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2018-09-14李莎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程应用

李莎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QQ、微信、微博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微课程短小精良,能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于一个知识点,因此传统的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被打破,学习者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使学习随时随地发生。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人才信息技术能力的主要学科,因此,探索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应用有积极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微课程;信息技术课程;应用

中图分类號: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8)16-0161-03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LI Sha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Q, WeChat, micro-blog and so on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heir habits and ways of learning have also changed. Micro cour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apper" let learners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focused on a point of knowledge, so the traditional by learning the limitation of time and space is broken, learners can use of spare time to learn and make learning occur anywhere and anytime.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the main subject of training the ability of tal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icro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Key words: Micro cour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pplication

微课程以其“短小精良”的特点让学习者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于一个知识点,打破了传统的受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促使泛在学习的发生。同时,当今时代对人才选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力也愈来愈强,为适应当代人才培养所需,信息素养、信息处理能力也已成为未来学习与工作的基本技能。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本论文选择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重点,研究在基础教育中引入微课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优化研究。

1 研究基础

1.1 微课程的科学内涵解析

微课程(Micro course)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全过程,围绕具体某一学科的某一知识点或者是根据某一具体的教学内容而开展的一系列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2]。微课程本身也是一个包括了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完整的教学设计。

1.2 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相比于传统课程有如下特点:

(1)教学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一般只涉及学科内容中的某个小环节,抑或是某个具体的知识点,不同于以往的课程,45分钟的内容包含多个知识点,学习的内容系统、连贯,而微课程的内容是碎片化的[1]。

(2)教学时间较短,一般在5-10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20min。微课程的学习占用时间不长,针对性强,可以为学习者节省时间,而且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学习内容较少,缓解了学习者的压力。

(3)减少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主学习为主,可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减少了学习工具、地点的限制,下载保存后可在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习泛在化,让学习无时不在,无所不联。

1.3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差异等原因的影响,学生之间信息素养存在差异,同一个课堂,可以看到部分学生能够快速熟练所学,对于各种新软件的学习能力很强,只需稍加指导,就能快速熟悉,甚至加以创新;同样,也有学生在机房只会常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对于新软件的学习,不愿主动尝试。对于此类情况,教师不得不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或者一对一地指导,如此,造成了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失衡的局面。

(2)学生的自主探究很难落到实处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瞬息万变,而教材却没有及时更新,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便多了很多随意性。教师有可能根据教材循规蹈矩的讲授,也可根据新技术结合教材进行教学。同时,较多教师对信息技术课程缺乏重视,虽然倡导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但在现实中真正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的自主实践时间较少,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

(3)强调操作技能训练,疏忽其他思维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偏向于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虽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此以外,学生的艺术性思维培养也没有得到太多的关注,不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引导和培养。所以,利用微课程短小精良的特点来解决这类问题,革新传统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多项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 微课程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

2.1 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1)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基于初中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厌学等问题出发,利用微课程时间短、内容精等优点来解决。在机房进行实验课教学时,教师上课时总会面临学生喧哗、互传作业等纪律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将微课程的方法应用到课堂管理中,将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再将这若干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点线结合;以分组的方法,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促进小组协助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协作中激发积极性。

(2)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价值

在当代信息全球化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具有了越发重要的意义,首先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必然要求较高的信息素养;其次,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为避免被迷惑,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不落后于时代。但信息技术学科容易被忽略,不论是学校的应试测验还是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语数外相比,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课时少、知识点分散不系统。而这一弊端恰好可以利用微课程的特点加以解决,所以,找到这二者之间的整合点,根据两者的各自特点,实现有机结合,革新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突出学科重要性,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科地位和教学价值。

(3)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课程更富于趣味性

就信息技术这一课程而言,可以将知识点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论性的知识;另一类是实验类的知识。对于单调乏味的概念性知识来说,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以将外在的书本知识内化为自身技能。微课程特点在于“微”,可以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将疑难知识点描述清楚,易于学生接受,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微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课前预习,观看录制的课程视频,提前熟悉相关知识点,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2 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过程分析

过程如下图所示:

优点:针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开展教学,减轻了教师与学生的压力,学生易于接受,乐于主动学习,同时当堂演示和操作也促进了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此外,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录制的视频,巩固所学,还能将视频资源共享到网络,供其他学习者参考。

2.3 基于微课程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机整合方式

(1)让学生自主操作,在体验中养成获取知识的能力

体验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开拓新思路,培养其获取知识的能力。比如,在上课介绍网络设备时,可以先准备几根网线,让学生观察网线的横截面,之后请学生简单描述网络内部结构,稍加启发,思考网线内部几种颜色的线的不同作用。学习交换机时,教学中可以展现交换机实物,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教学生绘制网络拓扑图时,教师可以提供某个教室网络设备的连接方式的图片,启发学生试图画出拓扑结构图,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自主观察、作图,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养成亲身体验,勤思勤练的好习惯。

(2)加强教学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打造高效课堂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时,应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力,制定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阐明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演示文稿”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事先设定好一个主题,再将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PPT,使其生动形象。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各个小组互相协调,有的负责图文编排,有的负责插入视、音频,还有的负责设置超链接和动画按钮等,使其更加的连贯。在这个PPT的设计和制作的过程中,各小组之间互相协调,互相探究,体验合作的乐趣。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思考、协作,并对学生的成果加以评价。

(3)微课程和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机整合也需要一个合适的评价机制

在开展微课程教学之前,不管采取何种方法,都需要考虑教学目标能否达到,因此,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不断地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合教学[5]。比如教授建立网站,每一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个人小网站,从构想到设计,再从收集资料到画面编排,并将最后成果应用于建造班级网站。同时,协助学生掌握色彩搭配、框架建立、表格排版等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网站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最后,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网站关注度更高,根据学生的想法进一步完善,学生之间互相试用,根据评价标准加以修正,互相借鉴。

3 微课程应用过程中的改进措施

(1)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突出实用性

微课程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逐渐被广大教师认可,除了讲解,还可配有动画、字幕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但是,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反之,只注重学习内容而只是将录制视频分享给学生也未完成微课程的教学。教学者应将教学内容以一种易于学生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结合微课程的优点和多种形式,完善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2)为课堂教学服务,强调实效性

不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微课程都能被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一环,课前与课后多半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教师要应合理设计,根据学习者特征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不仅要在录制视频时将教学内容有区分地呈现,也需对视频做一些后期编辑,如添加一些字幕解释等,加深学生的理解。

(3)促进学科发展,重视整体性

微课程短小精悍,但也有学习时间碎片化、知识点之间的孤立性及学习内容的不连贯等缺点,这些问题关系到微课程能否顺利地开展[3]。所以,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微课程的优点,完善教学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将知识相互联系,实现知识的融合创新。

4 结语

微课程的应用,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法,使其更加灵活多变,不仅是信息技术课程,也给其他课程带来启发,给学习者带来很大影响,启示学习者提高自我探究、自我约束、自我学习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效地利用微课程 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術教育,2013(4):10-12.

[2] 管丽红.微课与慕课[J].科学大观园.2014(2).

[3] 孙慧霞.微课程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5).

[4] 寻素华.浅析微课程开发在校内外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9).

[5] 李巧芳,杨文美.我国微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0).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课程微课程应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如何将教改精神与创新信息教学融合在高中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