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实践应用
2018-09-14杨秀云
杨秀云
摘 要:体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体育素养具有积极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教师的讲解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掌握体育运动规律,而教师的示范则能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整体动作,进行动作模仿,提高运动的正确性。讲解与示范的有效结合能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对此,本文在分析小学体育教学讲解与示范的意义以及要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策略,以供一线教师借鉴。
关键词:小学体育;讲解与示范;要点;实践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也日益获得了人们的重视,不仅教育理念获得了更新,教学方式也更为优化了。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通过耐心讲解以及动作示范,給学生进行直观、具体的体育动作展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点,把握学习重点,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身体的锻炼。体育动作的示范有助于学生模仿动作要领,掌握正确的运动方法,教师在示范中配以生动的讲解,能够取得事半功倍之成效。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讲解与示范的意义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且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理论的接受能力还不够强,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讲解与动作示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观察与思考中发展思维能力,更好地接受知识。具体而言,将讲解与示范应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具有如下意义:
第一,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与感受动作。教师的语言讲解与示范性动作能够使学生形成感性认知,感知动作的形象,并理解各动作之间的关联,进而在短时间内把握动作要领,提高学习效率。
第二,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动作示范能够刺激学生的形象思维,加深其对动作的记忆,而教师的口头讲解也能指导学生更完美地呈现动作,并对学生的动作模仿进行及时评价,指出学生动作中的不足,在再次示范与模仿中加深对动作的把握,巩固学习效果。
第三,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解与示范能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个感官,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更加迅速地捕捉知识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动作进行配合演练,实现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之有效结合,进而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要点
(一)讲解的要点
第一,讲解的目标需明确。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若随意讲解,必然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难以把握知识要点,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一定要先明确讲解的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如知道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以及采用哪种方式讲等。此外,教师的讲解需结合当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将学生对于动作要领存在的理解问题都囊括在内,体现讲解的针对性。
第二,讲解需内容明晰,富有感染力。小学生接受水平有限,且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要想使讲解更受学生关注,让学生易于理解与记忆,教师需使讲解的内容条理清晰、内容明确,语言需感染力强,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一方面,重点内容可重复讲解,放慢讲解节奏,注意精炼用词、形象比方,并配以专业用语以及识记口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进行差异化讲解,如男女生的运动机能不同,要求也会有所差别,教师需注意讲解的差异性。
第三,讲解需把握好时机。讲解不是毫无节制地讲,把握讲解时机十分重要。例如,学生在做示范动作时,特别是静止用力时,教师不宜进行讲解,以免学生因分散注意力而造成身体伤害;又或学生在整队列行、背对教师时,教师也不宜进行讲解。一般而言,教师应在技术动作示范时以及示范后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对动作已具备初步印象,或已进行动作模仿,再进行讲解则能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学生也更易接受了。
第四,讲解需由浅入深,富有启发性。教师的讲解需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相契合,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同时也可采用提问引导等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其思维,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提高学习效率。
(二)示范的要点
所谓讲十遍不如做一遍,可见动作示范十分重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动作示范是不可替代的,这不仅可以吸引学生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动作示范时,教师应把握如下要点:
第一,明确示范目的。教师进行动作示范是为了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动作的构成,更好地进行动作模仿,在短时间内对动作有一个初步理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明确示范的目的,结合教学进度以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示范。例如,在学生初次接触某个动作时,为使学生对该运动有个整体印象,教师应先示范一整套的技术动作,然后再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要求进行具体动作的示范讲解。对于关键性动作,教师需重复示范,指导学生观察的要点,让学生更迅速地把握学习重点。
第二,注意示范的方位以及方向。学生的视野有限,且受教师肢体的干扰,在动作示范时,有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而难以把握动作要领。因此,教师应注意合理选择示范的方位以及方向,要注意背风、背光、背干扰源。此外,教师在示范时还应考虑学生所处的位置、队形等,需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重点进行正面、侧面、背面等多角度示范。如在跨栏跑项目中,宜采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示范,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动作构成,把握动作要领。
第三,示范动作需标准。学生对于动作的掌握过程,从生理学的视觉看,即为生理条件反射的形成以及巩固的过程,而正确的示范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动作,并在多次训练中巩固动作。因此,教师的标准化示范十分重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把握好示范动作之层次,基本动作、分解动作、慢动作等需一步一步完成,清晰、完美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动作的印象,还能使其感受体育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小学体育教学中讲解与示范的实践应用
(一)把握时机,适时进行讲解与示范
一直以来,小学体育教学大多遵循“教师示范—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接受的知识是教师想要传授的知识,而非学生需要的知识,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实施的是统一授课,也没有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新的教学改革环境下,教师需改变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灵活进行知识讲解与动作示范,抓住学生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此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整体學习效率。例如,在排球教学中,教师在示范完垫球动作,完成技术动作讲解后,往往让学生自行操作,学生常常会出现垫球不起或方向不准的情况。这时,教师可把我时机,抓住学生练习中的问题,再次进行示范讲解,同时指出学生问题出现的原因,指导其正确的动作。这样一来,学生在自己错误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学习,动作要领领会更深,学习效率也会更高。
(二)加强互动,有效进行讲解与示范
教师单向的讲解与示范很难使学生参与其中,也难以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强。而小学生往往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加强思考,在与教师或是其他同学的互动中实现思维的发散,由单向教学向双向或多向教学转变,增强课堂活力,提高学生参与度。例如,在田径教学中,弯道跑的动作技术性很强,学生对于技术理论也较难把握。对此,教师可在动作示范的同时让学生一起进行摆臂动作,并发表自身运动感受,谈一谈对动作要领的认识或感想,也可以组织学生与教师一同进行弯道跑动作,让其他学生观察评判,在对比中发现动作中的差异,把握动作要领。此外,教师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思考,或是让学生对教师的示范提出建议,在互动中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灵活应变,开展多样化讲解与示范
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状态、学习态度各不相同,教师在讲解与示范教学中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用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差异化教学,不仅可以进行个别指导,也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消化知识,纠正动作错误,互促共进。现代体育课堂更为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变灌输式教学为学生主动求知,因此,教师的教学需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所需,当简练的需简单讲解,当具体的需详细讲解。讲解与示范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变化,对于学生已知的内容可略讲,对于学生不懂的内容需详述, 只有灵活教学,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求新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四)注重评价,提高讲解与示范教学效率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与示范并不是单纯进行的,其还应附带一定的评价功能,体现教师的态度,照顾学生的心理与情感,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育人作用。例如,教师在发现学生的动作问题时,不能只是针对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与示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便完成教学任务,还应照顾到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带入一定的评价,如肯定学生的动作,鼓励其更好地完成动作,增强学生自信;或是对动作规范的学生进行点评,进一步对其进行鼓励与鞭策,如此,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四、结语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应符合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应根据新的教育理念开展有效教学,增强学生感悟,促进学生的自我展示与提升,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小平.示范法 讲解法 标志法 律动法 形象法[J].小学科学,2018(1):62-63.
[2]寸待新.以“当堂训练”为抓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J].教育科学,2017(1):23.
[3]陈妍.快乐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探析[J].运动,2017(6):104-105.
[4]李虎.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讲解与示范[J].教育,2016(8):187.
[5]王峰.如何在小学体育课中把讲解与示范有机结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