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的开发与利用
2018-09-14钱德春
钱德春
命制试题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理想的试题一定具有背景新颖、形式独特、结构完美、解答适切等特点.其中,问题背景的原创性、新颖性是所有命题者的追求.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就数学试题的命制中“问题背景”的开发与利用,谈谈笔者的体会与思考.1 关于数学命题中的“问题背景”
本文所说的“问题背景”是指数学试题中,问题的形式背景、方向背景、结构背景、方法背景、知识背景和能力背景.有的问题所选取的形式背景相同,但向不同方向发展、延伸,运用不同知识来解决,能力要求也不同;有的问题形式背景不同,但向同一个方向发展,运用相同知识来解决;还有些问题背景相同或相近,但设计的方向不同,其分析思路与解题方法也不尽相同.
1.1 形式背景相同,向不同方向设计
例1 某商场销售一批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商场采取了降价措施.假设在一定范围内,衬衫的单价每降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如果降价后商场销售这批衬衫每天盈利1250元,那么衬衫的单价降了多少元[1]?
问题简解 设衬衫的单价降了x元,则降价后的盈利为(20+2x)(40-x),则有(20+2x)(40-x)=1250,x2-30x+225=0,解这个方程,得x1=x2=15,所以衬衫的单价降了15元.
变式1 衬衫的单价降了多少元时,商场销售这批衬衫每天盈利最大?
设每天盈利y元,有y=(20+2x)(40-x)=-2x2+60x+800=-2(x-15)2+1250
当x=15时,y的最大值为1250.所以,当衬衫的单价降了15元时,商场销售这批衬衫每天盈利最大,最大盈利为1250元.
变式2 采用这种降价的方法,商场销售这批衬衫每天盈利能否达1300元?
问题简解 方法一:建立方程模型.依题意有:(20+2x)(40-x)=1300,x2-30x+275=0,Δ=(-30)2-4×275=-200<0,方程无实数根,故无论怎么降价,每天盈利都不可能达到1300元.
方法二:建立函数模型.设每天盈利y元,有y=(20+2x)(40-x)=-2(x-15)2+1250,函数y的最大值为1250,故盈利不可能达到1300元.
特点分析 从上述问题及解答来看,问题都选取了同一背景,但问题在向不同方向设计.例1是向“一元二次方程”模型发展,变式1是向“二次函数”模型发展,而变式2是双模型设计,既可以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模型解决,也可以运用“二次函数”模型解决.
1.2 形式背景不同,方向、知识、思路相同
例2 某鱼塘里饲养了鱼苗10千尾,预计平均每千尾的产量为1000 kg.若再向鱼塘里投放鱼苗,每多投放鱼苗1千尾,每千尾鱼的产量将减少50 kg.应再投放鱼苗多少千尾才能使总产量最大?最大总产量是多少[2]?
问题简解 设向鱼塘再投放鱼苗x千尾,总产量为y kg,则有y=(1000-50x)(10+x)=-50(x-5)2+11250,当x=5时,y的值最大,最大值是11250.
特点分析 与例1的变式1相比,一个是衬衫销售问题,一个是投放鱼苗问题,“衬衫”换成了“鱼苗”,“降价”换为“再投放”,但本质上都是都运用二次函数知识求最值问题.属于形式背景不同,方向、知识、思路相同.2 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的开发与利用
原创“问题背景”对命题者是不小的挑战,这也是命制一份试卷花费时间较多的地方.本文所说的“问题背景”開发是指对教材、试卷等资料中已有的试题背景进行开发.因此,利用已有试题的“问题背景”进行再创造,是试题背景设计的重要方法之一.
2.1 利用已有“形式背景”,设计新的问题图1
例3 (2017年江苏泰州中考卷第22题)如图1,正方形ABCD中,G为BC边上一点,BE⊥AG于E,DF⊥AG于F,连接DE.
(1)求证:△ABE≌△DAF;
(2)若AF=1,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6,求EF的长.
