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地草莓白粉病的药剂防治试验

2018-09-14陈英蒋玉枝

南方农业·下旬 2018年5期
关键词:白粉病药剂草莓

陈英 蒋玉枝

摘 要 草莓果实多汁、甜酸适度、芳香浓郁、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水果皇后”之称,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因多年连续栽种导致白粉病害不断发展,给农民收益带来巨大损失,其损失产量达50%~80%,严重制约草莓的经济价值与产量。而保护地内通风不足、光照不強、温度过高和湿度过大等一系列因素更适宜草莓白粉病的产生和传播,受灾情况极为严重。再加上多年使用单一药剂防治,使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因此生产上急需新的防治药剂。经过多年的田间药剂防治试验证明:在白粉病发病初期,施以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4%朵麦可水乳剂以及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等低毒、高效的杀菌剂,不但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安全性好,能在生产中使用。

关键词 草莓;白粉病;药剂;试验

中图分类号:S436.68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8.15.011

白粉病是草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逐年加重,特别是保护地中更加严重。所以,选出安全、有效的杀菌剂且配合安全合理的药用技术,已是保护地草莓生产的迫切需求。基于此,就保护地草莓白粉病药剂防治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白粉病为害症状和防治

草莓白粉病主要为害花托、叶片、果实、等草莓器官。在其受害部位,会覆盖一层白色的粉末状物。而在叶片发病的初期,背部会长出一层白色菌丝状层,随着白粉病病情加深,叶子边缘会渐渐向上卷起,导致叶片正面呈现红褐色斑状病变。而果实在受害前期,幼果难以长大并出现干枯症状,病发后期会导致其失去光泽且发生硬化,会严重影响草莓的口感和品质[1]。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应用农业防治,安全使用药剂防治。1)应从选择品种着手,如红颊、甘王、甜查利和越丽等都是抗白粉病的品种。2)种植过程中要注意控制保护地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阴天要通风,雨后要及时排水、通风换气。3)做好清园工作,及时摘除老叶、病残叶、病梗和病果,集中带到室外深埋或烧掉,消灭菌源,避免残留病菌再次侵染。4)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合理密植。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比例药剂

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效用成分:氟菌唑,Japan曹达株式会社产)、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效用成分:多氧霉素,Japan科研制药株式会社产)、4%朵麦可水乳剂(效用成分:四氟醚唑,Italy赛格公司产)、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产)、12%腈菌唑乳油(江苏宜兴市生物化工厂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生产)和40%福星乳油(效用成分:氟硅唑,杜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2.2 试验方式

小区试验于大棚草莓园内,试验的草莓品种是章姬。试验前要先备清水,然后用以朵麦可1 500倍液、福星8 000倍液、甲基硫菌灵1 000倍液、宝丽安700倍液、特富灵2 000倍液、三唑酮1 500倍液以及腈菌唑2 000倍液对照处理,进行3次重复试验且随机区组列出,小区面积6 m2,每一小区种80株草莓。为了避免施药时不同的药剂互相影响,小区之间用塑料膜相互隔开。大棚白天温度一般控制在25~28 ℃,晚上控制在7 ℃左右为宜。初花期,温度保持在25 ℃,成花期控制在23 ℃左右。在12月1日开始见草莓出现白粉病时进行第1次用药,后面每隔

7 d用1次药,共用药4次。按照每 667 m2施60 kg的药液量,用喷雾剂对各小区草莓叶正反面、花、果进行喷雾。

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2.3.1 病情调查情况

每个小区定20株,分开于第2次、第3次药用之后7 d与第4次药用后10 d进行调查,记录每一株的总结果数量、病叶数、病果数以及总叶数,对病叶的情况进行等级分级:病斑占整个叶面积的3/4以上,为4级;病斑占整叶面积的1/2~3/4,为3级;病斑占整叶面积的1/4~1/2,为2级;病斑占整叶面积的1/4以下,为1级;叶上没有病斑,为0级。

2.3.2 生长情况调查

喷药3 d后观察药害情况。在第3次与第4次药用后7 d,每小区10株,各调查1次株高(株高从最高叶到根颈处计量高度)、倒4叶叶柄长度、植株展开以及中心小叶宽与长。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种药剂的防病效果

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表1):当草莓白粉病初期发病时,试验的各种药剂都有不错的效用,随着施药剂次数的增多,对白粉病抑制明显,效用也相应提升;而这些药剂中,特富灵、朵麦可与腈菌唑的抑制白粉病效果较为突出,最后一次的防效效果都达到了80%以上。通过方差分析后,各个效用与对照相比都达到0.01显著水平,朵麦可等前6种药剂之间的效果差异不明显,但和甲基硫菌灵相比较差距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2]。其药效病情情况与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叶数×9)]×100

防治效果(%)=[(药前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后处理区病情指数)/(药后对照区病情指数×药前处理区病情指数)]×100

3.2 不同药剂对草莓生长的影响

在施以不同药剂3 d后进行观察,各个小区都没有发现明显的白粉病药害症状,但后来分别在第3次、第4次施以药剂之后7 d的草莓植株性状调查结果显示出,三唑酮、腈菌唑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表现出矮化的性状,倒4叶叶柄变得短小、中心小叶也变小,植株展开度变小,控制效应期为三四片叶子。而其余药剂对草莓生长的影响相对较小。

4 小结与讨论

经测试,宝丽安、朵麦可和特富灵等药剂在白粉病发生初期施用,在连续施药3~4次后,能比较有效地抑制白粉病,因此建议在生产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推广使用。虽然三唑酮与腈菌唑也有不错的效用,但会明显抑制草莓生长,建议适当控制利用,适当施用赤霉素能减少其对植株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白粉病产生周期长,为害严重,所以需要多次用药才能进行控制,并且要选择2~3种药剂轮换施用,减少产生抗药性的可能性,提高药剂防病效用[3]。

针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还应注重生态防治、农业防治等互相结合,进行综合预防措施。不能仅依靠药剂,可引入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淘汰感病品种,科学育苗,培养无病壮秧等,切断白粉病传播途径,进而保证草莓的稳定、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 王振学.保护地草莓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防控技术[J]农业知识,2015(11):53-54.

[2] 王英姿,吴桂本.保护地草莓常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J]烟台果树,2001(3):8-10.

[3] 李军见,王艳丽,杜清荣.设施草莓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J].陕西农业科学,2015,61(11):42-43.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白粉病药剂草莓
防治美国白蛾的药剂试验分析
西药药剂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临床应用疗效观察
无题
甜瓜白粉病抗性基因遗传及候选基因定位
不同化学药剂与喷药时期对春蚕豆赤斑病大田预防的效果
草莓
变叶木新病害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
黄瓜为什么易感白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