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法语拟声词的中译法

2018-09-14王淳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王淳

摘要:拟声词在法语的口语、连环画和漫画中被大量使用,但相关的翻译研究却很少,该词类的翻译并没有得到重视。文章浅析了法语和中文拟声词的共性和个性,指出翻译中会遇到的困难,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些法译中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引起对相关问题的关注,从而对今后的相关翻译有所益助。

关键词:法文拟声词;中文拟声词;中译法

法语中存在大量的拟声词,该类词汇通常应用于口语、俗语、连环画和漫画中,笔者在浏览众多口笔译的翻译作品时发现,译者对待法语拟声词的翻译大多比较随意。笔者搜索知网、万方、维普等网络资源平台,关于法语拟声词的研究文獻仅有十余篇,而关于其翻译方法研究的文献更是寥寥无几。基于此,笔者将在本文浅析一下法语拟声词译成中文的一些特点和方法,这样法语即源语,而中文则为目标语本文主要探讨如何翻译可以使源语言和目标语相匹配,继而在目标语中实现源语译意、达情和达意的效果。

一、拟声词的概念与分类

拟声词,即模拟声音的词汇。它是世界上所有语言都具有的成分,是由人通过耳朵和大脑的诠释,主观音感的辨别,再由不同的音位系统进行模拟而创造出来的,可见拟声词有很强的主观性。

既然拟声词是对声音的模拟,那么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中,这些声音显然就是源于自然和社会,我们就可以根据模拟将拟声词分为四类:一是动物拟声词,即模仿动物叫声和活动的词汇;二是人类拟声词,即模仿人的声音和活动的词汇,同时人又具有思维和情感,故应还包含表达人类情感的词汇;三是日常物品拟声词,即模仿人或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的声音词汇,其中也包含交通工具,模仿交通工具的词汇较多,较其他生活物品也更具特色;四是自然拟声词,即模拟大自然的声音词汇。

二、拟声词的特点

(一)拟声词的共性

在不同语言中,拟声词的特点具有共性。何为共性?我们从拟声词的概念中可以看出,该词类的创造具有主观性、创造性,主观创造并没有什么根据,因此具有一定的任意性,之所以称之为“一定的”是因为它都与原声音相近。

拟声词可单独成句,这在很多语言中是一样的,如中文的诗歌常用“啊”来开头,法文中也有对应的“Ah”,它们都可以单独成句。拟声词有音律的节奏感,听起来如音乐般美妙,如中文中的“滴哒滴哒”“扑通扑通”;法文中的“Craaaac”“Tagada-tagada”等,这种节奏感的实现,可以借助叠音、叠韵或者双声。

此外,使用拟声词的目的在于利用美妙动听的拟声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人类和生活现象,从而在他人的身体或者情感上产生共鸣,如敲门声为“咚咚咚”、法文中的巨大撞击声“Boom”都会使人瞬间联想到这些声音,耳边也会不自觉地听到这些声音,听觉的效果就达到了,而在纸上写字的“沙沙”声,也会给人以触觉的联想,这简短的几个字所达到的修辞效果是多方面的,不仅包含触觉、听觉等感官体验,情感上也给人以身临其境、触景生情之感!

(二)中法文拟声词的个性

不同语言的拟声词也有个性特点,我们以中文和法文两种语言为例。中文中,拟声词常被认为归属于形容词,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单从拟声词可以独立成句这一点来看就可以将其否定。但拟声词与形容词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都可以修饰名词(如哈哈镜、乒乓球),拟声词甚至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如笑哈哈、嘎嘣脆);它们都可以重叠使用,如唠唠叨叨、叽叽喳喳。中文是象形文字,如咩咩、叨叨都是由人或动物的口中发出,故都用了“口”字旁,而滴滴淙淙等都用来形容水,故用了“水”字旁。中文的拟声词很难被再造,因此数量有限。现代人为了表达新的拟声词,不得不用拼音来代替,如“Duang”“Miamia”等,但这不能划归到汉字中来。

法文拟声词只能单独出现来模拟声音,所以多用于连环画和漫画中。除了拥有拟声词的共性特点外,法文拟声词可被再造,这得益于26个字母的多变组合,这个词类可以被不断地丰富和补充,甚至可根据感情色彩把单词进行拉长和变换,如狗叫声有“Wouf”“Wuf Wuf”“Wouaf Wouaf”等词,人们表示惊叹经常说“Ohlalalala”,可以根据情感不断拉长,形成一句话,虽然部分中文的拟声词也可以通过重复的方式被拉长(如啊啊啊),但是数量十分有限。

三、法文拟声词的翻译

鉴于中法文拟声词的特点不同、数量不符,这种译入语和译出语的不匹配给翻译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借助一些翻译法来解决,笔者将按照上文的分类方式,介绍不同类型的拟声词的翻译方法。

(一)动物拟声词

动物拟声词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大多是单纯的模拟,不掺杂个人的感情因素,因此在各种语言中,对这类拟声词的模仿音都很相像,如牛叫声:法文是“Meuh”,中文就可以音译为“哞”;杜鹃叫声“Coucou”,可译为“咕咕”。然而,由于声音本身的长短不定、各种语言发音的习惯和方式不同、各种语言的特点不同、模拟者发出模拟动作时的思维和心理状态不同等众多原因,在从源语译到目标语言的过程中,译者就无法做到完全音译。以中法文翻译为例,上文提到中文拟声词具有数量有限、随机变化性小、难于再造等特点,而法文拟声词的特点则恰恰相反。面对这巨大的反差,想简单地音译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利用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汇,并适当地做一些调整,如蝉叫声:法文是“Crii crii crii”,中文中人们习惯模拟成“吱吱吱”,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种习惯,从而使目标语言的读者产生共鸣。当面对法文与中文不匹配时,我们要适当地利用标点、增减字、叠词来调整,尽量与原文匹配,如狗叫声,法文可以找出很多:“Ouaaaf”“Ahouahou”“Whouaf”“Wouaf Wouaf”,显然这是受到了音的长短,模仿者的习惯等因素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可译为“汪”“啊呜汪”“呜汪”“汪汪”等。

