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环境下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8-09-14卢敏程爱景罗悦
卢敏 程爱景 罗悦
摘要:该文从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其基本素质出发,以传统教学模式下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为切入点,探讨“互联网+”环境下医学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同行教育者、实践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39(2018)16-0104-02
医学信息工程是一门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兴学科,主要培养具有医学、药学专业知识、现代管理学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人才。医疗卫生信息化发展迫切需要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但囿于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探索阶段,人才培养相对滞后,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严重制约着医疗信息化深层次发展。
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6月,教育部举办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便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系列政策及行动表明,“互联网+”环境使传统教育发生了颠覆式变革,以互联网、移动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教育变革正悄然上演。新环境对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必须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和时代需求。
1 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论述国内没有形成统一的论述,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林崇德等人在经过长达25年的研究发现,创新型人才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创造性思维加创造性人格,创新型人才在思维方面有以下几个特点:创造性活动新颖、独特且有意义;创造带有突然性;创造性是思维与想象的融合,是分析思维与直觉思维的统一,是发散思维与辐合思维的统一;创新型人才在人格方面表现出以下共同特征:健康的情感,顽强的性格,坚强的意志,合理的个性倾向以及良好的创新习惯。[1]任飏等人认为:创新型人才是指在具备一般人才基本素养的基础上,具有发现问题、发挥自身优势的能力,并能在实践中综合利用、不断超越,从而解决问题取得创新成果的人。[2]综上,笔者认为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应具备以下基本素质:
1)拥有扎实的医学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任何实践都是建立在理论知识之上的实践。只有具备丰富的医学信息理论知识,才能深刻认识医学信息,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具备扎实的医学信息基本技能,才能在发现问题时提出解决方案,尝试解决办法,才能在不断探索过程中尝试创新,为医学信息的不断发展提供前进的动力。
2)拥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是开展创新性活动的前提,是决定创新能力的精神力量。创新思维是用独特、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常采用突破常规、超常规甚至反常规的方法、视角去思考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3]创新能力是创新性活动开展的核心要素,只有创新能力能将思想层面的创新落实到实践上,实现创新活动的最终目的,此三者是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能力,任何创新性活动都是在他们的基础之上开展的。
3)拥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一位合格的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除了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理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外,还应该有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对自我和社会有客观理性的认识,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与目标,勇于探索、不畏艰难,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新工作中。
2 医学信息工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医学信息工程肩负着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医学、药学深度融合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适应社会又能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由于我国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适当的总结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有利于促进专业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信息工程传统教學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刻板,教学模式单一[4]
许多开设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是以医药学基础理论、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为主,辅以现代管理学基础理论、为数不多的医学信息相关理论课程。课程设置成V字型特征,呈现2条腿走路的形态,信息技术相关理论与医药学相关知识结合不紧密,造成教学内容刻板,学生难以将两个学科有机融合到一起。与此同时,专业课程教师通常侧重于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式授课方式,以便在有限的学时里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理论知识,殊不知单一的教学模式常常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反而达不到目的。
2)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薄弱,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从小学、初高中到大学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考试,掌握书本知识成了学生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即便国家不断强调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仍然难以改变以书本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核心的现象,学生的理论水平与动手能力严重脱节,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极具缺乏。医学信息工程作为一门强调工程应用和实践操作的学科,对动手能力、创新意识拥有极高要求,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人才培养现实之间差距甚远。
3)与社会脱节,缺乏与社会资源的有机结合
医学信息工程着力培养社会急需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医院信息部门管理与维护、医疗软硬件开发、医疗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工作。这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有效对接,需要到医院、企业进行相关学习与实践,而很多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闭门造车,缺乏与企业、医院的合作沟通,或者仅提供短时间的学生校外实习机会,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节,难以认识当前社会现实与需求。
3 “互联网+”环境下医学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构
1)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符合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倾斜,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終向社会输出,人才培养的质量归根到底是社会决定。因此,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改变传统以知识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向,结合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特点,强调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系统管理与维护能力、系统数据处理能力、软硬件开发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建立一套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2)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传统教学相比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途径都发生了改变。在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转变思想,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将重知识与技能变为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接受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学习,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具体来讲,医学信息工程可采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前沿讲座,鼓励学生参与模拟项目或教师科研项目,将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方向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引入阶段性能力测评。
3)积极开展校企院合作,努力吸收社会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让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市场需求,熟悉医药软件公司软硬件开发流程,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医院沟通协商,达成相关协议,充分发挥社会资源的优势,开展联合办学。根据,广东医学院[5]和辽宁中医药大学[6]几年来的联合办学经验证明,通过与企业、医院联合办学,强化实践环节,采取项目进校园,学生进公司,实习就业一体化等措施,是培养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人才的有效途径。如此双赢的举措,需要学校的有力监督,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和医院的高尚情操。
4)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加强评价制度改革
评价机制是导向,虽然国内近几年对形成性评价的呼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意识到教学评价改革的重要性,但由于形成性评价搜集资料过程繁琐,对资料的分析、整理需要大量的精力,导致形成性评价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要培养创新型医学信息工程高级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分数论成绩的现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勤于探索、努力创新,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全面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 结语
“互联网+”为医学信息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提供了机遇与思路,医学高校怎样协调新形势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怎样切实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学校质的飞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罗良.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2] 任飏,陈安.论创新型人才及其行为特征[J].教育研究,2017(1).
[3] 创新思维.百度百科[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B%E6%96%B0%E6%80%9D%E7%BB%B4/470205?fr=aladdin#reference-[1]-24749-wrap.
[4] 黎文,敖文娟.“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考[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
[5] 夏峰,向函,赵云,等.应用型医学信息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4).
[6] 孙艳秋,燕燕,王甜宇.中医药院校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J].现代计算机.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