问题简解 (1)(略);(2)设EF=x,由S△ABE+S△ADF+S△DEF=S四边形ABED列出关于x的方程2×12(x+1)+12x(x+1)=6,进而求出x=2(x=-5舍去),从而有EF的长为2.
命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问题背景进行延伸性发展,也可以向不同方向发展,得到新的试题.
(1)相同的“形式背景”,进行延伸性发展
变式1 (2018年山东潍坊中考卷第20题)如图2,点M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连接AM,作DE⊥AM于点E,BF⊥AM于点F,连接BE.
(1)求证:AE=BF;
(2)已知AF=2,四边形ABED的面积为24,求∠EBF的正弦值.图2
特点分析 该题的方法与例3一样,得到EF=4、BE=213,所以sin∠EBF=EFBE=21313.显然,试题选择的问题背景与例2相同,问题发展的方向也相同,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延伸与发展.
(2)相同的“形式背景”,向不同方向发展图3
变式2 (2018年杭州中考卷第23题)如图3,在正方形ABCD中,点G在边BC上(不与点B、C重合),连接AG,作DE⊥AG于点E,BF⊥AG于点F,设BGBC=k.
(1)求证:AE=BF;
(2)连接BE、DF,设∠EDF=α,∠EBF=β,求证:tanα=ktanβ;
(3)设线段AG与对角线BD交于点H,△AHD和四边形CDHG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求S2S1的最大值.
问题简解 (1)方法与例3相同;(2)由于tanα=EFED,tanβ=EFBF,欲证tanα=ktanβ,即证EFED=k·EFBF,即要证BFDE=k,而BGBC=k,所以只要证BFDE=BGBC,显然由△FBG∽△EDA即得.(3)由△BHG∽△DHA得S△BHG=k2S1,BDBH=k+11;由△ABD和△ADH同底等高得S△AHD=BDBH·S1=(k+1)S1,所以S2S1=(k+1)S1-k2S1S1=-k2+k+1=-(k-12)2+54(以下略).
特点分析 该题选择了与例3完全相同的背景,但第(2)、(3)小题的命题方向、解题方法不同.泰州题运用了方程模型计算线段长度,而该题主要利用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函数、图形面积等知识、方法,最后建立二次函数模型,体现了命题者基于原形式背景,在命题方向、结构、方法、知识和能力要求上的再创造.
2.2 改变已有的“形式背景”,设计新的思路
变式3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10,5),AB⊥x轴于点B,AC⊥y轴于点C,过点O的直线l交射线CA于点P,BE⊥l,CF⊥l,E、F为垂足,且BE=m,CF=n,作⊙A与直线l相切.
(1)若m-n=2,求⊙A的半径;
(2)当m-n为何值时,⊙A与直线BE相切?
问题简解 (1)如图4,设⊙A与直线l相切于点G.连接AG,作AH⊥BE,则∠AHE=90°,易证四边形AGEH为矩形,所以AG=EH,进而证得△CFO≌△BHA.故CF=BH.因为BE-BH=EH,所以BE-CF=AG,故AG=m-n,即⊙A的半径为2.
(2)设⊙A与直线l相切于点G,与直线BE相切于点H.设AG=AH=r.分两种情形:①若点P在线段CA上(如图5),由△OEB∽△BHA得105=mr.所以m=2r.所以BH=m-r=r.在Rt△ABH中有r2+r2=52,解得r=522.所以m-n=522.②若点P在线段CA的延长线上(如图6),同理可得m=2r,△CFO≌△BHA.所以CF=BH.BH=BE+EH=m+r=3r.在Rt△ABH中由勾股定理求得r=102.所以m-n=-102.综上所述,当m-n的值为522或-102时,⊙A与直线BF相切.
