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视点探寻初中语文经典小说艺术张力

2018-09-14浦瑞珍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孔乙己赏析小说

浦瑞珍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小说类课文,虽然几经修订,但一直被选用,这说明经典小说的魅力不仅体现在小说的艺术价值上,在思想教育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在设计经典小说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注意发动学生做好课前信息搜集储备工作,利用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优化阅读引导方式,展开深度阅读赏析活动,促使学生在多重阅读体验中形成理性认知。

一、注重信息整合,创设适宜学习情境

经典小说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是小说学习不可或缺的信息资源,教师发动学生做好信息储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1.布置预习任务

经典小说之所以经典,因素众多,教师要做好充分的教材研究,为教学设计提供有力信息支持,学生也要做好课前预习,熟悉小说诞生背景,了解作者情感走向,为顺利接触小说本质做准备。教师要有前瞻意识,给学生布置适量的预习任务,促使学生在预习操作中完成相关信息的搜集整合。教师布置预习内容要具体,预习目标要明确,这样才能为课堂教学带来强力支撑。

鲁迅小说大多寓意深刻,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准备,课堂教学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如学习《孔乙己》一文时,教师课前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搜集封建社会科举制相关信息,理清科举操作基本程式,认清科举制度的弊端。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小说写作背景,关注小说中社会环境的描写。孔乙己是小说主人公,所到之处都是关注焦点,研讨世人是如何对待孔乙己的。课堂伊始,教师让学生展示课前预习情况,学生大多能圆满完成任务。有学生结合《范进中举》这篇课文进行展示,在讨论孔乙己形象时,学生给出更为客观的评价: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这个人物形象值得同情,其性格上的缺陷也需要批判。正如鲁迅所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教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通过先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息支持。

2.启动学习思维

启动学生主动学习思维的方式有很多,教师需要精心筛选,调整教法,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顺利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布置思考问题、生动讲解、故事引导、实地观察、信息展示等,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契机。特别是多媒体展示,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的感知机会,图片、视频、动画、文字等信息具有较强的生动性、直观感,对学生形成的感官刺激也更为突出。

《变色龙》情节起伏大,可读性强,学生早早就进行了预习,这也为课堂教学创设了有利条件。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变色龙”的漫画,学生学习兴趣瞬间被激活。教师让学生现场表演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善变性格,因为课前有充分准备,学生表演得很精彩,其他学生观看得也特别有兴趣。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教师发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展开质疑活动。教师将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整合优化,形成了问题集锦,并放到班级中让学生自主讨论。学生依照教师安排,很顺利地完成了阅读学习任务。

二、强化多元阅读,体悟小说艺术张力

小说教学有其自身规律,教师在阅读教法方面需要具有创新意识,时代不同,学生的认知也不同,适时调整阅读策略。

1.倡导个性阅读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行为,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的阅读基础以及阅读兴趣,这样可以通过教法调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阅读学习环境。有些学生喜欢静默阅读,有些学生则热衷合作阅读,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阅读意愿为学生设计不同的阅读方案,利用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阅读学习训练。为提升阅读效率,教师还要合理设置评价方式,确保学生阅读学习的效果。

《范进中举》与《孔乙己》有相似的时代背景,都是鞭挞封建科举制度的小说。孔乙己和范进的命运截然不同,但其被摧残的经历是何等的相像。教师可发动学生展开对比阅读,从人物性格、思想、追求以及作者描写语言等方面展开对比,理清人物塑造脉络,把控小说深刻主题。有学生说:孔乙己一辈子没有中举,最后落魄而死,范进最终中举了,但乐极生悲,虽然疯了一阵子,但其命运的坎坷性是掩饰不了的,这两个人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通过阅读学习,学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有了更多了解,也从一个侧面了解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这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设计,学生从多重信息整合中形成的学习认知自然是非常丰满的。

2.优化阅读引导

新课改之后,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深入人心,在经典小说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引导时,不仅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习惯,还要迎合学生的阅读心理,为其创设更为丰富的阅读活动。课堂演绎、诵读经典、课堂辩论、小组合作、读写训练、阅读反思等,都属于阅读教学可以利用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切实的阅读体验。

《在烈日和暴雨下》节选自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但其情节是比较完整的,主人公祥子的遭遇具有时代特性。教师在阅读引导时,为学生准备了一系列悬疑问题:文中哪些地方是描写祥子的?这些描写表明了什么?文中是如何描写环境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文本有哪些景物描写,能否找出其中经典文段进行赏析?问题抛出之后,学生快速行动起来,展开了自主阅读和讨论,虽然认知存在差异性,但学生阅读体验是比较丰富的。有学生认为:祥子的遭遇是正常的,在病态的社会,根本没有底层人民的生活空间,遭受天灾人祸是必然结果。也有学生说:小说中的经典描写众多,特别是暴晒一段,形容天气的热,使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让人感觉特别精彩。教师给出思考问题,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形成个性化学习认知。

三、展开经典赏析,构建小说认知体系

经典赏析需要经典设计,初中生赏析能力普遍较低,教师要在赏析形式上有创新意识,为学生提供适宜思维发动点,以提升经典赏析的效度。

1.丰富鉴赏形式

经典小说中包含大量经典片段,这些片段各有所长,有些是语用经典,有些属于情感阐述经典,有些则是结构呈现经典,无论是什么样的经典,都需要我们认真来面对。在经典赏析时,教师需要关注形式的灵动性,让学生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获得不同的鉴赏体验。信息展示、情境再现、情节展示、情感解读、寓意解析、语言运用、仿写应用等,都属于鉴赏形式,教师不仅要做好选择,还要引导学生从鉴赏学习中攫取更多营养。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小说,其场面描写非常成功,教师发动学生对“返航偷豆”一段展开赏析,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哑剧形式进行现场演绎。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纷纷献计献策,参与到小组集体学习之中。课堂演绎开始,学生分別饰演不同角色,虽然表情有些不搭调,但基本动作还是不错的。课内笑声不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成功点燃。以表演的形式进行的鉴赏活动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2.延伸训练维度

设计小说教学训练时,教师要有拓展迁移意识,从经典小说开始,联系更多经典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视野。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学生获取经典小说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一定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在具体阅读中感知经典,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有重要现实意义。由于应试压力的存在,初中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被大幅度压缩,教师要注意精心筛选课外阅读篇目,让学生用最少的阅读时间获得最大的阅读信息量。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小说,其情节设计既出乎意料,又在合理范围之内,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训练题目: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其小说主人公是于勒吗?如何评价菲利普夫妇的个性表现呢?这篇小说究竟要告诉读者什么呢?现在社会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学生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激烈辩论,特别是对现实社会类似现象的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教师也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师生互动频繁,课堂效果显著。

经典小说属于重要教学内容,其艺术经典性决定其教学地位。教师要注意改进教学,从不同视角切入,培养学生的艺术认知意识,提升小说教学的教育性。经典小说抚育了几代人,其经典价值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要注意改变学习策略,通过个性阅读体味小说经典所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成长的助推器。

猜你喜欢

孔乙己赏析小说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孔乙己(下)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