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薪实习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探析

2018-09-14周文海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大学生

周文海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导致企业和毕业生之间供需不平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同时大学生欠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职业认知,从而出现自身定位出现偏差。文章通过探析带薪实习模式,提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带薪实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再次肯定了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实习模式是符合国家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

此前,在2010年7月,国家发布《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纲要》提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将“产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随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广东、天津、辽宁等地时,也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进一步表明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仍是国家解决就业问题首要工作。

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首先要了解企业单位用人需求,把握市场就业形势。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对于毕业生的个人能力要求也随之提高,在要求毕业生专业基础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更注重毕业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结协作意识、责任感等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考察。

带薪实习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初尝职场体验,获得将专业基础与实践相结合的宝贵机会,从而了解市场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切实需求,对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牢固的择业观意义重大。在此过程中,学校也能进一步了解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带薪实习的实施,更能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吸纳志同道合的毕业生加入企业,从而实现毕业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因此,探析带薪实习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 带薪实习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已达765万人;2017年更是增至795万人,比2016年同期增加4个百分点;据估计,2018年大学毕业生毕业人数将突破800万的关卡。据麦可思研究院“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显示:近3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在77%左右,这意味着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未能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应届大学毕业生和往届未能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再加上再择业的人员,这样的数字造成的就业压力是巨大的。

(二)大学生对职业认知不够准确

对职业认知不准确、不全面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为例,许多大三、甚至大四学生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本专业就业方向和具体工作内容,不了解国家农业发展战略和现代化农业人才的紧俏,盲目降低职业期待和职业自信,缺少服务国家三农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探索创新精神。

(三)大学生对自身定位存在偏差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大学生在社会中处于较高地位,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学生,包括家长,尚未摆脱大学生的光环,对自身能力,包括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水平缺乏准确的认知,导致求职过程中期望过高,盲目追求薪酬高、名气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从而忽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个人成长空间等发展因素以及中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

(四)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的学习内容侧重书本部分较多,应用实践机会较少,普遍存在专业知识背景不扎实、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全日制本科院校中,较少院校是以用人單位需求为导向开展人才培养,导致学生知行脱节,以致于进入工作环境后不能较快地融入到工作环境。

二、带薪实习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贯穿大学始终的生涯教育,导致现实发展与期待存在偏差

许多大学毕业生在求职阶段缺乏主动性,且普遍存在盲目从众心理。一部分毕业生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目标,对就业不积极,存在就业目标设定偏高或偏低的现象,导致求职过程中的现实情况与内心期待出现偏差,求职受挫,最终影响求职信心和求职积极性。另有部分毕业生不了解自身切实需要,盲目跟随身边人的选择,缺乏个人规划。如盲目跟风参加考研,没有考虑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未来的发展需要,不仅浪费了时间,还可能错失了就业良机。

(二)职业教育不够精准,导致学生盲目追求高薪酬工作

据统计,只有较少学生对职业有清晰认知,大部分高校毕业生对自己能胜任的职业或专业对应的职业缺乏认知。当前经济高速发展,带动市场效益,使得大学生在就业求职的过程中对于薪酬的要求也是逐年增高。因此,追求高薪是大学生的又一大特征,而对更高利益的追求,造成许多大学生对低薪酬工作不屑一顾,这也是造成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因素。

(三)企业与求职毕业生之间供需不平衡

伴随着毕业生人口的逐年上涨,企业和事业单位等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的数量不能满足毕业生人数的增幅,常常出现“僧多粥少”的局面,即一个岗位可以引来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追逐,且许多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岗位与毕业生所学专业并不对口。很多大学生在考学报专业时,更倾向于学习一些时下流行的热门专业,如经管、财会、计算机软件、IT技术等专业,从而造成许多热门行业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而一些冷门的行业所需要的专精人才往往市场缺口较大。

(四)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造成城市就业难

从全国人口的迁入地区分布可知,2000-2010年十年间迁入东部地区的劳动力约占全国迁移人口的4/5,远高于迁入中、西部地区的总和。尽管近年来为了协调区域发展,相继颁布了较多有关中、西部地区人才引进政策,但很多毕业生仍旧更向往到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进行工作,雖然大城市生存、就业压力远远大于城镇地区,但因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大学毕业生更愿意选择留在大城市进行打拼,对偏远不发达的城镇和基层岗位基本不予考虑,这更加剧了大城市中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三、带薪实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精准定位