特点分析 变式3将例3的“正方形”背景改为“矩形”背景,并向三角形相似、圆、勾股定理等方向发展.问题的形式背景和方向背景都有所变化,既要求数与形结合,将“形”的问题转化为“式”解决,又需要根据运动中的图形位置分类解决,能力要求大为提高,是向新方向、新思路发展的一道好题.
2.3 融合不同的“方向背景”命制新的试题
例4 (2017年江苏泰州中考卷第23题)怡然美食店的A、B两种菜品,每份成本均为14元,售价分别为20元、18元,这两种菜品每天的营业额共为1120元,总利润为280元.
(1)该店每天卖出这两种菜品共多少份?
(2)该店为了增加利润,准备降低A种菜品售价,同时提高B种菜品售价.售卖时发现,A种菜品售价每降0.5元可多卖1份;B种菜品售价每提高0.5元就少卖1份.如果这两种菜品每天销售总份数不变,那么这两种菜品一天的总利润最多是多少?
问题简解 (1)该店每天卖出这两种菜品共60份(过程略);(2)设这两种菜品一天的总利润为W,A种菜品每天多卖m份.W=(6-0.5m)(20+m)+(4+0.5m)(40-m)=-(m-6)2+316(0≤m≤12).当m=6时,W的值最大,且最大值为316.所以这两种菜品一天的总利润最多为316元.
特点分析 常见的类似问题,或是减量(如例1的单价下降)增积(如利润提高),或是增量(如例2的投放鱼苗),问题背景单一.而本题则将两种背景融合,即一种菜品减价增加销量,另一种菜品提价减少销量,进而求同时满足两种共存时的最大总利润,是对两种不同的“方向背景”进行融合式创新.从实测数据来看,10分的题均分为5.09,满分率为16.86%,难度系数为0.51,区分度为0.9,考试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学生习惯了“单一背景”问题,面对“双背景”融合问题时束手无策.
2.4 以新的背景沿着相同方向设计试题
例5 (2017年江苏泰州中考卷第21题)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P的坐标为(m+1,m-1).
(1)试判断点P是否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并说明理由;图7
(2)如图7,一次函数y=-12x+3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若点P在△AOB的内部,求m的取值范围.
问题简解 (1)(略);(2)设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交AB、x轴于点E、F.因为点P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所以当点P在△AOB内部时,点P在线段EF上(不含点E、F).当P与E重合时,m-1=-12(m+1)+3,解得:m=73;当P与F重合时,m-1=0,解得:m=1.所以1 特点分析 问题(1)的思路与结果为问题(2)的解决作了铺垫:(2)的点P既在直线y=x-2上,又在△AOB的内部,则点P在直线y=x-2与△AOB的边的交点之间,故画出直线y=x-2与△AOB的边相交,并求出这两个交点坐标,问题就转化为:求m的范围→求点P横坐标m+1(或纵坐标m-1)的范围→找线段的两个端点→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思路自然而然,方法水到渠成. 变式 (2018年浙江舟山中考卷第23题)已知,点M为二次函数y=-(x-b)2+4b+1图象的顶点,直线y=mx+5分别交x轴正半轴,y轴于点A、B. (1)判断顶点M是否在直线y=4x+1上,并说明理由; (2)如图8①,若二次函数图象也经过点A、B,且mx+5>-(x-b)2+4b+1,根据图象,写出x的取值范围;① 图② 图8 (3)如图8②,点A的坐标为(5,0),点M在△AOB内,若点C(14,y1)、D(34,y2)都在二次函數图象上,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问题简解 (1)把x=b代入y=4x+1得y=4b+1,所以点M在直线y=4x+1上;(2)(略);图9(3)如图9,将直线y=4x+1与直线AB的关系式方程组得y=4x+1,y=-x+5,解得x=45,y=215.所以点E、F的坐标分别为(45,215)、(0,1).因为点M在△AOB内,所以0
特点分析 将变式题与例5比较如下:
图形—方程—坐标—范围,考查运用已有结论的能力、数形结合思想.
