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赶考”精神引领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

2018-09-14胡哲

青年时代 2018年16期
关键词:赶考队伍辅导员

胡哲

摘 要: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当前,高校存在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不强、制度建设不健全、专业化建设比较滞后等现实问题。针对以上现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借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毛泽东“赶考”精神重要论述的时机,探讨以“赶考”精神引领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提高辅导员思想修养、加强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的措施。

关鍵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赶考精神

为了全面把握辅导员队伍建设基本状况,为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对我校辅导员进行了调研。调研涉及的主要内容有辅导员职业认知、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对相关制度的理解等方面。同时我们也对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制度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辅导员自我发展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现出来的问题,结合对习近平同志关于毛泽东“赶考”精神的重要论述的学习领会,思考提高辅导员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措施。

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

通过对辅导员的访谈调查,我们得知,男性辅导员岗位对职业发展前景感受模糊,社会认同度较低;感觉工作压力大而工作待遇不高。相较于男性,女性选择辅导员岗位更多是对高校稳定的工作环境和相对宽松的工作氛围的考虑。真正喜欢辅导员工作、认同辅导员工作的比重较低。访谈结果与辅导员的现实工作状态也基本一致。在高校,“救火队员”“保姆”甚至成为辅导员的代名词。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多重角色、没有边界的工作职责,限制了辅导员向纵深发展的空间,颠覆着辅导员对职业身份和职业地位认知的初衷,也严重影响着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弱化了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辅导员队伍制度建设不健全

辅导员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因此,必须重视辅导员选拔、培养和考核制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导向作用。然而,高校在辅导员引进时往往片面追求所学专业或学校学习背景及学历学位,却忽视了对应聘人员动机、职业素养的全方位考察,这直接导致部分辅导员一入职便“被动”留在辅导员岗位。在对辅导员的培养和考核方面,很多制度也不健全。尽管辅导员培训形式多样,但针对性并不强,对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作用有限。同时,由于缺少相匹配的职务晋升、职称晋级以及转入准出制度,辅导员职业发展通道并不畅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辅导员的被动职业化。

(三)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专业归属需进一步清晰

专业是“专业化”的前提。同其他职业类型一样,辅导员职业应该有明确的专业归属,依托专业学科从而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和发展空间。但辅导员工作范畴与岗位职责相对丰富,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因此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究竟应该依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还是依托涵盖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的学生事务管理专业,抑或是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和我国学生事务管理特点而生成的某一新兴专业,还需要教育界和学界深入探讨、清楚界定。由于专业归属不清晰,当前一些辅导员培训存在简单化、碎片化倾向,培训内容不系统,培训过程缺乏延续性,影响了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进程。

二、将赶考精神深刻内涵融入辅导员工作

1949年3月23日,当毛泽东率领他的领袖团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怀着对几千年历史治乱兴衰规律的深刻借鉴,毛泽东提出了进京“赶考”的说法。秉承着“赶考”精神,中国共产党在65年执政历程中交出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对“赶考”做了多次重要论述。他在坚持毛泽东“赶考”思想的同时,又以当前的国情、世情、党情为依据,构建了其特有的“赶考”思想且其内容丰富,意义深远。为引领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取得更大成果指明了方向,也是对毛泽东“赶考”思想的创造性发展。理解新时达“赶考”精神,对创新开展辅导员工作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赶考精神的本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

党的执政思想和理念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进京赶考”的目标与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一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是高度统一的。因此,赶考精神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时刻不忘记人民,不脱离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对广大辅导员来说,就应该把学生的培养始终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永远牢记“两个务必”,弘扬赶考精神,在工作中能够破解一道道难题,取得让学生满意高分。

(二)赶考精神的灵魂: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忧患意识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是古今中外执政兴国的普遍规律,更是全党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应有的精神状态,也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可靠保证。西柏坡时期,党的地位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此,牢记“两个务必”,常怀赶考之心,常担不及格之忧,坚持永不终结的赶考精神,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大考题。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经常性的自律教育和制度教育、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以及对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的超前意识和防范意识,都能体现赶考精神的灵魂。

(三)赶考精神的精髓:廉政勤政、永不懈怠的进取精神

西柏坡时期,打败国民党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首要的革命任务,但不是革命的终极目标。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要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就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不被“糖衣炮弹”所打中。因为,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廉洁自律是稳定之基,勤政是发展之力。辅导员要想在赶考的征程上考出好成绩,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勿忘责任与义务,坚决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自觉筑牢思想防线。

三、赶考精神指引下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在“赶考精神”指引下提高辅导员政治素养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基础,新时期更要与时俱进,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赶考精神”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开阔政治视野。辅导员要有开阔的政治视野,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基层锻炼,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发现自身素质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同时也能使辅导员通过实地感受革命前辈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事迹,正确认识中国的发展历程,坚定理念信念,更加坚定辅导员的职业理想。第三要关注社会现实,增强政治敏感性。国内外各种复杂因素影响下,大学生易出现了信仰迷失、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辅导员要有清醒的认识,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要密切关注多元意识形态的出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大学生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赢得思想领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主动权。

(二)在“赶考精神”指引下提高辅导员专业化水平和职业素养

首先,设计系统的支持政策,在赶考精神的目标要求下引导辅导员设计角色愿景,在职业能力提升、评价激励、干部发展、成果展示等各环节制定配套政策。把辅导员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参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同时探索建立辅导员职务(职称)“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机制;其次,建立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在2012 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指标体系》和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框架要求下制订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和实施细则,按照《标准》的规定与要求,全面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第三,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加强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系统的辅导员培养培训课程体系,在思想教育与培训不缺位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辅导员培训内容,增强辅导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举办职业能力大赛,其实也是一种培训方式,是以赛代练,以赛代训,是职业能力的实操演练。

(三)在“赶考精神”指引下加强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

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要切实加强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创设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从而增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认同感与职业归属感。首先,开展辅导员社群建设,打造辅导员群体的“家文化”。高校辅导员社群应由高校或辅导员发起,辅导员自由自愿参加,以相同或相似的价值理念或兴趣爱好为纽带,以开放包容、合作互助、完善自我为组织理念,以有意义的共同愿景为目标追求,是促进辅导员个人与高校以及整个教育事业协同发展为落脚点的辅导员团体组织,能为成员提供精神支持与行动保障。其次,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可以把具有相同兴趣或发展方向一致的辅导员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工作室,基于项目运作的方式展开协作,提升辅导员的主体自觉性,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让更多辅导员认同辅导员职业,并自觉、自愿留在辅导员岗位,把辅导员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赶考精神的形成与发展,最终目的是实现社会的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辅导员工作要体现赶考精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得到学生衷心拥护,辅导员队伍建设体现出赶考精神的要求,也需要得到辅导员们的真心拥护。而要得到学生们和辅导员们的真心拥护,就必须时刻牢记“赶考”只有进行时,没有终结日。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参考文献:

[1]王梅.习近平对毛泽东“赶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10).

[2]习近平.在调研指导河北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7.13.

[3]黄大周.高校辅导员共同体建设研究[J].求知导刊,2015(4):148.

[4]余晓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视阈下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J].高教学刊,2017(8).

[5]李吴银.新阶段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政治素养的基本要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

猜你喜欢

赶考队伍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律师“赶考”法官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