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生物防控技术探析
2018-09-14田代福
田代福
摘 要 水稻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保证水稻产量不仅关系到农户的经济收益,而且也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和滥用农药等因素的影响,水稻病虫害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由于病虫害耐药性增强,传统化学药剂防治效果降低,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生物防控是通过放养病虫害天敌、选用抗性作物品种和改善耕作环境等方式,达到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由于防控效果好、不产生污染,符合当前“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22
1 地理、气候环境对水稻病虫害防治的影响
水稻病虫害防治是一项综合性和艰巨性的工作,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分布广泛,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存在很大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稻区所采用的病虫害防治对策也要因地制宜[1]。例如,纹枯病作为水稻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我国南方稻区通常在苗期发病,而北方地区由于气温、湿度都略低于南方,因此纹枯病多发于水稻抽穗期。针对这一现象,农民在开展水稻纹枯病防治时,需要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和以往发病规律,提前做好纹枯病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害的影响[2]。此外,气候环境也会对害虫的繁殖、滋生产生直接影响,只有掌握害虫发生规律,才能在集中爆发前采取控制对策。因此,在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时,必须考虑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影响。
2 新世纪水稻病虫害重发原因及时间
2.1 稻纵卷叶螟
自2005年后,国内稻区稻纵卷叶螟呈现出发蛾期长、繁殖能力强、产卵量高等特点,其中2005年、2008年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最为严重。总结其原因,一方面与该年份气候异常、秋季持续高温有直接关系,为稻纵卷叶螟的繁殖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我国南方部分稻区的稻纵卷叶螟可繁殖到第5代,由于害虫数量增多,从而对水稻造成了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当地农户没有及时更换防治药物,还是使用常规的毒死蜱、杀虫单等农药,由于部分稻纵卷叶螟已经具备较强的耐药性,也导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2.2 灰飞虱
2010年是近年来灰飞虱虫量最高、波及范围最广,同时也是水稻损失较为严重的年份之一。导致灰飞虱在该年份高发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1)2009年水稻种植后期的防治效果不理想,导致稻田中残留较多的灰飞虱虫卵,加上该年为“暖冬”,导致次年灰飞虱虫量较高;2)2010年开春气温回升较快,且整个春季气候比较干燥,降水量为5年来最低,这也为灰飞虱的爆发创造了一定的环境;3)部分稻区采用稻套麦田的耕作方式,导致水稻收割后大量的灰飞虱虫卵在麦田中顺利越冬,翌年大规模爆发。
2.3 稻瘟病
稻瘟病作为水稻种植中的常见病,近年来各地区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2014年是近20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像江苏、安徽等发病较为严重的省份,因稻瘟病造成的减产量高达300万t。分析这次稻瘟病的原因,一方面与部分省份所用水稻品种有关,例如没有选择抗性较强的杂交品种,对稻瘟病的抵抗能力较差;另一方面是气候条件为稻瘟病传播提供了条件,2014年6—9月份华南地区普遍发生持续性阴雨天气,由于光照少、稻田积水严重,为稻瘟病的发病创造了机会。此外,由于天气状况较差,即便是喷洒农药,大部分农药也会随雨水流失掉,因此防治效果不理想。
3 水稻主要病虫害生物防控措施
3.1 稻纵卷叶螟
通过分析稻纵卷叶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生物防控措施。1)在稻田内放养稻纵卷叶螟的天敌,如绒茧蜂、赤眼蜂等。其中绒茧蜂主要以低龄稻纵卷叶螟幼虫为食,赤眼蜂主要以稻纵卷叶螟的成虫为食。农民在掌握本地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后,可以在发生初期放养一定量的绒茧蜂,起到控制虫害扩散的生物防治效果;如果虫害较为严重,则放养赤眼蜂,降低水稻种植损失。2)以菌治虫。利用稻纵卷叶螟不耐菌的特性,可以采用兑水喷雾的方式,将杀冥杆菌、青虫菌等细菌农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到清水中,进行稻田喷雾,也可以起到显著的防治效果。
3.2 灰飛虱
灰飞虱的天敌较多,因此优先考虑使用放养天敌的方法进行防控。针对灰飞虱不同生长期,放养天敌的种类也需要进行管理,例如针对灰飞虱若虫的防治,可以在稻田放养瓢虫、蜘蛛等,可以有效减少若虫数量;在灰飞虱成虫或产卵阶段,可以放养寄生蜂,能够降低灰飞虱虫卵的存活率,起到防治效果。除了放养天敌外,还可以在水稻种植前优选品种,并且在种植过程中注意加强田间管理,消除灰飞虱生长和繁殖条件。
3.3 稻瘟病
针对稻瘟病,常用的生物防控措施有两种。1)进行大田处理,例如做好稻田周边的灌溉、排水基础设施建设,保证水稻整个生长期水分适宜;同时还要补足基肥,使用熟化的农家肥,在提高土壤肥力的前提下,也能消除稻瘟病的发生条件;后期可以根据水稻长势情况,适当施加一些氮肥,可以提高水稻抗病能力。2)进行种子预处理,可以用稻瘟康800倍稀释液制成温汤,浸泡水稻种子,可以提高种子抗稻瘟病能力。
4 防控建议
4.1 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以为开展生物防控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效果不理想,而生物防治由于见效慢,因此更加需要通过成熟的理论研究,对生物防控技术的具体操作、预期结果进行预测,以确保生物防控能够真正取得实效。另外,通过开展理论研究,还能够集中近年来各地区在生物防控上取得的成功经验,这对于确保水稻产量质量也有很好的效果。
4.2 重视应用研究
目前,田间应用研究在我国相当薄弱,自21世纪以来国内多地水稻病虫害的重发均与田间应用研究薄弱有关,例如2004年不知道吡虫啉对灰飞虱的田间应用效果,2014年不知道对穗颈瘟病高效药剂品种有哪些,田间试验数据严重匮乏,对于有些农药品种,田间试验是正确评价的唯一途径,如三环唑对穗颈稻瘟病的效果。病虫害暴发都直接或间接与推广应用的农药品种有很大关系,其药剂的应用技术很关键,灰飞虱、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的暴发危害与稻瘟病的暴发成灾都无一例外。加强田间应用研究十分迫切,包括目标病虫对不同农药品种的抗性、不同水稻品种对病原菌的免疫力等都值得持续研究。
4.3 开展农药增效减量试验
在增加助剂的基础上每667 m2减少农药用量20%的水稻病虫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没有明显差异。而每667 m2减少农药用量30%的防治效果与全额用量的差异明显。在保证防效的前提下,每667 m2每次能够节约20%的药本,每年节约农民农药投入50元左右。开展水稻病虫害农药减量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和粮食优质、安全、高效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由于病虫害多发,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与质量,损害了农户的经济利益。传统的化学防治不仅效果不明显,而且容易增强病虫的耐药性,甚至会产生环境污染。生物防控符合当前的绿色农业理念,通过采用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以取得良好的病虫害治理成效,具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董建萍,杨坚,李永明,等.陇川县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集成及推广成效[J].现代农业科技,2013(17):184-185.
[2] 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J].中国植保导刊,2017,31(5):17-2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