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如何才能“上得去”?
2018-09-14任红禧
任红禧
2017年9月,湖南省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优秀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意见》;2018年年初,上海市组织部长会议提出,要发现遴选一批“70后”局级干部、“80后”处级干部、“90后”科级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党委着眼长远,为优秀年轻干部的不断涌现搭建平台。可以想见,今后各地的类似举措可能更加密集。那么,在选用优秀年轻干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
破除论资排辈。2018年7月,人民论坛问卷调查中心进行的一次专项调查显示:论资排辈现象是很多年轻人觉得前景迷茫的一个重要原因。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北星在接受《湖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实中,一些地方罔顾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不是看谁更优秀更适合,而是看谁资历深;甚至不顾事业发展和群众利益,把明知不胜任的干部放在重要岗位,搞论资排辈。”这种严重影响事业发展和干部积极性的做法,必须坚决摈弃。
避免唯年龄论。在破除论资排辈观念的同时,也需注意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唯年龄论”,片面追求年轻化。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接受《瞭望》记者采访时曾指出:“有的地方和单位简单追求年轻化,拔苗助长地提拔年轻干部,有的甚至放松了基本的标准和规矩。机械地理解年轻化,把一些业务素质不太强、履职经历和岗位历练不太够、能力经验也不够足的年轻干部,在选拔任用程序不严格的情况下硬提拔起来。”须知,干部年轻化不等于低龄化,正如近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指出的:选干部、配班子,不能只看年轻干部“有没有”“有多少”,更要看“好不好”“优不优”。
打破唯学历论。与片面追求年轻化的错误倾向相类似,将“高学历”等同为“优秀”也是不可取的。中央党校教授辛鸣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选拔年轻干部不能丢掉科学标准,不能完全等同于年纪轻、学历高,而要着眼于‘实践检验。”另有学者指出,在以往的年轻干部选拔工作中,存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问题,而强调“经过实践考验”,无疑是针对这一问题设置的一把钥匙。一位组工干部在《人民日报》刊文提示年轻干部:“閱历”比“简历”更重要,“经历”比“学历”更有用。
不能求全责备。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在其成长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失误。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法宝》的讲话中指出:“一个干部事业心、责任感强,工作干得多,发生失误的可能性也就相对多一些。对这样的干部,一定要全面评价、把握主流,既肯定成绩,又诚恳指出不足,帮助他们改进提高,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尽可能减少失误。不能求全责备,一有失误就加以责难,这样会挫伤干部敢于担当、勤奋工作的积极性。”
警惕“选培脱节”。选用优秀年轻干部,要防止急功近利、一选了之,避免把选拔了多少年轻干部当政绩,要克服“重选拔,轻培养”的错误倾向。早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对那些看得准、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年轻干部,要敢于给他们压担子,有计划安排他们去经受锻炼。这种锻炼不是做样子的,而应该是多岗位、长时间的,没有预设晋升路线图的,是要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防止任人唯亲。在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同时,还要谨防出现借机徇私的不正之风。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分析称:“有的年轻干部的提拔靠关系、有背景、走门子,这样的例子的确存在,其根子还是不正之风。选拔年轻干部不是选拔个别人,而是选拔一批人、一代人。”对于选用年轻干部中存在的“裙带风”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破格不能‘出格,不能借‘破格提拔之名行谋私之实。”“任人唯亲、任人唯利、任人唯圈,如同埋下‘定时炸弹,终究会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