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自2015年开展带薪实习,学院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从2015年的95.89%稳步提升至2017年的97.59%,且通过岗位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于职业的认知,大部分学生在实习结束后,能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对求职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部分同学通过带薪实习,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雇佣关系,在取得毕业资格后,随即签订正式合同;有的同学通过实习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所欠缺,实习结束后认真准备相关资格考试或坚定考研决心。这些对学生大四精准就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

通过深入企业开展相关实习,进一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以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为例,学院设置农业资源与环境、种子科学与工程和植物保护三个专业,对应实习企业为集农药开发、制造及作物应用解决方案研究为一体的新型农资企业——陕西农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集科研育种、良种繁育、生产加工、经营推广为一体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化种子企业——丰禾种业有限公司。通过带薪实习,让学生参与基本的农事活动,包括作物的播种与追肥,取样与田间调查,秋收测产以及种子和农产品质量控制的检测等,在企业实习中掌握从事农业工作的基本技能。

(三)有利于实现全员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未开展带薪实习工作之前,学生的就业工作主要有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院系书记、辅导员负责。这部分工作人员虽具备一定的就业指导技能,能够在学生就业过程中开展端正择业观、指导简历、面试、笔试和心理调适等工作,但直接负责就业工作的人员较少,难免出现帮扶不全面的情况。实施企业带薪实习,能较好地联动教学、行政部门,充分调动各专业教师的能动性及其企业资源,拓宽学生实习渠道、增加学生就业选择,构筑全面的育人网络,实现全员育人。

四、带薪实习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途径

(一)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应用型人才

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进一步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结合企业需求设计、增加了实习实践的时间和类型,更加注重实习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在每年的4、5月份农忙时节安排带薪实习,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走进农村,运用涉农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服务生产,服务农业发展。

二是完善学分制,将学生带薪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在学生按照要求完成企业实习工作后给予相应学分,从而有效地保证带薪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学生因惰性等原因不认真对待企业实习的现象,增强实习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二)形成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提升企业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将实习内容确定、实习分数评定等权力移交给企业,给企业提供足够的自主权,可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真实的工作场所和企业文化培养、塑造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等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吃苦耐劳精神,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诚信担当意识,还有利于缩短学生就业后与工作环境的磨合期,为今后融入职场打下良好基础。

在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期间,应配备所在学校的专业教师专门负责跟进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对学生初入实习环境中产生的不适及时发现和疏导,努力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此外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手册的撰写予以指导,让学生不忘自己学生本职,秉承不断学习的精神开展实习工作。

(三) 形成连贯的生涯教育模式,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目前高校学生的生涯教育以两课——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主,分别于大一、大三学年开设,同时设有专业导论、创业教育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学生在大一学年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上设定自己初步职业目标,但课程结束后缺少后期的管理和跟踪,自律性不强的学生由于缺少管束和监督,便会懈怠、放松,不能有效地朝着既定目标努力,虚度大一、大二时光。因此,为了提高对学生生涯教育的持续管理工作,可以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初和期末召开主题班会,以座谈会配合填写生涯规划推进表的形式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生活当中持续地对新学期进行规划,并对上一学期规划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职业生涯目标和路径,为学生求职积累技能和经验。

总之,在带薪实习模式下,学校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需求反馈,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为企业量身定制所需人才;企业通过实习与学校建立联系,实现资源共享、教产结合;学生通过实习的历练,提前接触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接受企业管理,深入到企业员工的日常工作中,有利于转变思想观念,适应社会环境,体验劳动的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喜悦。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参考文献:

[1]陈宝生.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 要在“七个字”上下功夫[J].中国农村教育,2017(12).

[2]王定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全面开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J].人民教育,2017(22).

[3]李希贵.十九大报告的方法论启示[J].人民教育,2017(22).

[4]周沁.本科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6).

[5]张应强,蒋华林.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2014(6).

[6]丁宏,邹恩悦.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知与行,2016(12).

编辑∕杨波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大学生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