从上述表格发现:从试题位置上看,江苏泰州题位于试题第21题,是试卷中的中档题,而浙江舟山题则是亚压轴题位置,起着区分的作用,两题的能力要求不同;从形式背景上看,两者有较大差异,江苏泰州题是一次函数问题,而浙江舟山题增加了二次函数和相关的知识背景,信息量较大.但浙江舟山题借鉴了江苏泰州题的试题方向背景、结构背景和思路背景.两题的方法、目的地相近.应该说,这道题的命制是成功的.3 对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3.1 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开发与利用的原则
一是创新变化发展原则.客观地说,每年有几百份中考数学试卷面世,要命制有新意、让人眼前一亮的试题与试卷,做到“年年岁岁题不同、岁岁年年意有别”,避免简单复制与模仿,减少试题同质化现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作为中考这样高关注度的考试,数学试题的“问题背景”必须注重、创新、变化与发展.除了开发新素材、发现新背景外,充分发挥已有“问题背景”的命题价值,进行新的开发与利用,是一种重要的命题途径.通过借鉴、改编、重组原有“问题背景”,编制新的试题,达到“形同质异”、“形异质同”、“形变质新”的效果.
二是回归数学教材原则.仔细比较各地试题发现,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部分试题,其形式背景、方向背景、方法背景、知识背景相同或相近,只因试题的源头在教材,有的背景取材于教材基本概念、定理、法则的形成过程,有的背景取材于教材的例题与习题,这让人有命题者“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回归教材是数学试题命制的一个基本原则.
三是适宜适切适度原则.中考试卷不仅具有选拔功能,还有学习评价的目的.因此,这种评价必须基于学生认知,“问题背景”必须遵循适宜、适切、适度的原则.试题的“形式背景”必须是学生熟悉的、所能理解的,“方向背景”必须在学生认知范围之内,“思路背景”应该是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主流思路,不宜将高中知识的“问题背景”下放到初中试卷中.
四是关注数学本质原则.无论“问题背景”如何变化、问题向什么方向发展、用什么方法解决,但“万变不离其宗”,试题命制必须关注数学本质,考查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核心内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考查数学学习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与能力,杜绝偏、繁、怪的命题导向.
3.2 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开发与利用的途径
从前文案例可以看出,数学命题中“问题背景”的开发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是“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充分利用已有“形式背景”,既可以在原有问题的方向上进行延伸性发展,也可以设计出向不同方向发展的试题.这样的试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让人感觉似曾相识但又有本质区别,其解题思路与方法基于原有背景,又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
二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编制试题时以新的背景沿着原有方向设计.有些试题看似背景不同,但考查知识、方法相同或类似.
三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有时将已有的“形式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向不同的方向变化.比如将背景特殊化或一般化,像“等边三角形”改为“正方形”、“正方形”改为“矩形”当属于此类;又如变换“问题背景”的角度,像“形”的背景改为“式”的表述、或“式与数”的背景换为“形”的表述方式,“反比例函数”改为“二次函数”等,都是变换背景角度;还可以“形式背景”不同,但沿用原“问题背景”试题的方向、思路;更多的试题从形式背景到方向背景、思路背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三角形全等”变为“三角形相似”、纯几何方法的问题改为用代数方法更快捷等.
四是“一盘什锦成佳肴,满桌饕餮细品味”.即将看似关联度不大的“问题背景”有机融合,编制新的试题.例4“怡然美食店销售菜品”的问题就属于此类问题.应试者必须抽丝剥茧提取有效信息,将信息条理化、序列化,借助已有知识、方法和经验,通过分析与综合、运算与演绎,才能达成正确解题的目标.这种融合有形式背景的融合,也有方向背景、方法背景或知识背景的融合,更有多种背景的融合.犹如一盘什锦、满桌饕餮,要想享受个中美味,就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以特定的方式慢慢品味.參考文献
[1]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S].3.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6:25.
[2]杨裕前,董林伟.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S].3.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12:30.