

信息获取是学习者使用信息技术的重要环节,根据绘制的信息搜索路径,使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资源。结合学习者的使用体验,经过小组讨论,确定使用以下大眾熟知的、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语音、图片软件达成任务。如表3所示。

3.4 运用信息

运用信息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要求学习者阅读信息,摘要信息,运用信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学习者根据选定的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探索实践,既可使用软件完成身份证信息校验,也可运用身份证校验公式来进行信息校验。在使用公式校验时发现,下载的公式不能直接对学籍表中的身份证号校验。经过组内成员的研究探讨发现,这是由于数据表格结构差异所致。调试校验公式,需要学习者将搜索的身份证校验规则、校验位算法等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再结合已掌握的函数知识,分析身份证校验公式的结构,判断函数各参数含义,了解算法实现路径,最后调整参数,进行公式调试,完成信息验证。

在使用公式校验信息时,学习者通过实践发现问题,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探究校验算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完成函数知识的自我构建,形成创新思维的迁移。

3.5 整合信息(综合)

整合信息是信息问题解决模式的可见部分。学习者根据制定的问题解决策略,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组织、整理,描述研究过程,将研究成果加以呈现。成果的展示方式鼓励多样化,如研究报告、演示文稿、网页等等。下表就是学习者提交的研究过程报告。

3.6 评价

研究任务完成后,最后就是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信息。评价要从多方进行,既有教师对学习者的研究结果及研究表现的评价,也有学习小组对研究方法、展示的研究成果的互评,更有学习者对自己对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经验,为今后的研究学习积累经验。

自我评价中要注重引导学习者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反思评价表:

信息问题解决模式于《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应用,着力培养了学习者的信息获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了学习者独立探索的勇气与自信心、团队合作精神,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及灵活的思维创新意识,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化为个人信息素养,为个人的终生学习、创新性学习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宏志,韩冬.问题解决模式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14(11):199-201.

[2][3]张利荣. 大学研究性学习理念及其实现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4]赵志升,李静,罗德林.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及其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06(32):138-139.

[5]冯旭静,裘国永.Big6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47-49+67.

[6]徐艳芳.强化信息素养教育加速创新人才培养[J].现代情报,2006(7):192-194.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身份证校验
辣椒也有身份证
趣说古人的“身份证”
炉温均匀性校验在铸锻企业的应用
诠释CFC精髓的大数据时代医学案例
关于应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有关问题研究
大型电动机高阻抗差动保护稳定校验研究
基于加窗插值FFT的PMU校验方法
锅炉安全阀在线校验不确定度评定
身份证里的“X”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