(二)人类拟声词

人类拟声词的发声者为“人”,那么必然要有人的感情色彩,同时也会根据不同情境而有所变化,除了有一些语言习惯外,这类拟声词也会体现出人的情感,也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这也是翻译这类拟声词的目的所在:不单单要实现模拟音可辨识性的目的,更要注重译入语和译出语的情感共鸣。

在这类拟声词的法译汉时,也可使用音译法,如吹气声“Ouf”“Ha”可译为“呼”“哈”。但要注意到这类拟声词的法文更具表现力,它们因发声者所处的情境和所感受到的情感而变化多端,因此,在法译汉的过程中,我们应实现源语的这种效果,如法文中表达冷的拟声词:“Gla gla”“A gla gla”可译为“呵呵”“啊哈哈”,因为这可使读者联想到寒冷时哈手的动作;表达恶心的拟声词“Beurk”可译为“呕”,听到这个拟声词自然会引起恶心的共感。

此外,在翻译时也可考虑到中文的一些具有文化、修辞、艺术内涵的拟声词汇,把这些词引到翻译中来,也可丰富译文的内涵,如婴儿的儿语和哭声:法文“Areu-areu”“Ouin、Ouiiinn”可被译为“咿咿呀呀” “哇、呱呱”,因中文中有“咿呀学语”和“呱呱坠地”等成语;描绘抽泣的哭声:法文“Snif-snif”“Hiiii-hiiiii”“Bouh”可译为“嘤嘤”“呜呜”“涕泣”等,“嘤”本形容鸟叫或低而细微的声音,用来模拟哭声,可形象地描绘出低声的哭泣,甚至可指女子哭泣的柔软声;“呜”字更显悲伤,使人联想起古文中常用该字来表悲叹,形容哭声可在读者心中激起共鸣;而“涕泣”则是名著《红楼梦》中的一场景:祖母一见到黛玉便“心肝肉儿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可见这场景中侍人们的哭是抽泣而非大哭,利用“涕泣”来作译便具有了一定文化艺术内涵。

同时,人类拟声词会根据发声者所处的情境和动作不同而变化,因此,首先要弄清源语是在何种情境下发生的,然后再在目标语中寻找同等情境下的适当的译文,如用餐时的声音也有很多:“Hummm”“Slurp”“scruch”“crash-crach”,而“Hummm”是表好吃时发出的声音;“Slurp”是形容喝汤时的拟声词,“scruch”“crash-crach”是来指嚼硬食物的声音,因此,要分别译成“嗯”;“啧啧”;“咯吱咯吱”“嘎吱嘎吱”。

在上述这些例子中,两种语言的拟声词并非一一对应,大多数情况下,法语的这个词类因其创新性的特点会多于中文,但也会有例外,如模拟鼓掌声的词:“Clapclap”,法文只是这一个,然而在中文的语境中,会根据鼓掌人数量的多少而译为:“呱唧呱唧”或“啪啪”(人少)、“哗哗”(人多)。

(三)日常物品拟声词

法文中,这类拟声词大多都是单纯性的模仿,并常会利用几个辅音:【k】、【t】、【d】、【p】等,故常会出现不同的事物拟声词用一个的情况,如模拟相机、键盘、开易拉罐等声音都可以用“Clic”“Clic clac ”等法文,而中文则根据不同的音效用不同的词汇,大多是音译,因此,中文可译成“咔哒”“啪啪”“哒哒”“哔咻”。

(四)自然拟声词

与日常物品拟声词类似,这类拟声词也是客观的模仿,但有时一些词汇会给人身临其境感,如地震、雪崩的拟声词是:“Broom”“Brrrr”,为了体现这种天崩地裂的感觉,我们可译为“嘣”“轰隆隆”。同时,为了体现发声物体的本质属性,便于中文读者理解,在法译汉时,尽量利用带有这种属性的文字,如风声:“Wouuuh” 可译为“飕飕”(风字旁);雨声:“Flip-flip”译为“滴沥滴沥 ”(水字旁)。

拟声词的译法可归纳成以下几类:1.音译法,即将源语和译入语的音相似的词直接转换过来;2.对应词置换法,即在中文中有与法文对应的置换词,可直接将其替换;3.意译法,当译入语和源语不匹配时,应尽力从含义、结构、节奏感、音韵等方面与源语贴合,从而达情、达意。因此,在翻译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一,翻译时可利用标点、增减字、重复该音等方法来加强情感或节奏感,使读者感受到强烈的语气或音律感;其二,利用可引起联想、具有文化、修辞、艺术内涵的词汇;其三,要根据原文的语境来进行翻译,不可脱离原文;其四,利用汉字的象形性来体现物体本质属性,从而便于读者理解。

参考文献:

[1]薛建成.拉鲁斯法汉双解词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2]程依荣.法语词汇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杨艳如.法语擬声词的认知理据探析[J].外国语文,2016(3).

[4]李佳颖.译声·译画:以〈丁丁在西藏〉为例浅谈连环画中的拟声词翻译[J].东方翻译,2014(2).

编辑∕林懿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