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8-09-14赵晶晶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赵晶晶

摘要: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核心组成部分是微型的课堂教学视频,主要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设计的一种支持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化视频课程。文章在分析《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提出适用于该课程的微课教学设计及微课制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从而改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相长。

关键词:微课;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研究;课程改革

当前,各大院校都在积极进行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也不例外,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本身比较枯燥抽象,一些基础知识欠缺的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总感觉力不从心,进而对课程学习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如何运用生动有趣的微课改变传统《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降低课程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当前《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重要研究课题。

一、《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决定了《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是一门实践性、实效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电子信息、自动化、电子通信等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这门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电子技术理论、技能以及创新能力起到关键作用。但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的物理学科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因材施教。同时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易生疲倦感,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提高,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也不强烈。

二、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一)加大硬件投入,推广微课应用

微课教学的日益普及,在开展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时,学校应该加大微课相关的硬件投入,增加微课制作设备,如录像、录音设备、视频制作软件等,不断完善微课教学的硬件设施。同时要加强对教师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帮助教师提高微课设计、制作与应用能力,从而提高微课教学效果。例如,开设针对教师的微课制作课程,组织教师在空余时间进行集中学习,掌握微课的视频制作的技巧,提高教师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备课效率,节省时间,同时能够提升微课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制定教学提纲,构建知识网络

在日常教学中,学校、教师应该针对教材内容制作教学提纲,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链接,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目的是方便学生以知识网络为基础,高效利用微课深入理解各个知识点,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从而系统掌握该课程内容。以二极管导电特性和原理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已经学习过的导电器件,再利用微课带领学生一起温习它们的导电特性和原理,引导学生将其与二极管导电特性和原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极管导电特性和原理。最后,教师再进行详细的课程教学。這样一来,学生可以巩固自己学过的知识点,同时还能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课程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全面把握课程内容。

三、微课的制作与应用

(一)微课内容的选取

基于微课《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在微课内容的选取上应该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直观、生动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以放大电路的失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Protues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分析的过程制作成微课:使用Protues软件搭建图1所示的电路图,对其进行仿真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如果输入信号Ui过大,输出Uo 的波形将呈现图2中(a)所示的波形,其特点是波的顶部、底部被削去。如果调节基极电阻RB 将呈现图2中(b)、(c)所示的波形,在结合静态工作点的知识点总结输出波形失真的原因。

(二)微课教学步骤设计

微课的制作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在设计微课教学步骤时必须充分重视其内容的完整性,重点考虑如何在10分钟之内给学生讲解特定知识点。以反相输入加法运算电路的教学为例,从电路运算层面来看,本课教学要用到关联参考方向、“虚短”、“虚断”、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欧姆定律等多个知识点;从电路反馈的层面来说,微课教学应该涉及到电路所应用的场合;从电路设计层面来看,微课教学步骤需要考虑反向输入电阻与同相输入电阻的关系以及平衡电阻的概念。此外,微课教学还应该涉及到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相位关系。因此,在设计微课教学步骤时,要确保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解决以下问题:①利用思维导图总结微课涉及的知识点,了解该类型电路的应用场景有哪些,具备什么运算功能等;②完成微课后面的测试题目;③针对微课中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针对同相输入加法运算电路与反向输入加法运算电路的异同展开探讨,总结两个电路的各自特点、功能等,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微课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第一,教师在设计与制作微课时,应该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为基本设计原则,合理设计与制作微课,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微课配套PPT课件时,应该做到文字精炼、电路图准确清晰,并明确标注学习重点、难点。借助视频录制设备和软件或者通过手机录课等方式制作微课视频,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第二,在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时,应该控制微课的讲解时间,不宜超过10分钟,讲解应注重条理性,边讲边写,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微课构建的情境深入学习知识,切忌事先做好放映式讲解,这样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失去对微课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开展微课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明确课堂讨论的主题,并使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学习重点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结合微课向学生提问,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微课学习中。第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4人,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微课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各小组的组员互相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分组时要注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合理搭配各小组成员,确保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布均匀,从而实现以优带差,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五,鼓励学生互相纠错,构建一定的竞争氛围,让学生指出其他学生的错误,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从而展示自我,激发思维,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师在每一个学期都应该特意用两至三节课的时间,专门让学生针对微课中的具体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路,然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提问,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既可以录制视频,也可以现场解说。第六,在学生学习微课之后,教师应该针对他们普遍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每个章节结束后,要进行章节小测试,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查漏补缺,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开展微课教学,实现了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从教师督促学生学习转变成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微课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自主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青兰, 邓洪海, 黄静,等. 基于模拟电子技术的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5(35):57-57.

[2]孙朝霞.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模拟电子技术》探索与实践[J]. 信息记录材料, 2017, 18(1):41-42.

[3]黄现莲, 丁黎明. 基于微课的《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模式设计及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25).

[4]林斌. 信息技术时代下微课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 通讯世界, 2015(10):192-193.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